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北约在与俄罗斯作战,这不需要任何补充性的证明。北约实际上已经参与了俄乌冲突,向乌方提供间接和直接的援助。因此,完全可以说北约在同俄罗斯作战。

其实,俄罗斯早就认识到,俄罗斯不只是在与乌克兰作战,而是在与北约作战,甚至说是在与整个西方在作战。

首先,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18轮制裁,包括踢出SWIFT系统、限制能源出口、禁止北溪管道等关键措施。同时,西方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情报支持及军事训练,并派遣大量的雇佣军入乌参战,形成对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例如,2025年9月波兰危机期间,包括法德等国的北约多国派出战机支援波兰,并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进行紧急磋商。

其次,俄罗斯在国际组织中频繁被西方国家孤立。例如,2025年2月的联合国决议中,西方国家抱团通过草案,俄罗斯被迫放弃投票权。在经济层面上,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能源收入下降16.9%,GDP增速放缓至1.4%。西方国家竭力在能源经济方面遏制俄罗斯,试图彻底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贸易。

再次,俄罗斯在此次俄乌冲突中,相对而言,是历史上处于最孤立的时期。俄罗斯历史上多次与西方国家对抗,但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支持。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英法结盟;二战期间获得美国租借法案援助;冷战时期通过华约体系维持国际地位。而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是西方主导的全方位孤立局面,包括能源贸易、金融体系、国际组织、外交行动等多领域,西方都在实施围堵俄罗斯的行动。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特朗普亲自在机场欢迎普京

美俄首脑阿拉斯加会晤时,俄罗斯似乎取得了突破孤立性的的迹象,尤其是当特朗普在机场欢迎普京,与普京亲近交谈,并与特朗普同坐一辆车去会谈场所时,外界似乎感觉到,美国关系在恢复,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堵彻底失败了,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特朗普与普京“靠近”是有条件的,是为了让普京接受美国的条件,尽快与乌克兰打成停火协议,然而,有两个重要因素使俄罗斯没有能真正突破孤立性。

其一,俄罗斯无法满足美国方面的停火条件,俄罗斯仍然坚持继续在乌克兰战场上继续进攻,俄军继续对乌克兰实施大规模袭击;其二是欧洲一些国家提出了停战的苛刻条件,包括先俄罗斯停火再谈协议,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包括让欧洲军队部署在乌克兰以维护乌克兰安全保障等,而这些条件对于俄罗斯来说,是绝不可能接受的,在俄方看来,欧洲根本就不想让俄乌战火停下来,而是要让乌克兰继续为西方打“代理人战争”,继续利用乌克兰战争来耗损俄罗斯的军力、国力,促进停火只是借口,支援乌克兰继续与俄罗斯对抗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美俄首脑会晤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的成果根本就无法落实,停战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反而俄乌冲突在升级。

其实,西方国家现在以三个联盟的方式半隐性全面参与俄乌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俄罗斯是在与整个西方在作战。

第一,北约继续在以各种方式半隐蔽地参与俄乌之战,以各种方式支持、支援,甚至直接参与俄乌战争。

为什么说是“半以隐蔽方式”方式参战呢?主要是指,北约没有正式对俄罗斯宣战,没有直接宣布出兵与俄军交战,但是,隐蔽性、间接性的,甚至直接参与的各种支持乌克兰的军事、经济、情报等方面的行动已经公开了,不再完全隐蔽了,其中包括:

(一)北约通过派遣“雇佣兵”或“影子部队”参与乌克兰作战,其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是“半隐蔽”的,因为北约为了避免直接卷入战争的舆论压力。这种半隐蔽方式使北约在保持与俄罗斯对抗的同时,降低自身风险。

(二)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战术指导及情报支持,眼下,还在北约成员国或在乌克兰境内,联合办军工厂,生产包括远程武器和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例如波兰、英国、法国等盟国的军事人员和技术支持入境支持乌克兰;德国、丹麦等与乌克兰联合办军工厂,德国在乌境内帮助乌军生产远程武器等。

(三)北约利用军工新技术,支持乌克兰充分发挥无人机的战斗作用,与乌军的无人机成了袭击俄本土的重要武器。比如,在防御方面,2025年9月,北约宣布启动“东方卫士”行动,集结英国、法国、德国等盟国的地面和空中力量,加强东翼防务,应对俄军无人机侵犯北约领空事件。另一方面,在进攻方面,支持乌军利用无人机进攻俄本土。

