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9月19日的报道认为,中国无人驾驶出行领域正逐步接近关键盈利节点,中国无人出租车加速迈向商业化拐点。

外媒:中国无人出租车迈向商业化拐点

报道说,随着无人驾驶车队扩张、保险成本下降及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业内人士预计中国部分无人驾驶出租车企业将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实现单车经济性收支平衡,这意味着每新增一辆车即可带来盈利,这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报道称,目前中国已有相关企业完成数百辆无人出租车的生产,并计划在年内将全球投放规模扩大至千辆。

报道注意到,研究机构对中国无人出租车行业前景普遍看好。汇丰环球研究预计,中国无人出租车车队将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间扩大十倍,从数千辆增加至数万辆。

瑞银集团分析师则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末,中国无人出租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30亿美元,全球市场约为3940亿美元。

外媒:中国无人出租车迈向商业化拐点

△摩根士丹利网站截图

此外,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无人出租车服务将在中国出租车与网约车市场中占比约8%,相当于36万辆车,其中三分之一预计将运营在一线城市。随着更多车辆投放,公众可享受到与传统出租车相当的便利度。

外媒:中国无人出租车迈向商业化拐点

△摩根士丹利网站截图

行业专家提出,安全性和公众信任仍是推广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此同时,硬件和软件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供应链合作的深化,都将推动普及速度加快。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认为,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强化,资本与技术优势逐渐显现,中国无人出租车正驶向新的发展阶段。

编译:李修莉

签审:贾延宁 刘轶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