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是什么概念?不是热,而是“烤”!在这个热得能把地面晒裂的天气里,很多人还想着“出汗排毒”。但这不是排毒,是拿命拼。
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真的要听我一句劝,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段,别动,别跑,别锻炼!
这条命,不是你“坚持一下”就能扛过去的,为什么高温天午后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极其危险?又该如何在夏天保护好这颗“压力山大”的心?
夏天的午后,地面温度往往比气温高出好几度,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不出汗都觉得自己在冒烟。
正常人都容易中暑,更别提那些本来血压就不稳定的患者了。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怕的就是外界刺激。
当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散热,血管会扩张,心脏负担加重,血压波动成了常态,稍一不慎就可能引发意外。
很多人以为,白天出汗多,血压会降,其实不然。夏天出汗量大,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造成血容量下降。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运动,心跳加快,血压更不稳定,脑供血一旦不足,晕倒、昏迷、甚至中风的风险就来了。
尤其是午后14点到16点之间,环境温度处于最高峰,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也在烤着你的心血管系统。
你可能觉得自己还能扛,觉得“锻炼有益健康”,可高温下的运动,跟健康毫无关系,有时候就是慢性自杀。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症状不明显,自认为“我血压控制得很好”,一到夏天就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是出事的那一个。
很多中老年人喜欢饭后散步,殊不知饭后血液集中在胃肠,大脑供血减少,加上高温刺激,风险指数瞬间飙升。
还有患者一身汗回来,直接冲冷水澡,结果血管骤然收缩,血压瞬间上升,轻则头晕,重则猝死。
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不是“对抗热浪”,而是“避其锋芒”,躲在阴凉处,好好安抚你的血管和心脏。
很多人总觉得躺着是懒,其实在高温天,适当休息反而是对身体负责,不是不锻炼,而是要选对时间。
夏天锻炼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中氧气含量更高,对心肺系统压力也更小。
午后不仅气温高,紫外线强,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也高,呼吸系统也容易受到刺激,对高血压患者非常不友好。
你可能不知道,紫外线刺激会引发皮肤血管扩张,间接影响血压波动,对一些敏感体质的人更是一种折磨。
高温还不止影响血压,还会影响药效。很多降压药对温度敏感,高温下可能降低药物活性,效果打折。
有些人因为大量排汗,药物排出加快,血压控制不住,却又以为是吃药没效,结果越吃越多,陷入恶性循环。
还有个被忽视的问题,夏季食欲下降,很多人吃得少,盐分摄入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也会影响血压波动。
夏天的高血压管理,不只是“吃药+运动”,而是要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全方位防护。
比如饮食,建议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豆类、冬瓜,有助于调节血压平衡,但也别盲目补钾。
水不能少喝,但也不能猛喝,尤其是一次性大量补水,容易引发低钠血症,让人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穿衣也很关键,建议选择宽松、浅色、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体温过高造成心率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出门一定戴帽子、遮阳伞,尽量避开烈日暴晒,即使是在上午或傍晚,也要控制活动强度,别太拼。
夏天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压,闷热天气容易让人烦躁,情绪管理尤其重要,建议尝试深呼吸或静坐冥想。
睡觉也不能凑合,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睡眠不好同样会导致血压升高,昼夜温差大时尤其要注意保暖。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哪怕只是轻微头晕、恶心、心跳加快,也可能是高温诱发的血压异常。
每年夏天,医院急诊科的高血压突发病例都会明显增多,很多都是因为一个“我觉得没事”最后酿成大祸。
高温天运动不是锻炼,而是冒险,尤其是午后这段时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雷区,不是训练营。
想锻炼身体可以等到天凉些,或者选室内空调环境,保持通风,选择低强度、缓慢节奏的运动方式。
比如太极、慢走、水中运动等,既能够活动筋骨,又能控制心肺负担,比汗流浃背的“暴走”更科学。
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这种大意往往代价极高。
身体是一座精密的“仪器”,需要我们用心维护,尤其是当它发出报警信号时,千万不能当作“小毛病”。
我们要做的,不是挑战极限,而是尊重生命。高温天,是考验耐力的时候,不是拼命的时机。
人活着不是为了锻炼,而是为了健康,只要活得好、活得稳,才能长久,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
夏季高血压患者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记录数据,避免剧烈运动,合理补水,控制情绪,保持规律作息,注意饮食结构,及时复诊复查。
若发现持续高血压、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防止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76-123.
[2]李新华.高温天气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5):371-37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