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前言
有些人的一生,是在寻找自我;而有些人的一生,却是在否定自我,当一个人把否认自己的血脉当作荣耀,把背叛自己的根源视为解脱,那么等待她的,必将是命运最严厉的审判。
就像这位在香港政坛曾经风光无限的女性,不仅拒绝唱国歌,还公然否认自己的中国国籍,甚至为了彻底“洗白”自己的身份,早早将两个儿子送到国外定居。
都说“善恶终有报”,做出这一切的毛孟静,如今下场怎样?
“港独”早有端倪
很难想象,一个父母都是正儿八经浙江宁波人、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女人,最后会如此歇斯底里地仇恨自己的出身,毛孟静的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估计连编剧都会觉得情节过于戏剧化。
她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根”作战的过程,毛孟静用尽半生力气,试图把自己活成一个与中国毫无关系的“纯种”香港精英,可最终,还是被现实打回了原形。
不过,毛孟静并非一开始就如此,1957年出生,父母是早年从内地到香港打拼的普通人,靠着勤劳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她从小成绩优异,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后来,毛孟静更是顺理成章地考到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学的还是最需要客观冷静的新闻学,一个看似完美的开局,家里人对她满怀希望。
可谁也想不到,这条路从踏出国门那一刻起,就拐向了一个回不了头的方向,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开阔眼界,但对毛孟静而言,似乎成了一场彻底的“洗脑”。
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出身,觉得那个来自内地的“根”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耻辱,这种心态的变化,在她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婚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毛孟静进入法新社等外资媒体,在那个圈子里,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西化的行事风格,让她如鱼得水,一路做到了知名主播的位置。
在外人看来,这是励志故事,但对她自己来说,这更像是一步步“净化”自己身份的过程,她离那个说着宁波话的家庭越来越远,离她想象中的“国际精英”越来越近。
但凡一个人开始嫌弃自己的出身,那他接下来做的事,往往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脱胎换骨”,毛孟静就是这样,她急于找到一个能彻底锚定她新身份的东西。
很快,这个东西出现了,是一个叫菲利普·宝宁的男人,都说“臭味相投”,他们两个在1980年10月相识之后,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在两年后结婚。
嫁的不是人,是立场
这个菲利普·宝宁,表面上只是个杂志副主编,但他的家族背景,却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毛孟静后续所有疯狂行为的密码。
他的祖上,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键人物,是当年强硬主张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夺走九龙半岛的英国殖民官员,可以说,这个家族的“荣光”,是建立在近代中国的屈辱之上的。
香港回归,对这个家族来说,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而毛孟静,一个急于切割自己中国根的女人,和一个英国旧殖民家族后裔,两人的结合,简直是“天作之合”。
这桩婚姻,对毛孟静来说,更像是一场政治投名状,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自己和那个她鄙夷的“根”彻底分开,婚后,她迅速将两个儿子送往国外定居。
同时,自己也早早拿到了英国护照,这一系列操作,与其说是留后路,不如说是构建了一个物理和心理上的“安全屋”,一个彻底西化的家庭堡垒。
也就是从那时起,毛孟静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中国人,她的立场已经完全偏了,以至于后续做出了更疯狂的事情,成为了众矢之的。
爱香港?还是爱搞香港?
有了“身份”和“立场”的双重加持,毛孟静的野心不再满足于新闻界,2012年,她利用自己积攒的名气,成功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正式开启了她的“表演”。
毛孟静很懂得包装自己,口号喊得比谁都响,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爱港分子”,可她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香港的心口上捅刀子。
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大地震,举国同悲,香港市民和政府自发筹集了超过3亿港元的善款,准备送往灾区,这种血浓于水的时刻,毛孟静却和几个同伙在立法会带头阻止。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不相信内地会妥善使用捐款”,她的冷血,让全港哗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分歧,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背叛。
在同胞受难之际,毛孟静他们却选择用最恶意的揣测来割裂这份情感联结,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人,能说出来的话。
之后,毛孟静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在立法会,她拒绝使用中文,仿佛说母语会玷污她“精英”的身份,在升旗仪式上,当国歌响起,全场肃立,她却安坐原位。
更可恶的是,在2018年9月,举行了“国际国会女议员大会”,毛孟静也受邀参加,但进入会场后,她却径直略过中国座位区域,坐到了“无国籍人士”的座位上。
先是拒唱国歌,又公开表示自己“无国籍”,毛孟静这些否认中国人身份的举动,引起了外界议论纷纷,她也因为这些行为,被民众怒骂,还多了个外号“毛婆”。
从毛孟静的行为不难看出,她想要彻底和中国划清界限,她似乎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足够“西化”,足够“反叛”,就能彻底洗掉身上的中国烙印。
她以为这是在“爱香港”,实际上,她只是在用一种自残的方式,满足自己扭曲的身份认同。
大戏落幕,无人喝彩
2019年的“修例风波”,是毛孟静政治生涯的顶峰,也是她彻底暴露的开始,她不再满足于言语上的挑衅,而是亲自下场,为街头的暴力行为“站台压阵”。
当记者问她是否支持示威者袭击警察时,她用一种看似悲天悯人的语气说出那句臭名昭著的话:“他们还年轻,会改的”,这句话,彻底点燃了香港市民的怒火。
在市民眼中,这已经不是“慈悲”,而是纵容犯罪,是与全港的安宁为敌,毛孟静那张“理性精英”的面具,在这一刻被她亲手扯得粉碎。
然而,当风波逐渐平息,法律开始清算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她那些“亲密的战友”,黎智英跑去了美国,罗冠聪溜到了英国,一个个都跑得比谁都快。
而毛孟静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上也是非常慌,立马找借口称儿子举办婚礼,离开了香港,而等到风声过去后,她又回到了香港,或许她还心存幻想,以为自己可以全身而退。
但毛孟静不知道,等待她的,是冰冷的手铐,就在2024年11月19日,法院正式宣判,毛孟静被判入狱50个月,看到她这一下场,只能说是自食恶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