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游泳、长跑,哪个运动最抗心梗?”
邻居老王拎着保温杯,一脸认真地问我。
我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正在慢悠悠遛弯儿的张大爷:“你看他干嘛去了?”
张大爷76了,是位老中医,还是院士,整天悠哉游哉,看着比他儿子精神。他说他这辈子最推崇的抗心梗运动,不是跳绳,不是游泳,而是——“快步走”。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过瘾”?可别小看“快步走”这玩意儿,它可不是我们印象里那种“溜达式”散步,而是有节奏、有强度、有讲究的科学运动。
“快步走”,走出个心脏保护伞
你可能会问:“快步走能有多大用?”我给你摆数据。
《柳叶刀·全球心血管健康研究》指出:每天坚持快步走30分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下降约25%。而且这个效果,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明显。
这不是我一个人说说而已,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也早就建议老年人优先选择快步走作为日常锻炼方式。
快步走讲究的是“快而不喘,动而不累”,心跳略快但还能说话,就对了。这种状态下,心脏的供血能力能得到锻炼,血管的弹性也会慢慢恢复。
更妙的是,它不像跑步那样伤膝盖,也不像游泳那样对场地有要求,连装备都不需要,穿双合脚的鞋就能开练,真正做到了“全民适配,老少皆宜”。
跳绳?游泳?为啥不推荐它们?
先说跳绳,别看那些健身博主跳得起劲儿,真让你爸妈跳,分分钟崴脚。跳绳对膝关节的冲击非常大,尤其是中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关节软骨磨损,跳起来分分钟“嘎嘣脆”。
游泳当然好,是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心肺确实有帮助。问题是,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根本不会游,或者水性不佳,还容易抽筋、呛水。更别说冬天了,冷水一刺激,血管骤缩,反而更容易诱发心梗。
所以那些看起来“高级”的运动,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反倒是这看似“土味”的快步走,背后藏着科学得很。
医生们下班后都在偷偷做的事
我有个老同学,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心内科主任。问他怎么缓解压力、预防心梗,他笑着说:
“我下班就去公园快走一圈,戴个耳机听点相声,舒服得很。”
他还说,医院住院部的走廊,晚上最热闹的不是病人,是医生在走路。不是他们闲得慌,而是他们知道,心梗这东西,走出来比吃出来、睡出来、练出来都靠谱。
快步走不仅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还能让血脂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提升,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都有好处。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心梗像个“卧底”,藏得太深了
心梗不是突然炸雷,它是“温水煮青蛙”。
有的人早上还在吃油条,下午就躺救护车上了,中间连个招呼都不打。这是心梗往往没有显著前兆,但身体其实早就发出信号了。
比如:
走几步就胸闷,不是“老了体力差”,可能是心肌缺氧;
晚上睡觉时左肩胳膊疼,别只当肩周炎,心脏也会“放射痛”;
饭后一阵心慌冒汗,尤其是吃了油腻的东西后,心脏负担骤增。
这些症状,都是心梗“预演”的片段。快步走能提升心脏的耐力,让它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至于一下就罢工。
走路也得讲“套路”,可不是溜达
快步走不是你想走就走的“散步式”,得讲究点节奏和姿势。
步频每分钟保持在100~120步之间,差不多就是“像要赶公交但不急得奔跑”的节奏。走的时候肩放松、抬头挺胸、手臂自然摆动,别像挎着水桶那样摇摇晃晃。
时间选择上,早晚空气湿度大,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推荐上午9点后或下午4点以后,气温适中时进行。
穿着方面,鞋子要轻便、有缓震功能,袜子别太紧。别拿着手机刷视频边走,低头族容易摔跤,走路就专心走路。
为什么说“走”比“吃药”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400万,其中心梗占了相当一部分。
很多人一出问题就想着吃药,但你得知道,大多数抗心梗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只是控制血栓形成,不能从根上改变血管状况。
而快步走这种方式,可以从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入手,提升血管弹性,减缓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速度。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养血管”,而不是“堵上再抢修”。
所以说,药是救急的,走是养命的。
冬天冷?下雨天?别找借口
“这天太冷了,我不想走。”
“今天下雨,明天补上。”
“脚有点酸,歇两天再说。”
这些借口我听得太多了。可你知道吗?心梗最爱在你懈怠的时候找上门。
有个病人,冬天连续三天没出去走路,改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一晚饭后突发胸痛,120拉去医院,心肌酶飙到天花板,差点就没抢回来。
无论天气如何,可以在家里原地快走,或者去商场绕圈儿,总之别让身体停下来。运动不能断档,心脏才不会“罢工”。
年轻人也得走,别觉得事不关己
别以为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属病”。近年来,35岁以下突发心梗的新闻已屡见不鲜,熬夜、抽烟、喝酒、压力大,是年轻人心血管健康的四大杀手。
快步走不仅能减压,还能改善睡眠。走着走着,脑子清了、情绪稳了、肚子小了、血压降了,你说值不值?
连我一个朋友,做IT的,每天晚上走40分钟,用他的话说:“走完脑子清爽得像刚洗完澡,写代码都快了。”
最后的“金句”来自那位76岁的院士
他说:“人这一辈子,最该走的不是捷径,是路。”
快步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身体的温柔告白。它不急不躁,却能一步步把你从心梗的悬崖边拉回来。
别等心脏敲警钟,才开始走路。现在就出门,去和阳光打个招呼,和心脏握个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3年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437-456.
[2]钟南山,王辰,等.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20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刘建中,李小鹰.快步走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4,43(2):183-18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