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2天后访华,中国和欧盟“约法三章”,这几点希望欧盟可以说到做到。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要来中国了。
【科斯塔和冯德莱恩即将访问中国】
目前,中方已经公布了部分日程安排。两人将在7月24日访华,并与中方见面。此外,双方还将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随着中方正式宣布了上述消息,距离外界关注已久的这场中欧高层接触开启,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就在同时,中方也给欧洲人提出了一些要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期待欧盟方面与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辩证以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并且深入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经验启示,凝聚共识超越分歧,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的合作。
相向而行这个话中方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中方会这么讲,关键就在于现在的欧盟在一些事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中欧之间的一些问题也是由此而来。
而全面、辩证以及发展这三个词,更是需要欧洲人真正听进去。
【在欧盟领导人访问中国前,中方给他们提出了要求】
全面指的是欧盟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中欧关系,推动双方关系积极发展,而不是用狭隘的眼光盯着某一些欧盟自认为“很重要的”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影响中欧整体关系的高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冯德莱恩此前声称,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所谓“决定性”因素。
很显然,这种看法就是错误的。我们理解欧洲对乌克兰危机的重视,但这并不能成为欧盟把乌克兰危机与中欧关系强行关联到一起的理由。
至于辩证,则要求欧洲人既要看到中欧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也要承认双方客观存在的一些分歧。
现在的情况是,一些欧洲人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只盯着分歧来看,似乎中国和欧盟只是对手、只有所谓的“竞争关系”。
【冯德莱恩被认为代表欧洲对华鹰派的声音】
这种想法无疑也是错误的,中欧关系固然存在分歧,但双方的共同语言、共同利益却更加重要。中欧关系在过去50年取得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发展则要求欧盟在看待中欧关系的时候,更多要着眼未来。正如中方提到的那样,中欧需要总结过去50年的经验启示,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的合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斯塔和冯德莱恩这次的访华,明显有着承上启下的意思。如果做得好,中欧未来或许能少走不少弯路,但如果欧盟没有把握住机会,中欧关系之后可能要面临更多磕磕绊绊。
可以看到,对于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中方还是希望以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并努力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氛围。
中方上面的这些话,也是给欧盟领导人提的要求。他们做得到,这次的中欧峰会就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成果。如若不然,这次的中欧峰会可能效果有限。
【中欧峰会即将在不久后举行】
说到底,中方会提前给出这样的提醒,其实已经说明如今的中欧关系,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指出,欧方的一些人不断强化对华关系的“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重定位、片面夸大经贸具体问题、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方进行无端指责等做法,给中欧关系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而就在本月早些时候,冯德莱恩还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反过来给中方提所谓的“要求”,并在中俄关系、中欧关系等方面对中国提出了被认为“迄今最严厉的批评”。
另外,就在中方宣布欧盟领导人访华日期的几天前,欧盟才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把矛头对准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
欧盟不可能不知道中欧峰会即将举行,但却在前夕就涉华问题采取了负面做法。
【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在欧洲议会上发出了对华强硬的声音】
这一做法显然是有意为之,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即便中欧峰会到来,欧盟依然会用“自己的方式”与中方相处。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中欧关系的。
事实上,外界已经有人关注到中方这次的一些微妙措辞。中方提到,科斯塔和冯德莱恩的访华,是经过中欧双方的“商定”。
要知道,在一些其他外国政要访问中国的时候,中方往往会用上“邀请”一词。比如日前访问中国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就是应中方的“邀请”。
“商定”和“邀请”的区别,相信大家不难体会到。中方这次用上了“商定”的说法,一些事情其实也在不言中了。
整体来看,如今的中欧关系确实有些微妙,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欧方身上。冯德莱恩等欧盟领导人,能否用一个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中欧关系,将是关系到接下来中欧峰会和中欧关系发展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