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说起1998年到2000年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战争,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

这场仗发生在非洲东北角,两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为了一个叫巴德梅的小破镇打得头破血流。这块地儿,说实话,没啥资源,也没啥战略价值,但两国就是较上了劲,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结果呢,仗打得跟一战似的,挖战壕、冲锋、死一片,连见惯了大场面的战地记者都看傻了眼,觉得这打法简直是“又可笑又可悲”。联合国也看不下去了,折腾半天没拦住,最后还把这事儿拿出来当反面教材,警告其他国家别学这俩愣头青。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俩邻居翻脸的历史

要搞清楚这场战争为啥打起来,得先从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家史”说起。这俩国家都在非洲之角,挨得特别近。

厄立特里亚靠着红海,有条海岸线;埃塞俄比亚在内陆,历史上挺牛,是非洲少数没被殖民的国家之一。

不过,厄立特里亚就没那么幸运了,19世纪末被意大利占了,成了人家的殖民地。一直到1941年,二战打得热火朝天,英国把意大利赶跑,厄立特里亚就暂时归英国管。

1952年,联合国看这块地儿没个归属,拍板决定让厄立特里亚跟埃塞俄比亚搞个“联邦”,意思是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小政府,但得听埃塞俄比亚的。这本来是个和平方案,可没几年,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就坐不住了,觉得这联邦名不副实。

1962年,他直接把厄立特里亚吞了,改成自己一个省。厄立特里亚人当然不干了,当地老百姓和武装组织开始反抗,喊着要独立。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这场独立战争打了整整30年,从1961年一直到1991年。主力是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这些人挺能打。1991年,他们跟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联手,把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军政府给掀了。

1993年,厄立特里亚搞了个全民公投,98.5%的人说要独立,于是正式建国。可问题来了,独立是独立了,边界咋划?

这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殖民时期留下的地图稀里糊涂,谁也说不清哪块归谁。尤其是巴德梅这地方,俩国家都觉得自己有理,争来争去没个结果。

1998年那会儿,厄立特里亚人均GDP才250美元,埃塞俄比亚更惨,只有100美元。两地都靠种地吃饭,工业几乎没有,路、电、水这些基础设施也烂得不行。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饥荒、疾病时不时来添乱。可就是这么穷,俩国家还非得打仗,把本来就不多的钱全砸进去了。

1998年5月,导火索炸了。厄立特里亚派兵占了巴德梅,说这地儿是自己的。埃塞俄比亚不服,骂厄立特里亚是侵略者,立马还击。边境小冲突一下子变成了全面战争,俩穷邻居彻底翻脸。

战争:老掉牙的打法让人想笑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战争一开打,双方就跟约好了似的,跑到边境挖战壕。啥叫战壕战?就是每边都挖出一堆沟,士兵躲里面守着,等着对方来攻。

20世纪末,早没人这么干了。为啥?因为这打法太笨,效率低得要命,人死得多,地儿占得少。现代战争讲究飞机坦克加卫星,谁还玩这种土法子啊?可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偏偏就玩上了。

据说他们在巴德梅附近挖了上百公里的战壕,沟深一两米,用沙袋木头撑着。士兵天天蹲在里面,晒得要死,吃喝拉撒全靠后勤送,可后勤又跟不上。进攻的时候更离谱,一群人喊着口号从战壕里爬出来,端着枪就往前冲,对面机枪一扫,死伤一片,压根儿占不了多少地。

比如1999年2月的“日落行动”,埃塞俄比亚出动好几万人,还带了几百辆坦克,想一口吞下巴德梅。结果呢,厄立特里亚死守战壕,拼了命挡住,双方都死了好几千人,地盘还是没咋变。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这打法为啥这么蠢?一是装备差,俩国家都没钱买好武器,飞机坦克少得可怜,连步枪都不够用;二是人不行,士兵没啥训练,军官也不会指挥现代仗,全靠人多硬拼。

