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再陷关税战,欧盟选择对特朗普妥协,换取暂时的贸易喘息机会。 下面是西方媒体的报道,发上来供大家参考借鉴,立场不同,请注意甄别。
欧盟选择有限让步避免全面对抗
今天,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的球场上共同宣布了一份初步的欧美贸易协议框架。这份协议背后,欧盟完成了一次艰难的平衡术:在尽可能减少损害的前提下,对特朗普作出了必要的让步。
这份协议的大致结构包括三部分。首先,美国将对欧盟大多数出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汽车;其次,一份“零关税”商品清单被列出,涵盖飞机、芯片制造设备、部分化工品和原材料;第三,欧盟承诺将在美国购买更多能源和AI芯片,并计划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
其中,15%的统一关税是欧盟此次做出的最大让步,远高于特朗普回归前1.5%左右的平均水平。尽管这一数字听上去不低,但对欧盟来说,这已是“止血”的结果。过去几个月,特朗普不断抨击欧盟“占美国便宜”,并多次威胁要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相比之下,欧洲此次谈判至少将汽车关税压低到了15%,而不是更高的25%。这对欧洲车企来说,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有利结果。
然而讽刺的是,按照目前的结构,日本和欧洲出口的整车所受打击,反而比那些在美国本土组装、但需要缴纳高额钢铁和零部件关税的企业要小。德国基尔经济研究所初步估算,此次协议将在短期内令德国工业产出减少0.15%,但对法国、意大利几乎没有影响。
“零关税清单”则被视作欧盟的一项小胜。此前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欧盟就曾努力推动免税贸易,但一直未果。这次被纳入清单的,大多是美国当前急需从欧洲采购的设备,比如先进芯片制造装备。从长远看,这份清单也可能成为特朗普留有余地的“窗口”,未来可视需求扩大商品范围。此前曾有猜测认为,为换取美方让步,欧盟可能会承诺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目前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并未出现在协议框架中。
关于能源承诺,欧盟表示将在三年内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冯德莱恩强调,这一数字对欧盟来说并不难实现。实际上,这一承诺甚至可能成为欧盟“去俄化”能源战略的新契机,帮助欧洲内部的“强硬派”推动更彻底的能源脱俄。根据布鲁盖尔智库数据,截至6月,欧盟每月仍从俄罗斯进口约2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仅为自美国进口的四分之一。如果特朗普的施压能推动欧盟彻底摆脱对俄化石能源的依赖,反而可能对欧洲自身有利。
至于所谓的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承诺,目前则显得模糊不清。虽然协议明确写出这一数字,但并未交代投资的具体时间框架。根据过去数据,欧盟各国连同英国、瑞士每年对美投资大约为2000亿美元。特朗普表示,希望这些投资是在现有计划之外的“新增投入”,但考虑到他过去许多“天价承诺”最终都不了了之,外界对此持保留态度。
这份协议缓解了当前美欧间的贸易紧张,也让投资者稍感安心。然而,前路依旧不确定。首先,协议尚需欧盟各国领导人批准;其次,所谓的“零关税清单”可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令布鲁塞尔必须面对国际法的约束;更麻烦的是,特朗普本人对医药价格等议题依旧敏感,美国目前正在调查外国产药品的进口,若最终对其征税,势必波及爱尔兰、丹麦等国的出口。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特朗普随时可能再次挑起贸易争端。过去几年证明,他的政策行为多基于情绪和选情,一旦再度“不满”,欧洲又可能被卷入新的关税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