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内蒙古山洞发现北魏石刻,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就是这字有点丑!
615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南北对立,曾有四位雄主先后灭掉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他们分别是魏武帝曹操、前秦天王苻坚、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北周武帝宇文邕。要说哪个朝代国力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当属北魏了。
据《魏书》记载,拓跋氏的祖先本来居住在大鲜卑山的石室中,后来拓跋氏族南迁,又恰逢中原王朝衰落、天下大乱,于是招兵买马,不断扩张,先后建立了代国和北魏。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数代积累,拓跋焘即位时,已经能与刘宋分庭抗礼。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3年),乌洛侯国派使者到北魏朝贡,言及当年拓跋部落居住的石室还在,于是拓跋焘就派使者去石室进行祭祀,并请刻工在壁上刻写了铭文,铭文的内容被完完整整记录在了《魏书》里。但长期以来,鲜卑石室在哪里始终是个谜,以致于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它是不是真的存在。
时间来到1979年,当时内蒙古呼伦贝尔旗文物站站长米文平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魏书》对这个山洞的记载,便来了兴趣,立誓要找到它的所在。功夫不负有人,有位好友告诉他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沟有个大山洞,当地人传说这就是鲜卑石室。
米文平立刻赶赴当地,1980年7月30日下午三点半,他和几位同事进入这座石室,在西侧一块斑驳不堪的花岗岩石壁上,一片斑驳的的石刻汉字映入眼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嘎仙洞祝文》。他证实了《魏书》的真实性,也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全文共18行、145字,释文为:“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㝹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启辟之初,祐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剪凶丑,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荐于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尚飨。东作帅使念凿”
此作刻工稚拙古朴,代表了北魏早期书法的真实水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书法水平突飞猛进。但这不代表早期的书法不值得学,用笔圆劲朴拙,颇有古趣。有网友吐槽这字“丑”,事实上还是很值得欣赏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