比如,2025年8月19日凌晨,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无人机突袭,23架无人机精准打击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等地的能源设施,其中伏尔加格勒炼油厂爆炸导致输油管道瘫痪,利斯基火车站等战略节点被摧毁。乌军的无人机直击俄罗斯能源核心设施,显示了乌克兰对俄战略纵深目标的突破能力,目标精准;此次袭击迫使俄罗斯关闭多座炼油厂,年产量损失超2150万吨,导致匈牙利等欧洲国家面临能源危机,表明此次袭击的重要价值。

再如,2025年6月1日凌晨,当俄罗斯西部军区多个空军基地的官兵还在梦乡中时,一场精心编织的“死亡之网”已经悄然展开,乌克兰军队启动了“蛛网行动”,数百架FPV自杀式无人机从伪装成普通货车的移动发射平台腾空而起,如蝗虫过境般扑向预定目标,这些“会飞的炸弹”有的藏在木质集装箱内,有的伪装成普通货物,内部却装有专用发射器和星链通信设备,由乌克兰特工或不知情的俄罗斯平民驾驶的货车运送到距离目标仅数公里的位置。直接袭击俄罗斯空天军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包括距离乌克兰边境700公里的佳吉列沃基地、900公里的伊万诺沃基地、2000公里的奥廖尼亚基地,以及远在4700公里外的别拉亚基地。俄军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等被摧毁。这被称为是现代战争中无人机袭击的教科书式的成功案例。

第二,欧盟在俄美首脑会晤之后,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援,加强制裁俄罗斯,宣布支持乌克兰维护领土完整,反对乌克兰“以领土换和平”。

(一)欧盟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与援助。欧盟宣布建立“无人机联盟”,支持乌克兰在无人机作战领域保持优势;还有,欧盟研究通过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建立“赔偿贷款”机制,用于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和中长期重建。此外,欧盟还将与乌克兰合作建设“东翼监测”机制,提升太空监测能力,并推动建立“无人机防线”。

(二)欧盟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措施。欧盟计划实施第19轮对俄制裁,涵盖能源、金融、军事技术等领域,并扩大对俄罗斯军工企业出口管制清单。欧盟正与美国协调制裁措施,确保对俄罗斯经济施压的持续性和彻底性。

(三)欧盟继续加强对乌克兰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支持。欧盟明确要求任何安全安排必须以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不可否决权”为前提,并强调国际边界不得以武力改变。欧盟领导人表示将全力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三方会晤,但同时要求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眼下,欧盟正在积极推动乌克兰“入盟”,乌克兰与欧盟在农业领域的审查已于2025年9月15日完成。当天,乌克兰经济、环境与农业部宣布,双方在布鲁塞尔结束了《农业与农村发展》章节的审查会议,这是乌克兰加入欧盟谈判的最后一个集群议题。当然,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尚未完成。欧盟内部仍存在技术协调、法律对接等环节,且成员国可能提出新要求。乌克兰需继续推进改革,并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压力。

(四)欧盟明确反对乌克兰以领土换和平的提议。多个欧洲国家及欧盟机构均强调应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领土交换方案。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芬兰六国联合声明指出,乌克兰的安全利益是核心,不应通过领土交换妥协。欧洲国家担忧此举可能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并导致俄罗斯势力在欧洲进一步扩张。泽连斯基多次强调乌克兰不会放弃任何领土,并主张由乌克兰人民自主决定和平协议内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泽连斯基共同表态,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案。欧盟的这一立场加强了泽连斯基坚持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也使俄美首脑阿拉斯加会晤的一些成果难以得到落实,其实,对于促成停火产生了不利影响。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泽连斯基

第三,英法主导的“志愿联盟”声称通过加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来推动俄乌冲突的解决,而实际上,他们不仅遇到了多重因素制约,而且,还表现出加剧俄乌冲突的迹象。

首先,联盟最初计划在俄乌停火或签署和平协定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以防止俄罗斯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保障乌克兰安全。这一构想源于2025年3月巴黎峰会上提出,当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联合呼吁欧洲国家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以弥补当时美国宣布暂停对乌克兰进行援助所造成的或缺。马克龙和斯塔默都想主导援乌阵营,扩大法英在欧洲的影响力。

