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堪称神来之笔。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场惊心动魄、把敌人耍得团团转的“极限逃生+反杀”大戏!

毛主席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按常理出牌,把“逃跑”变成了“主动调动敌人”,最后成功跳出了包围圈!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险象环生,却又精准无比。

一渡赤水:属于被迫转移,寻找机会。

起因是,红军想从四川泸州附近北渡长江,去四川找兄弟部队。结果被老蒋的部队堵住了,硬闯损失太大。

毛主席当机立断:不硬拼!掉头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南部的山区古蔺、叙永一带。

这样一来,暂时甩开追兵,但也进入了更深的川南,敌人还是围得很紧。算是摆脱了不利局面。

二渡赤水:属于杀个回马枪,出奇制胜。

毛主席发现,贵州北部的敌人兵力比较空虚,因为敌人都以为红军要往四川跑了,主力被调去堵长江了。

此时神来之笔开始!红军突然掉头向东,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杀回贵州!

敌人完全懵了!措手不及!红军在娄山关、遵义一带打了几个漂亮仗,消灭了不少敌人,还缴获了很多物资,大大鼓舞了士气。这一步是出其不意,反咬一口,获得喘息。

三渡赤水:属于虚晃一枪,引敌西调。

红军打了胜仗后,蒋介石急了,调集更多部队向遵义压过来。红军似乎又要面临被围。

毛主席下令: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次进入四川南部古蔺地区,并且大张旗鼓地做出要北渡长江的姿态!

蒋介石果然上钩!以为红军还是要硬闯长江,急令各路大军,尤其是最精锐的部队,火速向西、向北集结,去封锁长江!贵州的兵力一下子被抽空了。这一步是声东击西,把敌人的主力“调虎离山”。

四渡赤水:属于暗度陈仓,跳出包围圈。

看到敌人主力被成功吸引到西边和北边,贵州方向空虚了!真正的致命一击马上到来!

红军主力突然秘密掉头,悄无声息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回到贵州!然后马不停蹄,向南急进!

等蒋介石反应过来,红军已经像泥鳅一样,从敌人兵力最薄弱的缝隙乌江钻了出去,直扑贵阳!当时老蒋就在贵阳,吓得够呛,赶紧调兵“救驾”。

结果红军虚晃一枪,不是打贵阳,而是趁云南兵力也被调去“救驾”的空档,一路向西,巧渡金沙江,彻底跳出了几十万大军的包围圈!这一步是瞒天过海,金蝉脱壳,实现了战略转移目标。

这是以弱胜强的典范。以3万疲惫之师对阵40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在绝境中创造生机,每一步都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但毛主席精准地判断形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硬是在铁桶般的包围圈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毛主席在生死存亡之际,以超凡的胆略、智慧和指挥艺术,导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场魔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是中外军事史上以弱胜强、机动制胜的经典教科书!

四渡赤水,毛主席的神来之笔!


四渡赤水,毛主席的神来之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