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动荡年代,很多女性投身革命,蹇先任就是其中一位。她跟贺龙的婚姻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印记。
两人结合后生了两个孩子,大的那个不幸早逝,小的成了军中少将。离婚后,她一个人过了六十多年,没再找伴侣,把精力全放在工作上。
从富裕家庭走上革命路
1909年4月5日蹇先任出生在湖南慈利县零阳镇东街一个商人家庭。父亲蹇承宴年轻时靠贩卖杂货起家,后来开了几家店铺,家境越来越好。
他是个开明人,不光让儿子读书,还坚持送女儿去私塾。蹇先任从小跟着哥哥学文化,家里庭院里常有她念书的声音。那时候,慈利县城不算大,但她接触到的知识让她开始思考国家大事。
1924年,她考进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校里进步青年多,她开始读一些新书,参加讨论会。1926年,17岁的她加入国民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那时起,她干起了地下工作,分发传单,联络同志。
1928年初,她参加了石门南乡年关暴动。那次暴动由党组织领导,她负责传递消息。暴动失败后,她回到慈利县,继续组织妇女团体,教她们识字,讲革命道理。
1928年底,她去了湘西,加入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从事妇女动员工作,她挨家挨户宣传,帮农妇干活,顺便说加入队伍的好处。1929年初,她正式当上文化教员,给战士教识字。贺龙让她亲自教自己认字,她选字教笔顺,贺龙学了五百多字。
后来,她还当科长,管后勤,整理文件。敌人围剿时,她随队转移,背着行李过河。她的革命路就这样一步步走下来,从富裕家出来的姑娘,成了队伍里的一员。
蹇先任的妹妹蹇先佛也投身革命,两人成了长征路上的姐妹花。姐姐先入党,妹妹后来跟上。蹇先任没停在理论上,直接干实事,从地下工作到武装队伍,跨度不小。
短暂婚姻与子女的坎坷命运
1929年9月,蹇先任和贺龙在湘鄂西根据地结婚。贺龙时年33岁,她20岁。婚后,她继续教文化课,白天上课,晚上写文件。
1930年,他们生了第一个孩子贺红红,在洪湖地区出生。那个时候,队伍在打仗,生活条件差。1933年,反围剿战斗激烈,队伍转移,贺红红在途中染病,高烧不退,最终夭折。那年孩子还不到两岁。
1935年11月1日,第二个孩子贺捷生在桑植县刘家坪出生。当时贺龙在前线指挥,王震发电报说“祝贺军团长生了一门迫击炮”。孩子出生18天后,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蹇先任背着孩子上路,过草地,涉河流,一路坚持到陕北。长征结束后,她去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她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党校进修,途中在迪化被扣一年,1941年回延安。
1942年,由于性格差异和工作分歧,她和贺龙离婚。离婚后,她没再婚,把精力转到工作上。贺捷生先随母亲生活一段时间,后由贺龙抚养。
贺捷生长大后,1955年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青海民族学院教书五年。然后调到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1996年晋升少将,当上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还成了军旅作家。贺龙后来娶了薛明,生了其他孩子。
战后工作岗位的连续调整
离婚后,蹇先任调到热河围场做地下工作。1946年,她化名黄代芳,深入乡村,动员群众,记情报。1949年解放后,她当上中共常德地委委员兼慈利县委书记和县长。主持土地改革,她下田丈量土地,监督分田,确保执行到位。
1950年,她调到武汉市政府,当秘书厅主任,管行政文件,批阅报告。后来升为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和市纪委副书记,检查基层情况,下乡视察。
1954年6月,她进轻工业部,当审查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干部司副司长和干部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组织培训,她讲课,教内容。
1960年代,她参与基层建设,下乡检查生产。1978年恢复工作,当中共中央组织部副秘书长和中纪委委员。出席会议,提建议。1982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讨论国家事务。
1985年12月,蹇先任退休,住北京。退休后,她关注教育,捐钱建学校。2004年7月25日,她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岁。遗体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亲友来悼念。
她的晚年低调,没张扬。捐款建学校,是她一贯作风,从小重视教育,到老没变。逝世后,媒体报道她的故事,强调长征经历和独立精神。女儿贺捷生继承了这点,当少将,还写书回忆长征。贺捷生的书《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讲父母故事,成了历史资料。
蹇先任的一生,从商人女儿到革命干部,跨度大。贺捷生成少将,也靠自己努力,没靠父母。母女俩的联系,没断过,尽管离婚后分开生活。贺捷生的成就,也印证母亲影响大。
她的遗产,不光是官位,而是那种韧劲。离婚没击垮她,继续工作到退休。革命女性不只在战场,还在后方支撑。95岁高寿,在那个年代少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