其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援乌,表现出美国试图从俄乌冲突中抽身离开,但欧洲国家不愿意接受乌克兰以妥协来换取停火协议,担心欧洲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害,而且,鉴于北约和欧盟在反俄援乌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很难达成共识,无法做出一致的决策,因而,英法组建了“志愿联盟”,试图通过加强参与国的凝聚力来加强援乌,加强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继续抗击俄罗斯。

再次,“志愿联盟”的一项支援乌克兰的重要举措,就是该联盟在巴黎举行峰会,26国已承诺在停火后派兵入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由于欧洲内部在对乌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而且,美国与欧洲在停火条件、对俄制裁等问题上立场差异显著,这也会影响加入“志愿联盟”的各国难以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在派兵入乌问题上,虽说有26国承诺,但要落实,分歧仍很大,如何派兵?派兵去干什么?各国派多少兵力?由是主导?谁掏钱买装备?俄罗斯报复了怎么办?等等,分歧不一,讨论派兵容易,实施派兵计划却困难重重。

最后,“志愿联盟”派兵入乌的计划非常危险,有可能让欧洲国家陷入俄乌战火之中。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志愿联盟”真正实施派兵入乌的计划,这等于将原来“半隐性”的参与俄乌之战的方式变成了直接参与,“志愿联盟”的参与国等于直接向俄罗斯宣战,“联合部队”部署在乌克兰,支持乌克兰反抗俄军,这已经部署雇佣军的行为,而且欧洲国家军队的行为,虽然“志愿联盟”口口声声称是进入乌克兰“维和”,但毕竟主要是针对俄罗斯军队的军事行动,是直接参战;

其二,俄罗斯明确表示在西方解除对俄制裁前不会接受停火协议,还有,绝不能容许西方以任何名义使外部军队出现在乌克兰。在俄罗斯看来,欧洲把军队部署在乌克兰,与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没有区别,依然是要把乌克兰变成打击俄罗斯的“前沿堡垒”,绝不允许。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根本目的,就是阻止北约东扩至乌克兰,阻止乌克兰成为打击俄罗斯的前线阵地,如果欧洲部队进入乌克兰,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就白干了,这如何向伤亡的俄罗斯将士以及他们的父母交代?普京如何向国民解释?

显现,“志愿联盟”派兵入乌的计划,不仅无法加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而且,还出现了导致俄乌冲突加剧的迹象,甚至也有可能把欧洲国家拖入俄乌战火之中,“志愿联盟”与俄罗斯之间的立场严重对立,这很难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上达成共识,而只会让俄乌冲突在的时间内很难停火,很难进入止战谈判的阶段。

综上所述,无论是北约、欧盟,还是“志愿联盟”,在俄美首脑阿拉斯加会晤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在落实特朗普和普京关于解决俄乌冲突会谈的成果,反而在使俄乌离谈判桌越来越远,这些联盟主要是在加强援助乌克兰,加强制裁俄罗斯,加强支持乌克兰维护领土安全,并从维护欧洲的安全利益出发来解决俄乌冲突,主要以单方面利益(乌克兰和欧洲的安全利益)诉求出发来解决矛盾,是很难止战谈判的,因为俄罗斯的利益受损了损害(比如派兵入乌计划等),俄罗斯接不可能接受。这种局势继续进行下去,极可能使俄乌之战演变成“持久战”,或者说演变成“消耗战”。

首先,俄罗斯在开战前存在着误判,以为可以快速逼降乌克兰,然而,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和乌军的战斗力,更误判了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程度,而且,俄罗斯也高估自身的军事能力。乌克兰依托本土作战优势、复杂地形(如顿巴斯工事体系)和灵活战术(无人机和西方导弹的使用等)顽强抵抗,尤其是北欧、欧盟和后来的“志愿联盟”不断加强的对乌克兰的支援,这导致了俄罗斯军队无法快速取得胜利,进入了长期“消耗战”的状态。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梅德韦杰夫视察生产t90坦克的俄罗斯军工厂

其次,北约国家和欧盟成员国等向乌克兰提供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如反坦克导弹、防空系统、无人机、导弹等),直接改变了战场力量对比。美国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还包括情报共享和战略指导,还有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支持,使乌克兰得以长期维持战斗力。另一方面,俄军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尤其是俄军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使俄军具有很强的战力,尤其是持续战斗的强大能力。所以,俄军和乌军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战争将持续着,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停火。

