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打”!
你绝对想不到,全世界最想干掉燃油车的,不是别人,正是咱们印象里“富得流油”的石油大国——挪威!
这操作,简直就像开煤矿的把自己家炉灶给砸了,是不是觉得他们疯了?
可人家不仅没疯,还提前完成了目标:现在挪威街上跑的新车,十辆里有九辆都是新能源车!
那么,一个靠卖油发家的国家,为啥非要跟汽油车过不去?
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环保”那么简单,藏着的是让人不得不服的精明算盘和长远眼光。
惊人的成绩单:马路上跑的,十辆新车九辆是电车
先来看看挪威交出的这份成绩单,那可真是相当亮眼,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官方数据,去年在挪威卖出的所有新轿车里头,纯电动车占到了将近九成。
要是再加上插电的混合动力车,几乎就找不着纯烧油的新车了,这个比例在全球绝对是独一份,把咱们中国、还有德国、日本这些老牌汽车强国都远远甩在了后头。
您走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大街上,感觉就像进了电动车展览会,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小鹏……全球各地的品牌应有尽有。
更方便的是,截至 2023 年中,挪威全国已有 2.5 万个充电桩,充电密度全球第一,比找加油站可容易多了,可以说,在开电动车这件事上,挪威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差钱”的底气:地下的石油,变成了子孙后代的“金山”
看到这儿,您肯定纳闷了:一个产油国,为啥要跟自己过不去呢?这就要说到挪威人最让人佩服的地方——他们的长远眼光。
上世纪60年代末,挪威在北海发现了大油田,一下子从欧洲的普通国家变成了“家里有矿”的富户,尤其是前两年俄乌冲突以后,挪威的天然气更是成了欧洲的香饽饽,钱哗哗地往里进。
但挪威人没被眼前的财富冲昏头脑,他们想得特别明白:地下的石油总有一天会挖完,到时候子孙后代靠什么过日子?
于是,他们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成立了一个叫“政府养老金基金”(大家都管它叫石油基金)的大钱袋子。
把卖石油赚来的大部分钱,不是立马花掉,而是存进这个袋子里,拿到全世界去投资,买特斯拉、英伟达到茅台、拼多多这些全球好公司的股票。
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现在这笔钱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光靠投资赚的钱,就比当初投进去的本金还多!
这么一来,挪威人等于让全世界都在帮自己打工,心里踏实得很,所以现在推广电动车,减少国内用油,看似“自断财路”,实则是为未来买了一份大保险,底气就来源于这座用石油换来的“金山”。
天生的好条件:水电王国,充电不烧煤,是真环保
当然了,光有钱还不够,推广电动车还得有电,而且这电还得是清洁电才行,不然发电厂烧煤冒烟,电动车再怎么开也不算真环保,巧了挪威最不缺的就是清洁电。
挪威那边山多、瀑布多,老天爷赏饭吃,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水力资源,全国将89%的电都来自水力发电站,10% 以上来自风能,仅约 1% 来自化石能源。
可以说,挪威的电力,几乎百分之百是“绿电”,所以在挪威给电动车充电,那才是真正的清洁环保,从源头上就干干净净,一点不掺假,该说不说有这个先天条件,不开电动车都觉得浪费。
政府的“组合拳”:买车免税还享特权,谁不心动?
有了底气和条件,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推动,挪威政府为了让大家愿意买电动车,可是下了血本,使出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
先给足甜头,在挪威买一辆纯电动车,能省下一大笔钱:先是免掉高额的进口关税,再免掉25%的增值税,上牌费、过路费也都免了,这一套优惠下来,电动车的价格就跟燃油车差不多,甚至更便宜了。这还不算,开电动车的人还能享受走公交专用道的特权,这在堵车的时候可是能省下大把时间。
再就是提高燃油车的成本,燃油车不仅要交各种税,油价里也包含着沉重的环境税,用起来比电动车贵得多。
这一来一去,您说老百姓会选谁?明摆着是开电动车又省钱又方便嘛。
同时,政府还在全国卯足了劲建充电桩,消除了大家的“里程焦虑”,这套办法,想不成功都难。
光鲜背后的思考:自家干净了,卖的油却让别人冒烟?
不过话说回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挪威这么干,也引来了一些议论和质疑。有人就说,挪威这算盘打得精:自己国内是干干净净,电动车满街跑,环保先锋的形象立起来了。
可它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都出口到别的国家烧掉了,产生的碳排放可一点没少,这不是有点“眼不见为净”,甚至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确实,挪威目前的主要财富还是来自化石燃料出口,它给自己定下的到2050年大幅减排55%的目标,要实现起来难度还不小。
所以,也有人觉得挪威的环保形象,细琢磨起来有点“经不起推敲”。看来,如何在“赚钱”和“环保”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不仅是挪威,也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结语
朋友们,挪威的故事给咱们什么启发呢?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眼光能有多远。靠着石油发家,却能想到为石油用尽的那天做准备;靠着卖油赚钱,却能把钱投到更可持续的未来。他们利用自身的天然优势,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一步步把目标变成了现实。
当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盘根错节,任何一个国家的单独努力都可能面临局限。
但挪威至少迈出了勇敢而聪明的一步,它的经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有待商榷的,都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