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日,CCTV-13以“探索歼-15舰载机”为主题,对这款国产重型舰载机进行重点报道。但大家的焦点,却不是被誉为“全球最强重型舰载机”的歼-15T,而是其背后角落里,隐约出现的多架绿色、灰色涂装战机——歼-35。用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生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
▲主角和配角已经分不清楚了
冷战末期,经过数十年光阴锤炼的美苏,不约而同开启了双机模式:重型机满足自用和核心盟友需求,中型机则用于补充数量并武装普通盟友,实现了战斗力、采购/使用成本和装备规模的绝佳平衡。90年代美国F-22和F-35项目先后启动,原本应该延续这种经典,但美国国会的短视和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导致F-22A停产。美军只能寄希望于严格管控F-35核心技术,凭借分级制度来满足自用、核心盟友和普通盟友的不同需求,所以才会出现“韩国F-35K启动需要美军授权”、“以色列F-35I突袭伊朗未通知美国”的巨大区别。
▲停产F-22A后来让美国空军懊恼不已
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上来看,F-35这套理念是很成功的,传感器套件和软件的飞速进步,使得远程控制、性能精准调节成为现实,“同型号战斗机不同水平”变得轻而易举,经济、政治收益极高,但在军事上就很吃亏了。F-35I突袭伊朗时,就出现了航程不足以覆盖伊朗中部,加油机数量又无法满足需求,只能出动F-15I进入高风险区的情况。但凡伊朗防空系统靠谱一点,以色列的损失就难以避免。冲突结束后,美军借鉴经验,准备为F-35紧急开发隐身副油箱,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削弱隐身性能是难免的,对机动性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以色列F-35I遇到了航程不足的问题
航程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后续升级潜力、机头直径影响的雷达功率,甚至是空中停发的可靠性,重型机都全面领先,这也就是美国空军在2026财年,不惜投入巨资升级140多架F-22A的原因——软件和先进传感器确实能抵消部分硬件优势,但硬件和软件都臻至顶尖,才是真正的巅峰。美军当年放弃F-22A,将资源都集中在F-35身上,等于是拱手将战略优势让给歼-20,并在歼-20S问世后,终于品尝到了苦果。现在国内在预警机、加油机等领域积累还不够深厚,等到2030年完成新一轮升级,那才是歼-20系列真正锋芒毕露的时代。
▲国内目前的情况,是辅助战机性能、数量不足
不过,只指望歼-20也是行不通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本世纪初,对外低价出口苏-30系列,并借此盘活了“侧卫”系列,最终造就2015年之后,苏-35S、苏-30SM和苏-34同时量产,三款重型机并肩进入空天军服役的壮观景象。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短期突击战打成大规模消耗战后,空天军捉襟见肘时,才发现手中的战斗机数量严重不足。“侧卫”系列出色的单机性能,并不能解决高昂造价、使用成本,所带来的装备数量有限问题。因此,俄罗斯已经决定升级并采购米格-35(即米格-29的终极改进型号)。
▲米格设计局倒下了,但米格-35又站起来了
国内的发展资源远超俄罗斯,但歼-20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也远超苏-35/苏-30,歼-35A虽然性能不及歼-20,却是国内空军保持战斗机规模,健康发展的关键。当然,歼-35的舰载应用、对外出口带来的经济和政治收益,也不能忽视。只不过前几年中航工业资源、水平不足,以至于歼-35比歼-20晚了近十年,所以看起来有些奇怪。相比之下,得到充沛资源供应的歼-36和歼-50,基本上是同期试飞,同期服役,以最完美的姿态推动海空军步入六代机时代。
▲歼-35的意义不比歼-20逊色太多
而在美国不可能复产F-22A,俄罗斯也只能维持一个苏-57,欧洲甚至不敢有发展五代重型机奢望的情况下,中国大概率会一直是全球唯一同时生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要是再考虑到美国为了全力发展F-47,已经把海军的F/A-XX舰载机冻结了,这一点在六代机身上说不定也适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