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卖爆了,这个应该都没有啥异议,各个数据源以及咱们去线下小米之家问一问看看有没有现货,你也就知道了。
而且其中卖的最好的就是两款Pro版,尤其是同时兼顾“副屏+大屏+大电池”的小米17 Pro Max。
而Pro版之所以能卖的这么好,和他搭载的「妙享背屏」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这么说,这块副屏就是让小米17系列卖爆的核心原因。

但是问题来了,这块副屏的实用价值大么?
我作为小米17ProMax的机主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实用价值的确不大。

目前小米17Pro这块外屏可实现的功能其实很少,因为他并不是全功能的,在这块副屏上,你只能看到一些动态通知和壁纸,你也不能操作任何APP。

至于很多博主吹得所谓“副屏拍摄”,其实也是一个鸡肋功能,因为他的屏幕太小了,导致你只要放的远一点基本就看不太清楚画面了。
而且副屏上所展示的拍摄功能也少得可怜(他甚至不能查看你在默认状态下拍摄的照片),玩一玩应个急还行,你指望用这玩意自拍,那纯属是想多了。
再者说了,用后摄自拍的效果真不见的比前摄好(因为前摄自拍的时候各种滤镜可选,功能更多)

至于搭配游戏手机壳来玩游戏,由于我还没买游戏保护壳还没办法给大家展示,但是就我在小米之家体验的结果来说,这个功能也就是“三天热度”,过了三天你就会懒得碰他了。
从小米17ProMax买回来到现在已经两三天了,这块副屏我已经基本不怎么去折腾了。
某些“米黑”说的确实没错,就目前来看,这块副屏的使用价值确实不强,噱头大于实际价值。
但是,问题来了,实用性不强的卖点就不能吸引消费者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在2017年,苹果发布了iPhone X,花费大力气的采用了COP封装工艺,实现了在当时来看全行业最强的四边等宽+窄边框+全面屏的设计。

那么我问你,这个设计的实用性强么?
戴上壳,贴上膜之后,你还能有什么感觉么?第二代发布的iPhone XR边框可是出了名的停航母,但是它影响你用么?
再比如,这些年手机厂商都在卷的所谓的超窄边框、所谓更高级的中框材质、所谓采用了XXX顶级工艺打磨的背板等等,有实用价值么?是不是除了在买手机或者刚拆机的时候有点感觉之外,当你用上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泯然了?

这些是不是都是“华而不实”的卖点?大家是不是也都清楚,但是依旧乐此不疲,那么这到底是为啥呢?
因为在消费心理学的领域有一个经典的理论:“人在购买一类产品之前的时候,更多的是被情绪所支配;而在购买后,则会转向理性思维”。
大家应该都有这个感觉,就是在买一件商品之前会心心念念,而买到之后会有一种“幻灭感”,这个落差就源自于此。
在产品设计的理论中,这也被称之为体验折旧效应。
简单来说,消费者在准备选购一类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时候,感性价值会占据主导地位,你会把一件产品的某一个特色卖点无限的放大,从而“说服”自己进行消费。
而在手机这类产品的设计中,外观设计、材质、质感塑造就是典型的“感性价值”的体现;他对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比如iPhone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就会引发一波销售高潮,就是此类价值的体现。
而续航、性能、系统功能优化则是典型的“功能价值”的体现,它是要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被“感知到”。
看到这你应该也就能理解了——小米17ProMax之所以能够卖爆,就是同时实现了“感性价值”和“实用价值”融合。
副屏虽然实用价值虽然一般,但是它给消费者尤其是潜在消费者带来了空前的情绪价值和想象空间,这就够了。

而体验良好的澎湃OS3以及不错的配置和续航,又为小米17ProMax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卖爆也就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