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月底,日媒《朝日新闻》披露,美国正策划一项由特朗普牵头的访华计划,拟组织数十名美国商界领袖随行。
并且,当地时间7月2日,彭博社报道,德国西门子公司表示,特朗普已成功解除该公司不得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限制。同时,美国也解除了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的禁令。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早在6月初,中国就已明确释放邀请特朗普访华的信号,6月末,中国商务部又表示,中美两国经过伦敦谈判后,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而美国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中美关系,似乎即将迎来重大转折。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国务卿鲁比奥在南海的一个动作,直接让中美关系再蒙阴梦,更重要的是,两位关键人物或将从访华名单被删除。
那么,鲁比奥在南海又搞了什么幺蛾子?这份“访华名单”中,又有谁被排除在外呢?
卢比奥缺席
白宫最近忙着张罗特朗普访华的行程,原本计划带一批官员和企业高管来中国,结果名单刚出来就有人发现不对劲——新任国务卿鲁比奥不在里头。
按常理,这种级别的访问,首席外交官是绝对的“标配”,可现在,他不仅没拿到票,甚至连候补席都没份。
表面看,鲁比奥作为知名的“反华大将”,从最近这段时间,在南海鼓吹“四方安全对话”到扬言要撕毁留学生签证,桩桩件件都像是在中美关系的悬崖边上蹦迪。北京给他一记“禁止入境”,合情合理。
然而,真相往往藏在台面之下。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战略性冷处理”。特朗普此行,无论包装得多么花哨,核心目的离不开一个“谈”字——谈生意,谈合作,谈缓和。
带上一个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的鹰派人物,岂不是等于在谈判桌上放了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白宫心里跟明镜似的。与其带着鲁比奥去北京自讨没趣,不如顺着中方制裁的台阶,把他体面地“晾”在家里。这既给了北京面子,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内部那些喊打喊杀的声音,暂时先静音。
这背后,是美国内部两条路线的激烈缠斗。一边是军方和强硬派的对抗冲动,另一边是华尔街和商界的合作需求。
当矛盾不可调和时,总要有一方暂时让步。鲁比奥的“被缺席”,不是中方制裁的单方胜利,而是美国务实派在这场内部角力中,取得的一次短暂上风。
被踢出局的“刺头”
如果说鲁比奥的出局是政治操作,那马斯克的被排除,则是一出现实版的资本与权力的残酷博弈。
这位特斯拉的掌门人,曾是特朗普竞选时的大金主,风光时一度能坐在总统身边的贵宾席。可转眼间,两人关系就从蜜月期坠入冰河期,这次访华名单,自然也就没了他。
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那部“大而美”法案。法案一出,新能源补贴应声取消,特斯拉的股价一夜跳水,千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这一刀,精准地砍在了马斯克的命脉上。
而更深一层看,马斯克的出局,也和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脱不了干系。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早已和中国市场深度捆绑。如果马斯克随团而来,他必然是中美商业合作的最佳代言人。
但这恰恰是特朗普不愿意看到的。一个高举“美国优先”大旗的总统,怎么会容忍一个与中国市场关系如此紧密的“刺头”,在自己的访华大戏里抢尽风头,甚至反过来“助攻”中国产业链?
这种矛盾心态,暴露无遗:既想从中国市场捞取好处,又极度恐惧本国企业被中国“同化”而失控。马斯克,就这样成了这种拧巴心态下的牺牲品。
盟友们开始偷看底牌
把视线从美国国内挪开,看看牌桌上的其他玩家。
美国总想扮演那个运筹帷幄的棋手,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这些盟友,像棋子一样牢牢摁在自己的战略棋盘上。
可惜,棋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澳大利亚国内,对那笔天价核潜艇订单的质疑声越来越响,这买卖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冤大头”,自家的小账算得越来越精。
日本,表面上唯唯诺诺,但在贸易和军费问题上,却一次次顶回了美国的极限施压,守着自己的底线。
印度更是个中高手,在美俄之间跳着最优雅的华尔兹,在各种联盟里永远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把“不结盟”玩成了“全结盟”的艺术。
就连那场看似声势浩大的美日印澳“联合巡逻”,实际上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集体摆拍”,所有船只都默契地避开了任何可能擦出火花的敏感海域。
这说明,一个依靠盟友抬轿子的全球战略,根基是何其脆弱。当每个盟友都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帝国的指挥棒,就难免挥个空。
美国想拉着一帮兄弟去围堵中国,可兄弟们心里想的却是:凭什么要为了你的霸权,牺牲我自己的发展?这种“貌合神离”,让美国的全球牌局,越打越吃力。
一只手寻求握手,另一只手却藏着匕首
说到底,特朗普这趟访问,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它本身已经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内在撕裂、左右互搏的美国。鲁比奥的缺席,是地缘政治的刚性需求,压倒了意识形态的表演。
马斯克的出局,是政治权力对商业资本的无情碾压,哪怕牺牲的是最耀眼的明星企业。
盟友们的貌合神离,则是一个帝国号召力相对下降的清晰信号。
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现实:美国正在以一种极其“拧巴”的姿态,应对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它的身体里,同时住着两个灵魂。
一个灵魂是华尔街的资本家,他们盯着全球化的资产负债表,深知与中国脱钩无异于商业自杀。他们需要接触、合作和利润。
另一个灵魂是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他们看着地缘政治的势力范围地图,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其霸权的根本挑战。他们需要围堵、对抗和敌人。
这两个灵魂的斗争,定义了今天美国的对华政策:一只手急切地想伸过来握手,另一只手却在背后悄悄地磨着刀。
所以,别再简单地用“破冰”或“新冷战”来定义当下的中美关系了。
未来的常态,就是这种拧巴。
对抗和合作将长期并存。新闻头条会被地缘政治的紧张空气填满,但与此同时,资本和商业的暗流,又会拼命地在冰层之下寻找缝隙,维持着全球产业链的运转。
世界,必须在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状态里,重新学会走路。
这不是简单的“好”或“坏”,而是一种复杂、多变、充满矛盾的动态平衡。我们看到的每一次握手和每一次挥拳,都只是这出宏大戏剧的一个片段。
看懂这盘棋,或许比押注谁输谁赢,来得更重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