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场,到底能不能“白头偕老”?年纪相差十三岁,一个军人,一个医生,风风雨雨里还能相守。你说这是命定的绝配,还是命运和现实交错的妥协?又或者,到头来,两个人的好,拼的是那份懂得和体谅,而不是誓言那么简单。
这段故事,要从陈明仁还不是什么“开国上将”的年轻时候说起。那个时代,父母说啥就是啥,婚姻里自由两个字,压根没什么现实意义——谢芳如比陈明仁还大了一岁,两人成亲那阵,还是小孩。什么是夫妻,大概也就是每日柴米油盐,早点吃什么、猪圈怎么收拾。不过,日子久了,那种陪伴的情义,就在鸡毛蒜皮里长出来。
陈明仁想当兵这件事,算是家里第一场大风波。母亲拼命反对,说他不务正业,说外头刀枪不认人,一个好儿子说没就没了。家里管得紧,干脆就给陈明仁断了经济,怕他一分钱都存不下来。但你还真得服谢芳如,她没上过太多学,却知道情理。有些女人心疼丈夫舍不得,可她偏要帮着。家里没钱?她悄悄把娘家的猪卖了,背着婆婆揣着几块碎银塞给丈夫。问她怕不怕,她只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陈明仁记了这份好,一直惦记着这念头。后来当兵打仗,风里雨里几年过去,有一次蒋介石觉得他人不错,硬是要给他牵个线,介绍国民党某委员的女儿。换个人,可能就动心了,那年代“抛妻另娶”可不是罕见事。但陈明仁当场推了,不为别的,就是心里有谢芳如。世道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始终如一”。
谢芳如不是风光大院里出来的,却把家操持得滴水不漏。陈明仁在外打仗,背后那些大小事她都不让别人操心。到了陈明仁要起义的关头,谢芳如自己都病得不行,还是硬着头皮出去应酬,把家里的面子稳住。外人看不见,他们夫妻之间那份默契,就连身边的人都说一句:“遇见谢芳如,这陈明仁算是走大运了。”
有一回,长沙城里的事闹得凶,军法处长梁凤要处决十八个地下党同志,实在周旋不开。他跑来找到谢芳如求个主意。谢芳如听着,脸色变了,但只说:“非得等明仁回来。”她赌这口气,明事情理,最后救下了这十八个人的命。你说一个女人,没学问没背景,能做到这一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有分寸,有胆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谢芳如身体好一阵歹一阵。那时候北京啥都新鲜,陈明仁把她接去,陪着逛了不少地方。可惜开心没过多久,谢芳如的病又重了,这一回没人敢松懈。陈明仁出差在外,一接到电话就知道出大事了,心里慌成一团,连夜赶回家——赶到医院时,没什么话,只能强撑着。
抢救的日子苦,陈明仁几乎天天守在床前,谢芳如一醒来,两人都不说话,只拉着手。屋里静得能听见钟表声。谢芳如知道自己怕是等不了太久,心里放不下丈夫。她劝陈明仁:“我不行了,你要好好过。”看着丈夫眼圈红,她突然想起肖毅,那个主治医生,总在病房里温柔地来去——谢芳如低声说:“肖医生是好人,你娶了她吧,我在九泉之下才放心。”
有时候人到极限,说的话越明白,听的人却越难回话。陈明仁只是抱着她的手,什么都没答。
谢芳如这一走,陈明仁难受了也不肯让旁人劝。他哭了整整三天,悼念那天亲自写了挽联——不念军功,不感叹世事,只说夫妻一场,从此音容难再见,唯有梦里相逢。说来浪漫,其实是千疮百孔。
家里的遗物,什么金银首饰他都捐了。只留下一枚戒指,谢芳如生前天天戴着的。从后来的眼光看,这枚戒指,算是陈明仁心里的小坟。
日子还得过下去。1951年底,陈明仁在北京开会,遇见肖毅,谢芳如住院时的主治医生。两个人话头本来也就是例行客气,聊着聊着,却都觉得彼此其实不算陌生。你说这世上没缘分,那也是假的——肖毅治病那阵,也暗暗羡慕谢芳如和陈明仁的感情。后来陈明仁开始主动联系她,请她吃饭,偶尔一起去听个晚会。一个丧偶刚过不久,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医生,世间人情就是这么巧合。
很多事,你没法说上一句“应该”或“不应该”。陈明仁记着谢芳如最后的嘱托,肖毅也没想太多,两个人慢慢地算是走到一起。1952年桂林,在军区批准下结成了夫妻。新婚之后,两人生活未必轰轰烈烈,可也细水长流。肖毅白天忙医院,夜班回来陈明仁就给她准备夜宵。圈里常有人打趣肖毅,说她现在“享福”也天经地义,可肖毅也不管这些,她放在心上的还是妇幼保健。
他们这一对,没孩子。外人看着多少觉得有些遗憾。不过,有时候夫妻恩爱,不是靠儿女维系的。陈明仁六十几还会在厨房转圈,肖毅也心甘情愿在丈夫下班时忙一杯热茶。是不是伉俪情深?外人看不透,他们自己心里最明白。
陈明仁后半生也没有什么高调花头,军区里忙了一辈子,直到1974年在北京,因为癌症走了。肖毅那时候刚五十五,不算老,外头人只能议论她会不会再婚。可她没变,一辈子守着医学事业,和保姆一起过日子,从没想过要去另攀新枝。
陈明仁的葬礼,肖毅做主,把他和谢芳如葬在了一起。三个人的命运,最后还是拧作一股绳。肖毅自己死后,把遗体捐了医学;她大概觉得,这一辈子的价值,还是在救人和治病里。
你说到底什么叫好夫妻?有人说是人走茶凉,有人说是共患难而不弃。可有时候,一个人临终前的托付,一个人的不离不弃,比“白头偕老”还真切。人走了,还能把后事做得体体面面,三个人的故事就这样收尾。可到底是哪一点让他们三个人都安心?是亲情,是体谅,是放手,还是某种说不清的深情?这事儿,也许没谁说得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