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90年11月的巴格达 天气不算冷 可气氛一点也不轻松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带着代表团,在一辆当地军车的护送下,穿过城市外围的检查岗。
车队绕了好几圈 才被领进一处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
据说,这是萨达姆的其中一个秘密驻地。
他本人行踪不定 身边不止一处住所 也没人能确认他会不会突然换个替身出现。
钱其琛没多说话 只是在车里翻看着手里的材料。
那会儿他已经知道了,这趟“劝和”之旅,可能不会太顺利。
——可谁也没想到,最让人记住的,不是谈判桌上的僵局,而是萨达姆突然说出那句:
“科威特本来就是我们的,就像香港是你们中国的一样。”
这句话,一下子让现场安静了几秒。
不是因为谁听不懂,而是因为——没人想到,他会这么比。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要从那年8月说起。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越境,占领了科威特。
行动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几个小时内,首都被控制,王室成员仓皇出逃。
全世界都懵了。
当时的伊拉克,刚刚从八年两伊战争中撤下脚。
那场仗打得太久,国家几乎被掏空。
伊拉克欠了一屁股的债,尤其是对沙特和科威特。
战争期间,这两个国家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援助,都是为了对抗伊朗的“什叶派扩张”。
可一仗打完,伊拉克回头一看——油价大跌,债务压顶,邻居还在拼命增产压价。
萨达姆忍不住想:这些阿拉伯兄弟到底是朋友 还是落井下石?
更让他不满的,是科威特在边境地区的油田操作。
伊拉克指责对方在鲁迈拉油田越界钻井,偷采石油。
他多次警告 无果。
于是,干脆动手了。
这不是一时冲动。
早在几个月前,萨达姆就在军方高层会议上说过:“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20万军队,几天时间拿下科威特。
他以为,这事可以像当年吞并科威特隔壁的几个小岛那样,搞定之后再来谈判。
可这次不一样。
美国迅速出面。
联合国也反应极快。8月6日开始,对伊拉克制裁。
美国主导的多国联军迅速部署,沙特境内成了前线指挥部。
到了11月,兵力已经达到50万。
而这时候,中国也做了一个决定:派出高级代表团前往伊拉克,希望还能通过对话解决危机。
那会儿的中国,刚经历完内外压力最强烈的几年。
外交上,很多国家仍然对中国持观望甚至敌对态度。
中方这次出面,不是为了拉偏架,也不是为了站队,而是想尽最后的努力,避免战争。
钱其琛出发前,明确表示:要把话说明白,也要听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他先是见了伊拉克外长阿齐兹。
这个人说话滴水不漏,但态度很强硬。
谈了几个小时,钱其琛发现,对方完全不认为这是一场“侵略”。
他们把事情说成是“内部领土问题”,是“历史遗留”。
说到底,他们不想谈撤军。
只想谈条件。
第二天,也就是那场著名的见面,钱其琛终于见到了萨达姆。
那是个清晨,代表团被带进了一处外人难以进入的军事指挥所。
房间布置得很简朴,墙上挂着地图,桌上放着几份刚送来的电报。
萨达姆穿着军装,神情严肃。
他一见面就主动打招呼,说欢迎中国朋友来访。
但没等寒暄几句,就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钱其琛开门见山:“当前局势十分危险。
多国部队已部署完毕。
希望贵方能考虑和平撤军,避免战争。”
萨达姆听完,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出那句让人至今记得的话:
“我们没有侵略。
科威特就像香港之于中国。
一直是我们的,只是被西方强行分开。”
钱其琛没有立刻反驳。
他略微停顿,语气坚定但不激烈:“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英国与中国正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主权问题。
而科威特,是联合国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
两者不能相比。”
萨达姆没有接话。
他转身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缓缓说道:“如果美国能撤军,我们可以考虑政治方式解决。
但在美军压境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做出让步。”
这场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双方没有争吵,但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结果。
钱其琛回到驻地后,只说了一句:“这场战争,恐怕是躲不过了。”
从那以后,局势一日紧过一日。
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国主导的联军空袭伊拉克。
代号“沙漠风暴”的行动正式开始。
第一波轰炸出动了超过1000架次飞机,目标是伊拉克的通信系统、雷达站、导弹基地。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2月24日,地面战开始。
仅仅四天,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部队被全线击溃。3月初,战事结束。
伊拉克损失惨重。
经济基础几乎被摧毁。
军事设施、交通枢纽、民用基础设施,全线瘫痪。
数千亿美元的损失,几十万人流离失所。
更严重的是,战后长期制裁让这个国家陷入了持续十几年的困境。
钱其琛回国后,在一份内部汇报中说:“有些事情,是可以谈的。
但也有些时候,谈判是为了让历史记下我们尽过力。”
萨达姆后来依然掌权。
但2003年,美国第二次出兵伊拉克。
这次,他再也没能逃掉。
被捕、被审、被处决,终结了那个在中东横冲直撞的时代。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拿“香港”做比喻了。
参考资料:
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赵磊,《海湾战争全记录》,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
戴旭,《中东战争内幕档案》,新华出版社,2008年。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660–678 (1990–1991)。
Lawrence Freedman and Efraim Karsh, The Gulf Conflict 1990–199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