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国终于发现,中国垄断的不是稀土资源,而是稀土精炼技术
2401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早些年,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手里卡着全球稀土的“矿山钥匙”。
其实,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资源本身,而是将这些复杂混合物提纯、分离成高价值稀土产品的工艺。
中国企业已经把稀土精炼做成流水线,就像普通家庭炒菜,别人还在摸刀磨勺,中国已经能小火大火随意切换出各自的“料理”。
现实里,稀土原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各大洲都能挖出来。
但只有中国掌握了成本可控且污染更低的大规模分离技术,把一堆泥土变成各种高纯度稀土氧化物、金属。
科技制造业所需的“魔法粉末”,靠的不是挖掘,而是复杂的化学工艺和工程流程。
美国尝试建立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却不断在精炼环节遭遇技术难点。
实验室方案常常成本高企,工厂放量时又面临环保约束。许多稀土材料从美国的地底出来,最后漂洋过海送到中国工厂处理,再返销回美国市场。
这种“出国镀金”式的命运,让美国越来越明白问题根子就在产业链最难啃的那一段,而不是谁家矿地占得多。
长期下来,中国企业积累了庞大的技术细节,从反应釜设计到溶剂萃取液配方,每一步都有独门诀窍。
像家传手艺一样,外人即使抄配方也很难复制。
即便美国政府花大钱扶持,短期内也只能填补原矿采集,与中国之间的精炼能力差还拉得更长。
未来几年,稀土精炼工艺竞争会更加激烈,欧洲、日本、美国等都会加速投钱攻关。
不过现有技术代差不是一天形成,也不是几年就能扭转。市场供应格局还将在相当长时间保持现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