再次,无论是特朗普积极促成俄乌停火,还是普京和泽连斯基都表示愿意谈判,但是,真正能落实和平方案的条件并不具备,现在,俄乌双方似乎都暂时放弃了直接谈判。特朗普对斡旋俄乌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对俄乌双方的表明感到失望,露出不想再当“解体人”的迹象。目前,看不是有什么因素能让俄乌双方走到谈判桌来。普京和泽连斯基在接触到谈判话题时,就像儿童吵架一般。普京表示,要谈可以,泽连斯基必须到莫斯科来,他敢吗?泽连斯基却说,普京如果真想谈,就让他到基辅来,敢来才是男子汉。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普京

此外,西方对俄制裁已经进行了三年了,然而,不但没有能摧毁俄罗斯经济,而且还使俄罗斯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尤其是俄能源贸易转向亚洲,转向南方国家,而且,以卢布等结算,探索出一套应对制裁的有效方式,化解压力,恢复经济,加强军工生产,形成“资源持久战”的格局。

现在,美欧试图提升对俄的制裁,要彻底切断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通道,扼杀俄罗斯的能源经济,但是,无论是美国要求对购买俄罗斯能源产品的国家(如中印墨)等实施50%~100%的关税,美国要求欧洲国家完全停向俄罗斯购买能源产品,还是欧盟试图打击“影子船队”,制裁购买俄石油的国家等,都很难有效实施,美国自己还一直在暗中购买俄石油,中印墨等不可能因为美欧的反对就改变与俄罗斯的正常能源贸易,如果美欧制裁,这些国家一定会采取反制措施,美欧先承受不了。欧洲也不可能完全停止与俄进行能源贸易,匈牙利、斯洛伐克,还有通过印度、土耳其等渠道购进俄石油,会那么容易被阻止的吗?

总之,美欧试图靠打击俄罗斯能源出口来扼杀俄罗斯经济,这是行不通的,因而,以经济和军事支援助乌克兰打赢战争也是不可能的,俄乌之战极可能会持续,演变成“持久战”。

俄乌冲突本质是俄罗斯与北约支持的“代理人”之间的战争。北约通过起初以隐蔽方式介入,既保持对乌克兰的支持,又避免与俄罗斯正面军事对抗,而后来,变成了以“半隐蔽”的方式参战。这将使解决俄乌冲突面临更严峻的局势,战争正在演变为“持久战”,或者演变为“消耗战”,短期内,谁都无法获胜。

如此一来,当三大联盟坚持以“半隐性”的方式参与俄乌战争时,实际上就是西方(北约、欧盟、“志愿联盟”)与俄罗斯在作战。所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北约在与俄罗斯作战,这不需要任何补充性的证明。”

乌克兰前武装力量总司令扎卢日内表示,乌克兰如果仅仅在战术层面修修补补不行,必须进行国家层面的“国策”转向:彻底改变国防战略、全面革新动员机制、大胆进行技术突破,摒弃过时的战场观念。

他警告说,如果泽连斯基总统领导的政府再不痛下决心、彻底改变这些根本性的国策,那么乌克兰将被拖入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泥潭,一直打到2034年!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乌克兰前武装力量总司令扎卢日内

德国联邦情报局局长布鲁诺·卡尔曾指出,俄乌冲突预期将在2029年至2030年结束,普京的目的是向西扩张其影响力,理想情况下是不让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彭博社日前援引一名美国高级官员的话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的一场晚宴上,七国集团(G7)国家代表一致认为,俄乌冲突可能会再拖延6至7年,直到2030年才有停火的可能。而考虑到冲突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G7国家认为有必要做出一个长期规划,向乌克兰提供财政和军事支持。

俄罗斯联邦新闻网(RFN)主报道称,谈论俄乌停战彻底失败,俄罗斯准备一直打到2030年。媒体评论也指出,这场战争可怕的不是截止目前双方已经战死多少人,也不是已经给世界经济发展和和谐共处局面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真正可怕的是,战争在目前可以展望的未来几年看不到能够停止的任何迹象或者潜在可能。比较客观地预测,俄乌冲突将有可能持续一个新的8年,至少持续到2030年。

学者:俄乌之战将打成“持久战”

俄罗斯总统普京

根据德国《焦点》周刊网站报道,普京在2025年3月18日与商界精英的闭门会议中表示俄罗斯“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直到俄罗斯最后胜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