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苏州的某家茶馆喝茶,看到进来一个穿着挺板整齐、说话带点港腔的白发老人,大概率不会多留心。谁能想得到,这样的人看起来人畜无害,竟然暗地里干着间谍那一套。梁成运就是这样的人。他被抓的时候,连审讯员都说:“很难把他和我们想象中的特务对号入座。”但现实往往比电影还离奇。梁成运干了三十多年情报暗线,直到2021年才在苏州露了馅儿,被警察带走。这事一出,老苏州们议论纷纷——谁还能看得准人啊?

大鱼终于落网,78岁的“爱国华侨”,竟是刺探我国30年的间谍

说起来梁成运这一生,还真是绕得很。他1945年在香港生的,那会儿香港还在英国人手里,殖民地味儿十足。听说他家里本就是开明派,父母一心盼他读英式书,吃西餐、说英文。小时候的梁成运,课本不是中国历史就是莎士比亚,客厅挂着女王画像,一身的洋气。他爸没少给他灌输:“西方才是未来,有本事就去伦敦闯一闯。”所以16岁那年,他就坐飞机去了英国,说是去念书,实际上也是给家里争脸。

在伦敦大学待了几年,梁成运性格变得外向,受西方教育熏陶,他对回到中国倒是没什么念想。大学毕业后,他一头扎进联合国,求的是一份安稳活计。当时的联合国总部混杂了各路人才,许多亚洲面孔讲着带口音的英文,都想找个机会施展拳脚。梁成运还算出色,凭着成绩进了公务员序列,工资不高,职位倒是清闲。白天工作,晚上常去地铁旁的图书馆泡到闭馆,琢磨怎么才能在西方社会扎根。

大鱼终于落网,78岁的“爱国华侨”,竟是刺探我国30年的间谍

但日子平稳久了,人容易生出异心。80年代初,联合国里权斗激烈,梁成运感到自己像个边角料,升职无望又无趣。他干脆辞了职,跑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开了一家餐厅,也算投身生意。他会做粤菜,雇了几个老乡,生意慢慢好了起来。当时的美国,还没多少中国“大餐厅”,不少当地人觉得新奇——一盘宫保鸡丁、一道叉烧,能让左邻右舍排队。梁成运在朋友圈里慢慢有了点名气。这时,他动了心思:通过文化生意,把中美两地牵起来。他搞了个什么“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名义上是推广东西方了解,可背后捅了不少篓子。

咱们开个岔,90年代开始,中美之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频繁,各种协会、基金会如雨后春笋。很多人打着促进两国友谊的旗号,呼风唤雨,都想分一杯羹。梁成运起初也是这样,以“文化交流”做幌子,为了拉拢中国省市的资源,甚至承诺要投资回国搞项目。当地华侨称他是“栋梁人物”,赞许得不行。他也乐于扮演好人,整天穿西装,参加各种华人协会活动,在国内家乡办讲座,讲自己的“爱国心”。很多年,大家都把他看成楷模,觉得他帮忙捐钱捐物,是个实在人。

大鱼终于落网,78岁的“爱国华侨”,竟是刺探我国30年的间谍

但没人会想到,从他在美国定居开始,美国情报机构就盯上了他。有人说是一次餐厅聚会引起注意,也有人猜是因为他跟高层有联系,总之中情局找上门,并给了他一项特殊任务——收集中国情报。梁成运很快入了美国籍,双重身份更方便活动。他一边给国内做项目,一边打听各种消息,什么政策、投资、医学研究,统统纳入“情报”范畴。他学会了藏心不露,习惯了两面说谎。有一次,他在上海出席论坛,身边全是经济圈大咖,他像模像样地做记录,转头就给国外情报机构递了份分析报告。据说那些报告后来流入美国政府,成为评估中国动向的参考。

有细心的侨领其实也曾怀疑过梁成运。有年他召集华侨募捐贫困儿童,号称要帮云南山区建医院。钱是筹到了,工程却拖了数年才动工,账目一直说不清。乡里有人打听,就被梁打发了,说是“资金周转”问题。一些老华侨悄悄在背后议论,“梁成运啊,手腕太高,看不透。”但社会需要榜样,大家还是把他当作给中国争光的“美国梁老”,很少人真敢戳破。

大鱼终于落网,78岁的“爱国华侨”,竟是刺探我国30年的间谍

梁成运也不止推慈善,他还善于搞学术“合作”,和美国的几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联系。有一次,他打着“音乐是通用语言”的口号邀请了几十名中国艺术家赴美演出。看起来挺风雅,实际上他利用演出之便,安排幕后聚餐,把专家、学者的信息搜罗干净。有人说他私下请美国“朋友”为中国学者“牵线”,结果其实是套话、试探,挖掘国内政策、科研动态。听说有一次,某位中国教授被问及“国内创新基地布局”,不经意说了一句话,最后被美国用作商业情报分析。

他的双重身份,时间长了,也变得浑然一体。有次在北京大学讲座结束,有学生问他:“梁先生,您觉得中美合作还会持续下去吗?”他笑得坦然,其实内心早已盘算,这些青年里谁有前途,如何留意值得关注的苗子。他的“温和儒雅”作风,赢得很多人的好感,但背后,却是精密的情报网络。他甚至还通过基金会与政府部门对接,在某些市政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获取了不少商业机密。许多地方官员不知情,还把他当作值得信赖的老朋友。

大鱼终于落网,78岁的“爱国华侨”,竟是刺探我国30年的间谍

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梁成运的行动更加频繁。他甚至在个别场合刻意制造摩擦,向外方提供机会来“抓证据”。据熟悉内情的人回忆,有一次在纽约某场交流酒会上,若干中国外交人员被美方问得脸色发青,事后才知有人提前透露了“行程细节”。这些细节外人明面上很少提,有些当事人至今都不愿回忆。梁成运成了美国情报系统的“王牌助理”,CIA还给他发了个功勋奖章,传说那次“嘉奖晚宴”上,梁成运西装革履站在主席台,谁都看不出他其实是个危险分子。

可是再会装,终归还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人说梁成运自以为能瞒天过海,谁知中国安全部门早就盯上他,只是苦于没有确凿证据。2021年春天,警方终于掌握了他秘密联络、情报传递的一系列铁证,一举将他在苏州逮捕。那天消息传到圈子里,很多老朋友都愣了,有人直呼“不可思议”,也有人说早有预感,只是因为他做善事太多,谁都不忍深查。

梁成运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政治权利全剥夺,曾经那些荣誉、奖章、善举、社交全成了镜花水月。人们在茶馆聊天,偶尔提起此事,总是摇头:这世界哪有纯粹的“好人”,面具戴太久,就连自己也真假难辨了吧。

阶下囚的梁成运,人走茶凉。三十年的功名后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警惕和唏嘘。到底什么样的人最容易骗人?那些看起来毫无破绽、日日说着“我是中国人的”老好人,才最难防。我们身边,会不会还有这样的人呢?这样的故事,每隔一阵儿就会冒出来,但大多数人只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少有谁真能引以为戒。或许过几年,苏州的老百姓早就把梁成运忘了,谁又说得清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