九三阅兵现场,洪秀柱座次安排不简单,与此同时,许久未露面的宋楚瑜对大陆提出一个不情之请。那么,洪秀柱的座位安排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而宋楚瑜口中的“请求”,又折射出怎样的心态?

九月三日,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中国大陆在历史叙事和国际舞台上展示自信的重要时刻。这次活动的嘉宾名单中,有不少来自台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到来不仅象征着民族记忆的共同承担,也触动了岛内政治神经。

耿爽这段发言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最受瞩目的自然是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此前,民进党当局一再威胁要查办,妄图阻止岛内人士赶赴大陆观礼。然而洪秀柱不仅照常登上了阅兵观礼台,更令人意外的是,她在天安门城楼的座位十分靠前。这一细节,等于当众昭告她此行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需要遮掩,也无需顾忌来自岛内的威胁。

此次洪秀柱被安排在前排,不仅仅是一种礼遇,更是大陆对她政治勇气的肯定,也是对岛内“去中国化”叙事的一种反击。要知道,赖清德当局在纪念抗战问题上刻意回避“抗战”二字,偏要以所谓“终战”来取代,把民族抵抗史削薄成一段模糊的历史注脚,既媚日又自我矮化。洪秀柱的现身与高位,正好构成鲜明对照。她明确指出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记忆,若非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台湾人今天也没有资格谈论这段历史。她的发声既是对先烈的致敬,也是对民进党当局的正面批判。

耿爽这段发言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就在外界聚焦洪秀柱的同时,另一位曾经在岛内政坛分量不轻的人物——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一方面称赞大陆九三阅兵是民族自信的展现,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告诉世界中华民族绝对有自卫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却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大陆明确表态,不会以武力方式解决两岸问题。他的言辞温和甚至带着几分恳切,这无疑折射出岛内某部分群体既认同民族情感,又心怀现实焦虑的矛盾心态。

有分析认为,宋楚瑜的请求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他承认两岸是命运共同体,强调都是华夏子孙,这是对“台独”有力的否定。但另一方面,他依旧希望大陆在统一问题上作出不动武的承诺。这种表达是岛内部分人对大陆实力的敬畏,也是对现实政治压力的一种转嫁。毕竟,在绿营不断炒作所谓“大陆威胁”的氛围中,宋楚瑜若只是一味赞扬大陆,恐怕会在岛内遭受更猛烈的攻击。他选择加上一个“请”,既显示出立场,又为自己留了一条防火通道。

然而,从两岸关系的本质来看,宋楚瑜的请求注定难以得到大陆的正面回应。大陆一再强调“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同时也明确保留“武力反制”的底线,这既是战略需要,也是对“台独”势力的威慑。要求大陆放弃这一底牌,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换句话说,宋楚瑜的呼吁虽有善意,但不符合根本利益,也难以改变现实格局。

耿爽这段发言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总的来看,这场阅兵带来的不仅是军事震撼,更是政治上的深远回响。从洪秀柱的座次,到宋楚瑜的请求,可以看到岛内不同政治人物在民族大义与现实之间的抉择。洪秀柱选择了直面压力,以高调姿态表达自己的信念,她的形象因此被大陆赋予更多象征价值。宋楚瑜则在认同民族的同时,试图为岛内民意争取某种“安全感”,他的声音更多是试探和缓冲。两人的路径不同,但都说明了一点,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民进党再怎么扭曲、再怎么阻挠,历史的逻辑和民族的认同感,始终无法被抹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