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700万人走上了街头。
时间是10月18日。从东到西,横跨50个州,超过2700个城市,到处都是抗议的人。他们堵住了纽约的时代广场,也围住了华盛顿的国会山。手里举的牌子,写着“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美国六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示威。
就在这片抗议声中,地球另一边的东中国海,一艘大船正掉转船头。
这艘船叫“RIVIERA”号,属于美国诺唯真邮轮公司,船上载着1250名乘客。它的目的地本来是中国上海,航程只剩下不到两天。但它没有继续往前开,而是转向去了韩国的釜山港。
一场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大规模抗议。一艘开往中国的邮轮突然改变航线。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中间却被一根线牵着。这根线,就是一场刚刚开始的收费战。
事情的引子,是美国自己点燃的。今年4月,美国的五大工会向政府提出申诉,指责中国的造船业存在不公平。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随即启动了一项调查。10月14日,调查有了结果——美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船舶,每停靠一次美国港口,就要按净吨收取50美元的费用,并且这个费用以后还要逐年上涨,最高涨到140美元。
美国宣布新规的同一天,中国做出了回应。反应速度出乎意料地快。中国交通运输部也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内容针锋相对——凡是悬挂美国旗帜,或者由美国公司运营的船舶,进入中国港口,同样要缴纳一笔特别港务费。中国的起步价,定在了每净吨400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换算一下,比美国开出的50美元还要高。这也不是一个固定价格。中国的规定里写明白,这笔费用将在四年内分阶段上涨,最终会涨到每净吨1120元。
现在,“RIVIERA”号邮轮的突然转向,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这不是船长想改道,而是那笔费用太高了。这艘邮轮的净吨位是2.9万吨,按照每吨400元人民币计算,它在上海码头停靠一次,就必须缴纳1167万人民币。
这笔钱对邮轮公司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趟生意没法做了。按照诺唯真邮轮公司原本的计划,这艘船一年要来中国5次。算下来,光是港务费,一年就要交5835万人民币。这个数字,是该邮轮单个航次全部净利润的8倍。钱还没赚到,就要先交一大笔罚款,谁会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不只是这一家公司面临困境。另一家邮轮巨头皇家加勒比公司,旗下有一艘更大的邮轮“海洋光谱”号。如果它要来上海,停靠一次的费用将高达6736万人民币!要么交钱,等于一年白干。要么就彻底放弃中国市场,眼睁睁看着每年300万人次的客源流失。
中国推出的反制办法里,最关键的一环还不是高昂的收费。
"真正的杀手锏,是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豁免条款。"
这条规定,直接把难题抛回给了美国企业。
"只要是在中国境内建造的船舶,就可以免除这笔特别港务费。"
这个决定,让美国政府最初想要通过收费来打击中国造船业的意图,变得十分尴尬。原本是想逼着全世界的船东都不要去中国造船。现在,为了能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里正常做生意,并且不用交那笔天价费用,船东们最理性的选择,反而变成了去中国的船厂下订单。
资本的选择总是很现实。全球范围内,造船业的重心早已偏向中国。全世界超过一半的新船是在中国完成的,比例是51.7%。而新接的造船订单里,中国的份额更是达到了68.3%。反观美国,本土只剩下7家民用船厂,甚至连造船用的关键部件——螺旋桨和导航系统,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开出的豁免条件,无异于给自己的造船业又加了一把火。是选择技术先进、港口繁忙的中国,还是选择市场萎缩、成本高昂的美国?答案不言而喻。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收费战,很快就烧到了自己身上。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先顶不住的,竟然是美国自己。新规刚推出没几天,美国政府就悄悄做了修改。原本对运输汽车的专用船只,收费标准是每净吨150美元,现在直接砍到了46美元。
更紧急的调整,是针对运输液化天然气,也就是LNG的船只。美国直接给这类船开了豁免,不收钱了。原因很简单,美国出口的LNG里,有80%需要依靠租来的船只运输。如果这些船也要交高额费用,一趟从德克萨斯到青岛的运输成本,就要凭空多出300万美元。美国的能源公司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邮轮公司丢了市场,能源公司成本暴增,汽车行业也面临压力。这些真金白银的损失,最终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矛盾。现在,再把视线拉回到美国街头。那场700万人的抗议,正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发。一个错误的决策,正在让整个国家付出代价。那艘掉头的邮轮,只是个开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