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覆水难收这个成语从何而来?
在很早出版的一本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中,讲述了《覆水难收》的故事,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朱买臣与妻子崔氏过着清贫的生活,长此以往,崔氏渐生不满,越来越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朱买臣的穷酸样,后来就跟朱买臣解除了婚姻关系,朱买臣告诉崔氏,只要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过好的。

当时崔氏表示,即使朱买臣以后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朱买臣最后只能休了崔氏,崔氏让媒婆给他找了一个家道殷实的木匠,谁知后来朱买臣真的时来运转,当了大官,这就让崔氏不愿意了,于是决定想要重新回到朱家。
面对崔氏的请求,朱买臣颇为为难,因此就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如果能够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就让她回来,撒在地上的水,又怎么能够收回呢?崔氏知道缘分已尽,最终羞愧难当自尽而死。
要是单单评价这个故事,感觉朱买臣前些年没有发达,都是这个崔氏导致的,不然崔氏一走,朱买臣就发达了呢?
这有点让我想到娱乐圈某位著名薛姓歌手,在和前妻高某婚姻存续期间,薛某一直默默无闻,后来两人离婚,传闻薛某跟李某在一起,结果薛某时来运转,迅速爆红网络,随后抛弃李某高调与高某复婚,李某一时气愤,将薛某的事都说了出来,薛某人设瞬间崩塌,故事较为曲折,已经真假难辨。
但是大致来看,剧情颇为相像,假如朱买臣真的让崔氏回家,那估计也是要步薛某后尘。

覆水难收这个成语是真的存在,只不过最早出自《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典故最早说的是姜子牙和妻子马氏的事情。
而在《汉书·朱买臣传》中,并未记载崔氏要求复婚之事,到清代戏剧中,朱买臣和妻子的故事,变成和姜子牙一样的事情,崔氏请求破镜重圆,朱买臣泼水表示覆水难收,最后崔氏羞愧自尽。
所以,连环画中的成语故事,是采用清代戏剧中的说法,编纂而成,实际上也是一种杜撰,而且本身也经不起推敲,我们来看,假如崔氏最后羞愧而死,说明其脸皮很薄,然而脸皮薄的人,怎么会自己找媒婆改嫁呢?从前面抛弃朱买臣的情况来看,崔氏一个是一个极其现实,并且脸皮厚的女人,因此在改嫁后还有勇气找朱买臣破镜重圆,然而这样脸皮后,这样现实的人,又怎么会想不开自杀呢?
真实历史上的朱买臣休妻是怎么一回事?
在《朱买臣传》中介绍,其实崔氏是一个很好的老婆,在朱买臣上山砍柴的时候“其妻亦负戴相随”,由此可见,崔氏并非嫌贫爱富,还是一个很能干的女汉子。

然而朱买臣有一个贱毛病,就是一边砍柴的时候,一边背诵诗文,朱买臣是一个儒生,我猜他背诵的东西都是一些儒家经典,要是在唐朝科举考试之后,我相信这样好学的人,妻子一定很欣慰,但是汉朝时期并没有科举制,读书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尤其是汉朝初期,儒学并不是什么显学,当时比较推崇黄老之学,可以说,整个西汉时期,也并未将儒学当作官方唯一指导思想,汉宣帝的时候,皇帝还公开说儒生“好古非今”,可见并不受欢迎。
因此可以想像当时在大道唱儒家经典,实际上就跟我们读了一个特别冷门的专业一样,因此崔氏就不让他读,但是我们知道儒家有一个毛病,读书必须读出来,不出声是不行的,你要是不出声,谁知道你是读书人呢?
结果崔氏越不让朱买臣读出声来,朱买臣读的声越大,读的越来劲,夫妻二人因此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崔氏:“妻羞之,求去。”

在朱买臣与崔氏夫妻存续期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穷酸腐儒对冷门专业的理想化追求,与一个热爱生活的家庭主妇对现实主义的妥协,当理想遭遇现实,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
在汉朝时期,离婚改嫁应该是较为习惯的事情,大概是由于崔氏颇为贤惠,又能干活,所以不久就找到了新的丈夫,而朱买臣在失去崔氏后,整天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要说冤家路窄,后来两人上坟祭祖的时候,竟然又碰到了,崔氏看到朱买臣落魄的样子,心中不忍,应该是顶着现任的压力“呼饭饮之”。前妻如此,前夫还能有什么所求,可以说崔氏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妻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前妻。
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塑造君权神授的观念,开始启用儒家学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神棍”取得汉武帝的信任,儒学也从冷门专业转为热门专业。

朱买臣也踩上了狗屎运,通过公车上书的形式,在同乡严助的推荐下,有了一次给皇帝讲述《春秋》《楚辞》的机会,从此朱买臣走上了仕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