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即将走出太行山,终于在路边看到了这座七十年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太行山区最荡气回肠的建筑,太行渡槽。四千人全凭肩挑背扛,苦干四年,为后代留下了这史诗般的传奇。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沿着荒草弥漫的小路拾级而上,终于登上了太行渡槽上游这一端。这里直通东石岭水库也就是现在的秦王湖。水渠是用青石和水泥砌成的,还有梯子能下到水里。再往前走,是一道水闸,还是机械的,使用时可能是靠人力来起降。

五十年过去了,这水泥也出现了脱落的迹象,钢筋也已经裸露在外了。客观上说,这也和当年生产水平有限,水泥标号不够,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桥头堡里面实在是看不到了,不过从外观上看,确实很有当年的特色。房顶中间是浇筑的类似一种卷棚顶,两侧高高的塔楼上面,特意设计的是三面红旗。这种造型,在当年是有特殊寓意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又经过一番和野草的纠缠,就来到了渡口川峡谷的另一边,太行渡槽从这里通往下游。两边桥头堡的设计,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里多了一块语录牌。这肯定是当年的能工巧匠,单独雕刻而成的。上面还写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建成太行渡槽。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太行渡槽是东石岭水库灌溉工程的重要节点,他的总长度是220米,跨度达到了101米,高度是53米,几乎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当年的前辈们,可没有搅拌机,起重机,更没有什么塔吊之类的机械。他们就是靠人工搭建,木制的将近60米高的脚手架,硬生生把巨石搬到半空中,建造成了这巨大的拱券。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而这些前辈们,吃的是玉米面饼子,喝的是高粱米粥,配的是雷打不动的水煮萝卜。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还要把开凿下来的巨石,严格按照要求,打磨成需要的尺寸,再运到数十米高的半空中。这样的石头,每块重达1200公斤,总共使用了8917块,而最终的误差仅仅只有五毫米。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整个东石岭水库灌溉工程,有42名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462人因工致残。给自己创造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为后世留下一个生存发展的基础,有时是要付出血的代价。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咱家人,能这么勇往直前地拼命去做。因为,也只有我们始终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为什么4000人肩挑背扛,整整苦干了四年,才建好一个渡槽

向伟大的工程致敬,向在世的和去世的前辈英雄们,致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