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柬泰边境委员会特别会议将于8月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此前,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外界透露,东盟临时观察组于7月31日视察了冲突地区。这是柬埔寨和泰国边境冲突停火后,东盟武官临时观察团对柬泰边境冲突地区启动的第二轮视察。人们希望看到这场国际关注的边境冲突在机制性的协调运作下得到长效管控。
这场地区武装冲突因泰柬边境争议地区士兵“擦枪走火”而起,并在短时间内不断升级,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月28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在马来西亚出席特别会议,讨论两国边境局势。美国和中国均派观察员出席了此次会谈。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宣布泰柬两国同意结束敌对状态,并表示马来西亚和东盟其他成员国将协助监督停火进程。值得一提的是,洪玛奈和普坦在简短发言中,均对中国参与调解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了美国方面做出的努力。7月30日,中、柬、泰三国代表在上海举行非正式会晤。3天内两度会面,柬、泰双方向中方重申,将遵守停火共识,同时赞赏中国为平息事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要看到,泰柬边境冲突的根源错综复杂,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是核心矛盾。两国国内政局让边境争端的解决更加复杂。冲突发生后,两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等因素,也对官方外交关系造成冲击,导致边境摩擦升级为外交纠纷乃至武装冲突,实质上阻碍了领土争端的和平解决进程。这次冲突得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调停,是东盟作为中心地位的协调、区域大国担当责任积极穿梭斡旋、地区各方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认识基础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军事冲突直接威胁到边境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大量民众流离失所,也可能带来人道主义危机。冲突的外溢效应还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导致区域国家增加军事投入、调整军事战略,进而带来地区军事对抗的升级。地缘政治格局也会发生微妙变化,外部势力可能借机介入,进一步搅乱地区局势,使问题更加复杂难解。
从地区发展角度看,安全稳定是域内各国开展正常交往、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提。泰柬两国同属东南亚地区,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关键地带,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能够促进区域内贸易往来、人员流动和投资合作,推动经济共同发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就依赖于各成员国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反之,冲突会破坏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增加贸易成本,阻碍经济发展。泰柬冲突发生以来,边境口岸关闭,边境贸易中断,边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交往被人为割裂,不仅损害了两国自身利益,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在调停泰柬边境冲突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与一直倡导的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从“安全不可分割”的视角来看,亚洲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共同的安全环境带动发展机遇,域内各国需要共同塑造和享有地区安全环境。中国在调停中推动双方以平等姿态协商,避免问题政治化,也不选边站队。比如,中方建议设立联合巡逻机制,减少边境误判风险,体现了共同安全的务实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综合施策,超越军事对抗。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柬泰边境要实现持久和平,不仅要关注短期停火,更需要加强经济合作以消弭冲突根源。中国推动中老泰铁路与柬埔寨基础设施对接,促进跨境贸易,使两国从“争议区争夺者”转变为“发展利益共享者”。同时,通过“澜湄合作机制”等平台,为泰柬提供中立协商空间,弥补了东盟调解效率不足的问题。这种“小多边”模式更具灵活性,成为地区安全治理的有效补充。
安全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的共同权利。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持续延宕的冲突长时间没有解决,也有一些持续存在的安全裂隙久久无法得到弥合。或许此次柬泰停火及其背后的和平逻辑能够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一些借鉴。相信随着更多国家理解认同“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的中国理念,全球安全倡议或将成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关键密钥,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力量。(作者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泰国研究所所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