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尔盖・拉季舍夫
普京以 “激进” 讲话对峙先特朗普对俄的先发制人举措,其风格堪比斯大林的 “铁腕” 作风
普京先发制人,不仅暗示了将如何回应特朗普的无礼言行,还阐述了关于俄罗斯为何必须成为主权国家否则将走向灭亡的四个真相。关键时刻已然来临。俄罗斯全体人民必须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俄罗斯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掌权者为了不削弱自身权威,从不认为有必要向人民述职、承认所犯错误,还声称人民理应崇拜它、无条件认同并支持一切,对其 “俯首帖耳”。
这种曾一度帮助俄罗斯挺过难关的做法,早已过时,如今已成为国家脆弱与软弱的根源。我们的社会变得有见识、有教养、有思想且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在特别军事行动伊始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和大规模志愿精神证明了自身拥有这种权利,已经不再接受那种日益引发反感的对待方式。
在世界变革时代,当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和相互信任时,政权与社会之间若存在如此危险的隔阂,无疑会招致失败。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需要的是真正的胜利,而非虚假的表象。
政权不应是 “神圣不可侵犯”、完美无缺的,而应是诚实且高效的。承认错误是力量的象征,而非软弱的表现。那些公开、诚实地承认错误,并表明有意愿去纠正而非掩盖错误的领导人,才是真正有担当的。国家一直期待着这样的领导人。
普京发出信号表示,他认同社会的这一诉求,并从自身做起开始纠正现状:他承认在对西方的认知上犯了错误,并决心通过为俄罗斯争取完全主权的斗争来纠正这一错误。这种坦诚只会增加人们对普京的信任。
简而言之
俄罗斯总统在接受俄国家电视台记者帕维尔・扎鲁宾采访时进行了自我批评,称他和其他人一样,曾认为与西方的 “主要矛盾”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但后来发现,苏联解体后,西方 “对俄罗斯联邦国家战略利益的蔑视态度依然存在”,而且这种态度 “与明显想要获取某些地缘政治优势有关”。
普京在采访中十分坦诚,承认 “和其他人一样犯了错误”。
普京两次表达了歉意,称自己 “并非一开始就明白所有事情”,即便在成为俄罗斯总统之后也是如此。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确认,才得出结论:“意识形态或许有一定影响,但归根结底,所有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地缘政治利益 —— 这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
俄罗斯总统由此得出的结论,尽管有些滞后(普京自 2000 年起担任俄罗斯总统),但却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不表明自己是一个能够捍卫自身未来的独立、主权国家,就不会有人正视我们。”
普京的声明与 1941 年 7 月 3 日斯大林发表的对 “兄弟姐妹” 的讲话有共通之处。两者都表明了为战胜残暴而危险的敌人的决心。
普京强调:“俄罗斯要么成为独立和主权国家,要么就不复存在。” 而斯大林实际上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1941 年 7 月 3 日《真理报》截图。
普京讲话中另一个重要之处是,这一切都将以 “传统价值观” 为依托。即便是斯大林,在战争期间也不得不求助于传统价值观,而忽略了宗旨。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斯大林这样做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曾表示,要说服国会向一个迫害宗教的国家提供援助并非易事……
此外,普京还先发制人,抢在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之前,实际上已经回应了其即将发表的关于乌克兰的 “激进讲话”:胜利将属于我们,因为只有俄罗斯人才能打败俄罗斯,而他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以下分点阐述
1. 地缘政治而非意识形态
我们的政权终于认识到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这非常好。无论是伊凡雷帝时期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俄罗斯、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还是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在西方眼中都是不好的,都应该像苏联一样不复存在。我们当中有些人至今仍受西方宣传的影响,认为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糟糕、激进、没文化、不讨人喜欢,所以大家都怕我们。要是我们顺从西方,满足其所有愿望,就会立刻变成好人,会受到热烈欢迎。
