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备忘录,透露出一个重磅消息:根据有关为乌克兰提供支持的法律,拜登将部分总统权力下放给美国财政部部长和国务卿。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俄乌冲突和拜登退选的大背景下,这一举动预示着未来几个月,俄乌关系和美欧对俄政策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和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宣布退选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感谢拜登总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并表示尊重拜登的“艰难但坚定”的决定。然而,细观泽连斯基的言辞,不难发现他语气中的变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面对前线形势的严峻和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的前景,泽连斯基示意愿与俄罗斯进行谈判。CNN指出,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很可能是对美国大选局势的直接反应,他希望通过展现谈判的意愿,预先接触未来可能上台的特朗普。
根据环球网报道,近日,针对俄乌问题,泽连斯基和特朗普进行了电话交谈。尽管特朗普表示“这次通话非常好,感谢泽连斯基的主动联系”,但在后期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关键问题上却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只是反复重申他将“结束这场夺走无数生命的冲突”。
特朗普多次表示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他说“作为你们的下一任美国总统,我将为世界带来和平,结束这场夺走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无辜家族的战争”。他的竞选搭档万斯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对乌援助,并建议通过谈判确定乌克兰的中立地位。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的讲话中也曾隐晦提到,如果特朗普在11月总统选举中获胜,美国可能无法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支持。
不仅美国,这一阶段欧洲的动作也很耐人寻味。德国准备在2025年的预算中将对乌克兰的援助减半,从2024年的80亿欧元削减至40亿欧元。作为欧洲的经济大哥,这个举动可谓意味深长。而英国方面,前首相约翰逊撰文提倡乌克兰放弃恢复1991年边界的要求。这种“退步”是否代表西方阵营整体的战略调整,还是仅仅出于国内外压力的考量?这个问题值得反复琢磨。
毫无疑问,对乌克兰来说,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谓压顶巨石,迫使它重新考虑与俄罗斯的谈判策略。长期来看,欧洲这种态度的变化如果持续下去,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乌克兰未来或不得不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新的盟友和支持,以平衡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
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特朗普真能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那他究竟会采取何种手段?首先,特朗普是个商人,他的眼光和出手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许他会用商业利益交换和平,这在他的外交策略里并非没有先例。其次,他对待盟友和对手的态度都灵活多变,可能通过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来达到停战目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乌克兰又该如何自处?作为夹在大国权力博弈中的小国,它的选择显得尤为艰难。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看,泽连斯基肯能将作出最终决定,不再寻求加入北约,被迫接受中立地位。此举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和平,但长期来看,如何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然是个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另一大变量——欧洲的态度变化。随着经济压力和内政问题的增多,欧洲各国对于继续援助乌克兰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德国和英国的表态实际上反映了欧洲内部一种日益增长的声音——是时候重新审视对乌克兰的支持政策了。
德国削减援助预算,英国前首相呼吁乌克兰放弃恢复边界,这些细微但是重要的信号其实已经在提示我们:欧洲有可能逐渐转向一种更务实的对乌政策。务实的背后,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对俄美大国关系演变的观察。对于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来说,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变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真正的考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