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一周的时间就要进伏了。今年是只有30天的短三伏,炎热的天气终于可以用倒计时的方式计算了,这对于在酷热中挣扎的人们来说,似乎有了点儿盼头,但想想还是要先熬过这段炎热又潮湿的日子,瞬间又感到酷热难耐。今年是格外地热,我们这儿连续几日都是白天气温接近40度,就连晚上也是30度左右,大地被烤得像个火炉,让人热得喘不过气来,空调只能全天候工作了,不然坐在屋里都能被热晕乎。这样的天气对于我们北方地区来说,真的不是很常见,往年只有到了大暑节气才会有段酷热的日子,看看日历,今年的大暑落在了7月22日,初伏第3天。

“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

从二十四节气来看,大暑是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时为大暑,大暑节气通常于公历7月22日至24日交节。

“大暑正值三伏日,全年高温数该期。”古书记载:“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顾名思义,“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是相对小来说的,相比小暑,大暑更加炎热,“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了顶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发也。”大暑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雨热同期”。

“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

大暑,作为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成员,象征着一年中炎热的鼎盛时期,但与此同时,自古也有“大暑至,万物荣华”之说。在高温与湿润下,万物蓬勃生长,此时也是人们对丰收寄予厚望的时候。因此,大暑节气自古就被受重视,至今还有很多地方都有“过大暑”的习俗,人们在大暑这天要吃荔枝、吃伏羊、吃米糟以示庆祝,还有些地方在大暑节气这天有送“大暑船”、饮凉茶、晒伏姜、斗蟋蟀等传统民俗。

民间还有很多有关大暑的说法也流传至今: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谷。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以上农谚都是在说,如果大暑期间不够炎热,粮食作物的籽粒就不饱满,而且恐怕炎热还会来个“秋后算账”,看来大暑的酷热既是自然规律使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也是件好事,想到这儿,好像感觉没那么热了呢。

古人通过对大暑节气气候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远不止于此,就比如,以前没有天气预报,所以人们擅长以微见著,人们常常利用节气更迭带来的物候变化和节气交节当天的天气来预判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走势,大暑也不例外,古人就通过大暑交节的时间来判断三伏天的炎热程度。

“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

听老人说:“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这是啥意思呢?今年大暑在哪呢?答案来了!

按照民间传统,若大暑节气在正午12点前到来,就是“上午大暑”,若大暑交节时间落在正午12点后,则是“下午大暑”。

上午大暑冷飕飕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如果大暑节气在中午12点前,也就是我们说的“上午大暑”,按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判断,大暑期间气温会相对凉快,甚至会让人有凉飕飕的感觉。当然,这也是相对凉快,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收获一段气温柔和的大暑时段,体感会较为舒适,但不得不说,有道是“当热不热,五谷不结”,如果大暑期间低温天气过多,也会延长庄稼的生长周期,导致农作物籽粒不饱满的情况,从而导致粮食减产,这可是农民不愿意看到的。

下午大暑热死牛

如果大暑交节时间在正午12点以后,即“下午大暑”,则预示着三伏天酷暑难耐,而且热得时间会比较长,“秋老虎”也会比较凶悍,就连老牛都受不了。大暑期间如果异常高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个挑战,同时,大暑期间炎热会导致农作物水分蒸发,对水量要求大的农作物,比如水稻、玉米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灌溉,恐造成脱水枯萎,期待炎热的同时还会有及时雨的配合,今年丰收在望。

“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

今年大暑在哪?

那么,今年大暑到底是在上午还是在下午?会热到哭吗?通过上面我们讲到的上午大暑和下午大暑的划分,以及上午大暑和下午大暑预兆的不同气候特点,我们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今年大暑节气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廿八)21时29分。

今年的大暑可谓是姗姗来迟,到了晚上才现身,很明显这是下午大暑的范畴。

依据“上午大暑冷飕飕,下午大暑热死牛”这句农谚来判断,今年的大暑会非常炎热,而且酷热的时间还会持续得比较长,古人留下的农谚是否能符合当今的气候?让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