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我们只有在某些西方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交战期间,为其盟友流血牺牲时,才会被这些国家视为 “好人”,但这些盟友要么在战争中背叛俄罗斯,要么在战后立即背叛。最近的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在不断向西方让步时,也曾被视为 “好人”。戈尔巴乔夫为了虚幻的 “新思维”(以及一些微不足道的贿赂),放弃了东欧,瓦解了苏联。叶利钦时期,国家遭到掠夺,几乎解体,沦为一个 “空壳”—— 顺便说一句,这也不是免费的。
莫斯科,1993 年 10 月。
1993 年,叶利钦派雇佣来的坦克部队炮击曾助他掌权的议会大楼,差点将议员们斩尽杀绝,西方却为之喝彩,称之为 “民主的巅峰”。因为他们说,那些议员在意识到叶利钦政权的所作所为后,就成了 “民族主义者” 和 “法西斯分子”。尽管叶利钦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其反对者的想法也并非纯粹,但他当时表现出的决心,在某种程度上使俄罗斯免于彻底解体。这种情况只有在我们国家才可能发生。
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西方虽然认为俄罗斯人 “不好”,但因为尊重或害怕,而不表现出来。那是在二战胜利后 —— 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
普京在叶利钦之后上台,起初采取的是弱势立场。他起初想与西方达成协议:“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 在战略进攻性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等领域”,但 “所有的建议 —— 全都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
2. 苏联解体是为了成为西方的一部分,而西方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在即将到来的艰难时期,政权需要对本国人民坦诚相待。普京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俄罗斯一些天真的人至今仍认为,是科罗季奇和诺沃德沃尔斯卡娅等人瓦解了苏联,认为苏联是自行解体的,因为它已经走到了尽头,连女士长袜都生产不出来。
当然,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既然没有长袜,那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没有安排生产。既然出现了粮食问题,那也是有人蓄意为之,就像在苏联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中煽动民族主义一样,都是有人故意为之。那个可怕时代的许多技术灾难也都出自同一伙人的手笔。
这一切都是为了诋毁并消灭拥有巨额财富的苏联这个所有者,将其财富分到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私人腰包。目的是让发了财的党政官员(与 “影子” 黑帮分子勾结)能够融入西方上层社会,而西方上层社会曾对此许诺过。但和往常一样,他们食言了:除了极少数例外,他们没有让 “我们的” 寡头进入他们的圈子!
客观的观察家早就明白了这一点。但现在,俄罗斯总统也向全国承认:
“苏联自我毁灭,自行消亡…… 以为俄罗斯会成为所谓文明世界的一部分。但西方不这么认为。”
普京非常清楚地描述了西方人的动机。他们对俄罗斯的态度是这样的:
“苏联没了 —— 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对俄罗斯的规则呢?俄罗斯已经没有苏联那样的潜在实力了。现在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那里捞取好处了。”
普京指出,在国际关系中,西方决定采取类似的做法:他们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而忽视俄罗斯的利益。
3. 西方只会正视主权国家俄罗斯 —— 要么成为这样的国家,要么就不复存在
从上述所有内容中,普京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只要我们不表明自己是一个能够捍卫自身未来的独立、主权国家,就不会有人正视我们。”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结论,从中还可以得出另一个极其严肃的结论:
“俄罗斯要么成为独立和主权国家,要么就不复存在。”
因为西方不达到目的或不确信目的无法达到,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普京回顾说,早在 2007 年,他就在著名的慕尼黑讲话中试图警告西方这一点,但 “没有被听取”。俄罗斯总统在讲话中批评了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谴责了西方对不喜欢的国家非法使用武力、北约东扩,强调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作用,呼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考虑各国利益、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2007 年普京在慕尼黑会议上的著名演讲。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和普京的那次演讲,因为我当时坐在慕尼黑 “拜里舍尔霍夫” 酒店的隔壁大厅,通过屏幕观看里面的一切,后来还在走廊里看到了聆听俄罗斯总统讲话的西方领导人。他们脸上写满了惊讶、困惑和轻蔑。他们认为,这只是 “内部需要” 的表态,普京 “胡闹” 一番后,很快就会把总统职位让给 “自由派”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误会,应该尽快忘记,以掩盖不祥的预感。
