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近日,据美媒《全球防务新闻》网报道,意大利海军计划在2026年启动新型航母的设计研究,该航母预计将采用核动力,并配备电磁弹射系统(EMALS)。
图注:美媒报道意大利即将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报道原文
虽然目前还没有详细的建造蓝图,但根据2023年意大利军工巨头芬坎蒂尼公司牵头多家军工企业发布的“密涅瓦计划”可知,意大利已经在探索将新一代小型核反应堆集成到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舰艇上了。
其实意大利在冷战时期就非常关注核动力舰艇的发展,曾经在1960年代尝试研制3400吨级的小型核潜艇,当时计划使用从美国S5W型反应堆改进而来的30兆瓦压水反应堆,但最终项目未能继续。只留下少量技术资料可以为如今的核动力航母计划提供参考。
不过小型核反应堆的功率能否满足航母的需要,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戴高乐的两台150兆瓦的K15核反应堆都满足不了4万吨级航母的使用要求,更别说是功率更小的反应堆了。
图注:外网关于意大利核动力航母的渲染图
所以,意大利如果想要发展核动力航母,未来还是得从美国或者法国引进反应堆。
舰载机方面,意大利目前也不确定,但外界猜测最可能的是F-35C,因为意大利的卡梅里有F-35生产工厂,后勤维保和大修都有好处。而且意大利海军已经有F-35B的使用经验了,所以保障起来轻车熟路;
当前,意大利急于跳过常规动力航母,想上马核动力航母,本质上是对自身在北约体系中地位的焦虑。当前北约欧洲成员国中,英国拥有两艘6.5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常规动力航母,法国则有“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还要建造7万吨级的PANG号核动力航母。
两国凭借航母力量在北约海军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地中海区域的反恐、反海盗和能源航线护航任务中,话语权远高于意大利。而意大利现有的两艘主力航空舰艇:“加富尔”号常规动力轻型航母和“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已难以支撑其“蓝水海军”的雄心。
图注:意大利“加富尔”号的航母
比如,“加富尔”号的满载排水量只有约3万吨,吨位太小,机库和甲板面积有限,最多只能搭载10架左右F-35B,且只能采用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模式,无法发挥舰载机的最大航程和载弹量,与中美等国航母的作战能力差距明显。
至于“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其满载排水量也只有约3.8万吨,虽然比“加富尔”号稍大,但搭载F-35B的数量却更少,因为还要搭载大量直升机和两栖装备,所以没法搭载更多的舰载战斗机,这也使其作战效能远不及正规航母。
正是这种现有装备与战略需求的落差,促使意大利试图通过核动力航母实现“弯道超车”,以求提升在北约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但从现实来看,意大利推进核动力航母面临的困难远不止核反应堆这一项,计划中的电磁弹射器同样是巨大隐患。
图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
意大利自己没有任何电磁弹射的研发基础,只能向美国采购福特级的电弹。可这套系统连美国自己都没搞明白,福特号的弹射器到今天,仍然问题频发。所以,意大利实际上没有可靠来源的电磁弹射器,如果强行把这样一套“半成品”装在自己首艘核动力航母上,那舰载机的出动能力可就要打折扣了。
退一步说,就算美国解决了问题,顺利交付了可靠的电磁弹射器,但意大利还需攻克系统整合的难关。电磁弹射系统与舰上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供电系统的适配性等等,都需要意大利自己来解决。说实话,这确实有些超出了意大利目前的技术能力了。
目前,意大利连常规动力航母的基础都没打牢,就敢跳级搞核动力+电磁弹射,可以说是胆量不小。从国际案例来看,一般敢这么激进的发展航母的,大多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图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
比如,法国当年造“戴高乐”号航母,就因为急功近利,搞出了一堆洋相,比如核反应堆功率不足,结果导致航母航速不达标,直到现在都只能跑到25节的最大速度。另外,买了美国的蒸汽弹射器后,却发现甲板太短,最后只能返工延长4米,导致服役时间拖了好几年。
意大利现在的操作比法国当年还激进,恐怕到时候出的问题只会更多。对于意大利而言,若想实现“蓝水海军”的目标,更稳妥的路径或许是先建造一艘4到5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积累大型舰艇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经验,同时等待满足需求的核反应堆和美国电磁弹射技术的成熟,等相关技术和设备都成熟后,再推进后续项目。
不过从目前的规划来看,意大利人显然等不了,所以选择了风险更高的“跨越式发展”,其最终能否避开技术陷阱,恐怕前景不乐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