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8月的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同志蹲在自家棉花地边发现了一只“怪鸟”,它模样像极了鹰,可身量小得离谱,喉咙里发出细弱的“吱吱”声,眼神里满是惊惶。

后来经过救助站的比对,发现这只鸟儿竟然是消失了近百年的鸟类品种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要知道,这种鸟可是濒危物种,甚至在1929年英国专家就宣布这个品种基本灭绝,仅存一个标本。

这个发现震惊世界,很多珍稀保护动物专家都兴奋不已,纷纷赶来参观研究。

这就引起了小编的好奇心,这鸟到底是个啥品种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发现“怪鸟”

今年8月的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同志蹲在自家棉花地边,锄头刚落下,眼角余光忽然扫到地边儿上有团灰影在扑棱。

他直起腰凑近一瞧,发现是只巴掌大的鸟儿,模样像极了鹰,可身量小得离谱,翅膀有气无力地扇动,怎么也撑不起身子,喉咙里发出细弱的“吱吱”声,眼神里满是惊惶。

这位同志在兵团待了大半辈子,常听派出所来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他心里立即有了谱儿,这鸟儿不寻常,顾不上擦汗,他掏出手机就拨110:“警察同志,棉花地边上落了只受伤的小鹰,看着像保护动物……”

派出所的民警来得极快,十几分钟人已经到了跟前

可刚要靠近,那鸟儿突然炸了毛,明明翅膀还带着伤,却拼尽全力扬起尖喙朝民警啄来,黑豆似的眼睛里全是决绝的防备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带队的是个有经验的老民警,他立刻退后两步,转身从车里翻出个硬纸箱,又扯了块洗得干净的棉絮铺进去,还用小刀在箱盖戳了几个透气孔。

做完这些,他和同事们轻声哄着,慢慢缩小包围圈,趁小鸟扑腾稍缓的刹那,老民警屏住呼吸伸出手,稳稳托住那团温热的小身子,轻轻放进纸箱。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回到警务室,几个小伙子围在纸箱边讨论半天没讨论明白这到底是个啥鸟,有人灵机一动打开电脑搜新疆珍稀鸟类图鉴

屏幕滚动间,一张老照片突然让所有人屏住呼吸。

1929年英国学者在皮山县采集的标本图,和纸箱里的小家伙分毫不差!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深褐带浅斑的羽毛、弯如钩的喙、狭长的翅尖,连尾羽的弧度都像一个模子刻的,照片说明写着:中亚夜鹰,新疆特有,自那次采集后再无活体记录,世界濒危

民警们不敢耽搁,抓紧时间就联系了尉犁县救助站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救助站里,专家们凑在纸箱前,手都有些抖。

他们对照着物种图谱逐一核对,羽毛的斑纹走向、喙端的细微弧度、翅骨的结构,每一项都严丝合缝。

较年长的一位专家扶了扶眼镜,眼眶泛红,说他干这行三十几年,就只听说过有这么种鸟,今天终于算是见到活体了。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经过一顿检查,万幸的是小家伙只是左翅轻微骨裂,救助及时,恢复的希望很大。

阳光透过救助站的窗户洒在纸箱上,那只曾让民警手忙脚乱的小鸟,此刻安静地缩在棉絮里,仿佛知道,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到底为啥这只中亚夜鹰的发现能令这么多专家都兴奋不已?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中亚夜鹰

中亚夜鹰也叫“暗夜精灵”,目前对于这种鸟类,人类的研究还很有限,很多习性也只能结合夜鹰科同科来推测,不过仅有的发现已经足够神奇。

它身长不到20厘米,体重还不足两个鸡蛋,比刚出生的猫儿体型还要小。

全身都覆盖着沙黄色羽毛,上面点缀着深褐色的波浪花纹,就像被风吹散的沙粒凝固在身上,胸前还点缀着两块硬币大小的白毛,很是漂亮。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白天休息时,它会像块“会呼吸的树皮”般紧贴着地面,羽毛还能自动调节温度,表面比空气低好几度,配合与枯草相似的羽片,能让3米外的人都难以察觉。

如果遇到了危险,它不会立即飞走,而是先伪装,进入“假死”状态,连呼吸都降到蜗牛般的缓慢,很多物种都会被这种状态迷惑。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到了晚上,它们就不再伪装,而是进入猎杀时刻

虽然身量只有两个拳头大小,眼睛却大得像两颗黑葡萄,能在月光下看清0.5毫米的蚊虫

嘴巴虽然小,却能张到120度,可以整只吞下飞虫。

更神奇的是它那对像镰刀般的翅膀,展开时超过40厘米,飞行时却安静得像幽灵,配合尾巴的空气舵功能,能在空中迅速追捕猎物。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专家们测算过,它每秒能扇动8次翅膀,但能借助沙漠上升暖气流滑翔,能耗非常低,捕猎时每分钟能吞下18只飞蛾,堪称“昆虫终结者”

它们一般也不会发出叫声,只有在繁殖期亦或是受到惊扰的时候才可能发出低沉的叫声。

目前针对它们明确分布的记录几乎没有,但专家推测它们在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中,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可能有分布,不过这次出现在棉花地里也绝对不是偶然。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近些年,新疆推行的棉田生态种植模式,减少了化学剂的使用,为飞虫等小型物种提供了生存条件,这无疑是在间接的给夜鹰觅食提供方便。

或许正是环境的改善,给了夜鹰重新出现的机会。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作为近百年来首次获得的活体研究样本,这只中亚夜鹰的重现对科研来说相当重要,之前只能靠一个标本推测习性、食性以及栖息要求,现在终于能够直观的进行实际观测验证。

救治站已经计划在其康复后给其佩戴轻微追踪器,以便获得更精准的活动轨迹数据,这一举动无疑将填补这一生物的研究空白。

百年一遇!新疆棉花地的“怪鸟”,竟是全球仅存1个标本的夜精灵

结语

现在看来,中亚夜鹰的重新出现其实是标志着新疆生态得到了改善,要知道,濒危物种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高,只有生态系统稳定、食物充足、人为干扰极少时,他们才可能出现。

不过,这只中亚夜鹰是“独苗”,还是种群已经恢复?还仍需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推断出,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判断。

但至少现在能确定的是,这种被誉为“暗夜精灵”的中亚夜鹰还在地球上活着,那就说明之前改善棉田种植的措施还是有效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