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二(22日)表示,他“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问中国。报道称,他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来访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作出相关表态。被记者问及“计划何时访问中国”的相关问题时,特朗普回答称,他“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华。“稍微有一点远,但也不会太远……我们会尽快作出决定。”特朗普称。
特朗普(资料图)
原计划9月3日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特朗普,其访华行程已被双方默契排除,中方未为其预留相关活动座位。此前中方曾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方释放邀请信号,但随着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承认“中国科技追赶不怪别人”,以及中美外长吉隆坡会晤的推进,这一安排逐渐清晰。
就在行程调整消息传出的同一周,中美外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首次会面,气氛较外界预想顺利。此次会晤持续约一小时,双方就关税、科技出口管制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同意加强外交渠道沟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中美最高级别外交官首次面对面会谈,被普遍视为元首会晤的铺垫。会晤后,鲁比奥公开表示“期待两国领导人尽快见面”,而王毅则强调“中方始终敞开对话大门”。
三、美国科技竞争焦虑凸显,两项策略急功近利
(一)白宫承认科技竞争压力
美国副总统万斯7月23日在华盛顿人工智能发展活动上语出惊人:“如果美国自己限制死,让中国赶了上来,这不应该怪中国,这是美国领导人愚蠢政策的结果。”这一表态与他此前“中国窃取技术”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他特别指出,美国数据中心因电力短缺严重拖慢人工智能发展,而拜登时期严格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反而加速了中国国产替代进程。
(二)特朗普政府的双重策略
为应对这一局面,特朗普7月24日宣布一项包含90项建议的人工智能发展蓝图,核心是放宽环境法规、加速数据中心建设,并向盟友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出口。与此同时,白宫同步推出芯片出口新规,试图以“放宽国内限制+收紧对华封锁”双线维持霸权。例如,英伟达因对华出口受限,被迫推出特供版芯片,前拜登政府的高墙策略反让美企损失巨大市场。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刁大明评价为“既想享受全球化红利,又不愿承担竞争成本”。
四、美方需拿出诚意,中方座位能否承载实质内容
(一)中方释放的积极信号
尽管9月阅兵未留座位,但中方始终保持开放态度。在7月11日的吉隆坡会晤中,中国外长明确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推动访问取得积极成果”。这种态度在商务部近期动作中也有体现:7月27日至30日,中美将在瑞典举行第三轮贸易谈判,重点讨论关税休战延期及市场准入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代表团拟于近期访华,波音高管将随行推动订单重启。
(二)美方需突破三大瓶颈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三大核心矛盾:一是美国对华加征的301关税仍有70%未取消,二是科技领域“小院高墙”持续升级,三是台湾问题的政治操弄不断。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指出,美方若想让元首会晤“有干货”,需在三个方面展现诚意:首先是关税实质性减免,其次是放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最后是停止对台军售。正如万斯所言,“中国能赶上来,只因美国自己蠢”,若继续沉迷于零和博弈,最终受损的只能是美国自身利益。
(三)国际社会的期待与担忧
对于中美关系的走向,国际社会呈现复杂心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与特朗普苏格兰会晤时表示,“中美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军事化倾向保持警惕。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强调,“地区国家不希望被迫选边站队”。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全球性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五、历史镜鉴:从贸易战到科技战的教训
(一)关税战的前车之鉴
回顾2018年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其国内通胀率上升1.5个百分点,农业出口损失超200亿美元。最终双方在2020年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美国农产品进口增加并未兑现,反而暴露了单边制裁的局限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指出,“关税大棒不仅打疼中国,更打伤了美国自身”。
(二)科技封锁的现实困境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导致美企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58%降至2025年的32%,而中国芯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40%。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局面,连美国商务部长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不可能被挡在技术大门外”。正如万斯所言,美国若继续自我设限,“输掉AI竞赛只是时间问题”。
六、未来展望:APEC峰会或成关键窗口
随着9月行程的排除,10月底的APEC峰会成为中美互动的新焦点。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政府已在联系企业高管,了解他们是否有兴趣陪同特朗普参加可能的访华行程。分析人士认为,若双方能在峰会前后达成关税休战延期、半导体出口松动等具体成果,将为中美关系注入稳定剂。反之,若美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可能导致对话窗口再次关闭。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十字路口。中方已清晰表明态度: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对抗遏制没有出路。正如王毅外长在吉隆坡所言,“中美关系的钥匙,始终掌握在双方手中”。接下来要看美方能否摒弃零和思维,以实际行动回应中方期待。毕竟,北京的“座位”始终愿意留一个,但能承载多少实质内容,最终取决于美国的战略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