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欧洲今年是完了”——这样的声音在汽车圈悄然蔓延。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同比上升22%,特斯拉却逆势下滑1/3,形成鲜明反差。更棘手的是,其德国工厂深陷“自负盈亏难”的困境,环保组织对当地蛇类冬眠的关注还在拖累工厂运营节奏,而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带着“不赚钱也要赚外汇”的策略强势进军,特斯拉在欧洲的日子,肉眼可见地不好过。


特斯拉欧洲遇冷 销量暴跌1/3


不过,关于特斯拉的“危机”,市场声音却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1-8月确实下滑,但9月已开始回升,第四季度大概率能创新高”,并指出欧洲销量在特斯拉全球版图中占比本就不高,真正的大盘是北美和中国,没必要过度焦虑;但也有观点直指隐患——美国市场7500美元补贴结束后,销量恐难维系,若欧洲、北美双线承压,特斯拉的全球增长将失去重要支撑。

马斯克的应对思路似乎早已清晰,不少网友预判“以他的风格,大概率会立马降价保销量”,但这也意味着利润率必然承压。毕竟,降价虽能短期刺激需求,却难掩产品竞争力的隐忧——有消费者吐槽“特斯拉现在连‘毛胚车’都不如,新推出的车型配置一减再减,还指望靠降价留住人?”

有趣的是,中国市场成了不少人眼中特斯拉的“救命稻草”。有声音调侃“没事,中国粉丝会发力的,就算特斯拉推出更简陋的车型,他们也能接受”,更有人直言“只要中国市场还在,特斯拉就不可能倒”。确实,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不仅为其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上海工厂的高效产能也能在关键时刻补位——就像网友提议的“德国工厂不行,关了从上海进口就行”,虽显极端,却也折射出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一边是“信仰粉”对特斯拉的坚定支持,即便其市盈率从100多攀升至200,仍愿意相信品牌价值;另一边是理性派的担忧“只靠信仰支撑,短期没有现金回报,风险太大”,且“空头总拿欧洲销量炒作,可特斯拉股价与交付数据相关性本就不强,这种焦虑多少有些刻意”。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崛起已成不可忽视的趋势。有网友断言“欧洲今后会是中国车的第二大本营”,毕竟中国车企凭借高性价比、丰富配置,以及“不赚短期利润、先抢市场份额”的策略,正在快速抢占欧洲用户心智——这或许才是特斯拉在欧洲真正的“威胁”,而非单纯的销量波动。

说到底,特斯拉欧洲遇冷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的缩影。对特斯拉而言,若想稳住局面,仅靠降价或依赖中国市场的“信仰粉”远远不够,还需在产品创新、本地化运营上拿出真功夫;而对中国车企来说,欧洲市场的机遇已至,但如何平衡“低价抢市场”与“长期盈利”,仍是需要破解的难题。这场跨国车企与中国品牌的较量,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