可你人再多,冲机枪口也是白搭啊。有人算过,光1999年巴德梅那几天的仗,两边加起来死了上万人,跟一战似的惨。

战地记者一看这架势,傻眼了。有人写文章说,这仗跟历史书里的一战场景一模一样,简直像穿越了。

还有人调侃,士兵排队冲锋的样子,跟演戏似的,太不真实。可笑归笑,他们也挺感慨,说这俩国家这么穷还这么拼,死了那么多人,太不值当。国际上不少人看这场战争,都觉得既荒唐又悲哀。

2000年5月,埃塞俄比亚憋足劲来了一波大进攻,把巴德梅和几个争议地儿抢了回来。厄立特里亚扛不住了,只好同意停火。这场老掉牙的战争,才算告一段落。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联合国:劝架劝不动,最后当教材

联合国一看这俩国家开打,头都大了。1998年6月,安理会赶紧通过第1177号决议,喊话双方停火,别打了。

可这时候俩国家都红了眼,谁也不听。厄立特里亚说巴德梅是自己的,证据是殖民地图;埃塞俄比亚说这地儿自古就是他们的,谁也别想抢。联合国劝了半天,等于白劝。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出了个和平计划,说让国际仲裁来定边界。厄立特里亚点了头,可埃塞俄比亚不干,非要厄立特里亚先撤兵再谈。

谈不拢,仗接着打。联合国又跟美国几个国家一块儿掺和,组织谈判,可进展慢得跟蜗牛似的。期间停过几次火,但没几天就又打起来了。

到了2000年5月,埃塞俄比亚憋了个大招,把争议地儿抢回来,厄立特里亚扛不住了。

6月18日,两边在阿尔及利亚签了个停火协议,12月12日又签了个全面和平协议,同意让边界委员会来划线。联合国这才松口气,9月份通过第1320号决议,派了个叫UNMEE的维和团去盯着,4000多人,来自40多个国家,负责看着停火线,别再打起来。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UNMEE去了以后,确实消停了一阵。可麻烦没完。2002年,边界委员会判巴德梅归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不服,说这判决不公平,死活不执行。

两国军队又在边境对上了,气氛紧张得要命。UNMEE夹在中间,动不动被限制行动,干啥都不顺。到了2008年,实在干不下去了,联合国一拍桌子,把UNMEE撤了,边界问题还是没解决。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后果:打完更穷了

这场仗打完,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都垮了。死多少人?说法不一,有人说7万,有人说30万,反正不少。流离失所的平民有60万,边境的村子全毁了。

经济上更惨,俩国家本来就没钱,战争把家底掏空了。农业停摆,工厂关门,路桥炸烂,GDP倒退好几年。世界银行估算,战后两国贫困率直线上升,老百姓日子更苦了。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地雷也是个大麻烦。战争留下一堆地雷和没炸的炮弹,边境地里全是,农民不敢种地,重建也慢吞吞。排雷花钱花时间,到现在还没弄完。

社会上,俩国家的人民互相看不上眼。本来语言文化差不多,可战争一打,仇恨种下了。边境的家庭分开,社区散了,心理创伤一堆。厄立特里亚政府拿战争当借口,管得更严,强制当兵没完没了;埃塞俄比亚内部也不太平,提格雷那帮人跟中央闹翻,矛盾一大堆。

非洲俩穷国开战,打法连战地记者都想笑,联合国把它列为反面教材

2018年,埃塞俄比亚换了个总理叫阿比·艾哈迈德,这家伙主动跟厄立特里亚示好,说愿意认边界委员会的裁决。两国签了和平协议,边境开了,外交也恢复了。

没两年,2020年埃塞俄比亚提格雷地区又打起来了,厄立特里亚还被指掺和进去。

结语

两个穷得要命的国家,为了个破地方大动干戈,打法老得掉渣,连记者都觉得荒唐。

结果呢?人死了,钱没了,啥也没捞着。联合国劝架劝不动,最后拿这事儿当教训,告诉全世界别这么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