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美印关系直面残酷的战略博弈。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华盛顿白宫出席联合记者会。图/新华社
文 | 孙兴杰
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签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叠加7月30日美国对印度征收的25%关税,21天后,美国对印关税将达到50%。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了一圈,居然打到了自认为在特朗普政府有特殊地位的印度身上。对此,印度表示,美方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在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过程中,印度试图左右逢源,但现在来看,印度却成为特朗普重点打击对象,甚至有点“杀一儆百”的意思,美印之间的塑料情谊看起来很难经受全球大变局的考验。
关税已经成为特朗普战略武器
特朗普对印度加征关税的理由是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购买原油,不利于俄乌停战。换句话说,25%的关税跟经济没有关系,而是与俄乌冲突这一地缘政治议题有关系。关税,已经变成了特朗普的战略武器,用关税来终结俄乌冲突。
特朗普的思路也比较线性,在他看来,俄乌冲突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俄罗斯还能从能源出口中获得资金,如果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来源,战争可能就停下来了。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等同于对俄罗斯的贸易封锁,这样或许能够达到切断俄罗斯能源资金的目标。
从俄乌冲突之后,印度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客户,俄罗斯石油曾一度占到印度石油进口的一半。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印度方面表示,最初是美国鼓励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样可以稳定国际油价。
特朗普上台之后曾自信满满地认为,可以短时间内结束俄乌冲突,但是现在来看,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有自己的逻辑,不是特朗普几个电话就能搞定的。
大国政治背后的“资源”逻辑
在特朗普发动的这一轮关税大战中,印度成为一个特殊的类型,一度热络的美印关系其实并没有稳固的基础。美国的盟国,比如欧盟和日韩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毕竟安全依赖于美国,只能花钱购买安全。
印度在拜登政府时期构建亚太小多边同盟的战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特朗普政府无差别的关税战之下,印度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美国的战略优先了。
首先,印度并非美国的盟国,一直保持战略自主,印度自信会成为世界大国,这意味着印度不会依附于美国。特朗普现在试图以关税迫使印度选边站队,无异于漠视印度的大国心态和地位,印度表示与俄罗斯签署的是长期合同,不会轻易改变,同时也要采取措施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签署命令要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同时,美俄之间酝酿首脑会晤,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美俄关系缓和的话,印度还要不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美俄印之间的三角关系已经变得微妙起来。
其次,在关税战过程中,能源以及关键矿产显得越来越重要,由此呈现出了大国政治背后的“资源”逻辑。特朗普要向世界输出美国化石能源,在与日韩欧达成的协议中,除了关税之外,还要求贸易伙伴大规模购买美国的能源。
美国已经是化石能源出口国,借着俄乌冲突,重构了全球能源市场,俄罗斯是美国的能源竞争对手,印度大量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肯定让特朗普不爽,即便没有俄乌冲突的因素,美国大概率也会要求印度从美国进口能源。然而,印度在能源和武器上都依赖俄罗斯,要完全转向美国,不仅成本巨大,而且也不符合印度的国家战略。
最后,美印之间的经贸谈判不畅,印度市场开放水平低,非关税壁垒“重重叠叠”,而特朗普却试图用关税大棒打破印度市场的壁垒。政治制度或者意识形态不能遮蔽印度与美国的巨大差异,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转型的时候,美印关系缺少切实的经贸、产业以及关键矿产资源的基础和纽带。
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美印关系失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直面残酷的战略博弈。
撰稿 / 孙兴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