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国越强大,英国越害怕?2.3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是他们的原罪!
1007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当中国留学生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凝视着那些被掠夺而来的敦煌经卷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痕。
这座号称“世界文明殿堂”的博物馆,实际上是一座装满赃物的仓库,而其中最刺眼的,莫过于那些来自中国的珍宝。
强盗的“战利品”,帝国的遮羞布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超过2.3万件,其中绝大多数并非通过合法途径获得。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无数珍宝被劫掠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的文物被洗劫。
这些文物漂洋过海,最终被陈列在伦敦的玻璃展柜里,成为大英帝国“辉煌历史”的见证。
然而,这些文物背后,是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被粗暴地裁成四段,敦煌壁画残片被随意悬挂在走廊角落,商周青铜器被摆放在不起眼的展区。
英国人用“保护文物”的借口粉饰自己的罪行,但事实上,他们连最基本的修复技术都不具备——《女史箴图》因错误的修复手法而留下永久性损伤,而中国本土的苏州博物馆,却能完美复原宋代书画的装裱工艺。
心虚的帝国,无力的挣扎
今天的英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面对中国的崛起,他们的心态复杂至极——既无法否认历史罪行,又无力阻挡中国的影响力蔓延。
当中国的高铁技术走向全球,英国的HS2高铁项目却因资金短缺而一再延期;当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英国却连自己的卫星发射都要依赖外国技术。
更讽刺的是,英国政客一边高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却拒绝归还掠夺的文物。这种双标,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虚弱。
文物归家,只是时间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追讨被掠夺的文物。希腊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尼日利亚要求返还贝宁青铜器,而中国也在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推动文物回归。
2023年,英国媒体曾炒作“中国间谍威胁论”,试图转移公众对文物归属问题的注意力。
但这种伎俩毫无意义——真正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英国自己无法面对的历史罪行。
终有一天,这些漂泊海外的文物会回到故土。当那一天到来时,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将空空如也,而这座曾经的“帝国荣耀象征”,也将彻底沦为殖民历史的耻辱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