西方人本就打算向东扩张,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吞并乌克兰,建立打击俄罗斯的基地,他们毫不犹豫地厚颜无耻地宣称:“反对北约东扩,就是反对民主的传播。”
4. 只有基于传统价值观,才能在与西方的斗争中取得成功
普京从俄罗斯历史中吸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按照西方的规则与其较量、模仿西方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是强大的苏联,凭借其外来的意识形态,也未能做到这一点。“成功的秘诀” 在于,在战略方向上占据领先地位,并以自身的传统价值观为依托。
他强调,如果国家的发展不基于先辈的历史,“不基于代代相传的社会深层本质”,就不可能保障国家的未来。考虑到俄罗斯的特点,政治中的 “道德和伦理问题” 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趣的是,普京在这方面还提到了伊凡雷帝。他说,当时的西方憎恨伊凡雷帝,称他为暴君,就是因为他对东正教的虔诚。
伊凡雷帝统一了俄罗斯土地,遭到西方的憎恨。
当然,在简短的电视采访中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说完,但这无疑并非唯一的原因。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始终如一,普京上述列举的所有内容,完全也适用于那个遥远的时代,这实在令人惊叹。
西方之所以反对伊凡雷帝,首先是因为他成为了第一位沙皇,其次是 “全俄罗斯的” 沙皇。也就是说,他希望将失去的俄罗斯土地统一在自己的统治之下。他遭到憎恨,还因为在其统治初期,沙皇在政治、经济和金融方面整合了俄罗斯,在与西方人交往时保持着骄傲的姿态。他决心打通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以结束孤立和贸易封锁,因为西方邻国不允许莫斯科需要的欧洲技术专家入境。
正因如此,在利沃尼亚战争(1558-1583)中,西方多个国家组成了反俄联盟,甚至连相互敌对的波兰和瑞典也加入其中。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莫斯科不得不同时抵御南方贪婪的邻国,这场开局顺利的战争险些以俄罗斯的惨败告终。俄罗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为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普斯科夫保卫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伊凡四世的残暴其实对西方人来说无关紧要:他们并不同情俄罗斯人,他们当时的统治者要残暴得多,而且与沙皇不同,他们对此毫无悔意。
5. 普京暗示了将如何回应特朗普的无礼,这将是严肃的回应
俄罗斯总统非常巧妙地先发制人,针对定于 7 月 14 日发表的特朗普 “激进讲话”(据 “泄密” 内容,讲话将涉及向基辅提供各类武器、窃取俄罗斯资金、实施新制裁等),暗示了如果听到粗暴言辞和无礼行为,未来将如何与美国总统打交道。
为此,普京回忆起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一个 “小” 插曲(我们的总统记性真好,什么都没忘!),当时他还是圣彼得堡的一名官员。事情发生在一个美国高级代表团访问圣彼得堡期间。代表团中的一人对一名边防军很无礼,在机场跑道上粗暴地推了他一把。
普京解释说:“我认为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当然,我们没有拒绝接待这个代表团,按照规定和礼仪与其进行了交流。但我就是不和他们说话。”
俄罗斯总统补充道:
“穿制服的人在履行职责时,代表的是国家。对他无礼,就是对我们的国家蔑视。”
普京为什么会想起这个插曲呢?因为如今他自己就扮演着俄罗斯 “边防军” 的角色。如果特朗普胆敢发出威胁、口出秽言,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一个有教养的人表达蔑视,不会像无礼之徒那样失态,而是会无视他们,这对无礼之徒来说更难受。
特朗普态度坚决,这意味着我们两国的关系将再次进入冷却期。
与此同时,普京表示他已权衡了自己的行动,并向国家和世界宣称:
“我努力以这样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尤其是在国家元首这样负责任的岗位上:‘三思而后行’。”
为了不让西方寄望于普京会过分谨慎,在与扎鲁宾的谈话中,他提到了对未来总统的一句古老评价:“危机感低下”。结果就是:深思熟虑之后,即便面对看似更强大的对手,也会果断出击。
结果会怎样?
总的来说,让我们拭目以待,但在强大的美国大棒登场之前,选择这样的态度是正确的。俄罗斯别无选择。如果同意与基辅休战,战争在两三年后将会在对俄罗斯更为不利的条件下重新爆发。
这件事必须进行到底,为此需要杜绝腐败,全国动员起来,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特朗普在这里是多余的 —— 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他将为自己的话负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