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原一级业务总监严永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安徽省马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一纸通报,让这位能源系统的资深老兵瞬间跌下神坛。

严永胜是谁?
翻开严永胜的履历,煤炭行业几乎是他职业生涯的全部底色。他深耕煤炭领域数十载,其最引人注目的经历是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担任要职,一路从基层攀升至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执掌这家西北重要的煤炭巨头多年。
2017年,中国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严永胜也随之进入这家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担任集团总经理助理、总调度室主任,后晋升为一级业务总监。这个职位虽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班子成员”,但负责具体核心业务板块的管理运作,实权在握,特别是在煤炭生产调度这样的命脉部门。
为何此时被查?
严永胜的落马,放在国家能源集团乃至整个能源领域持续高压的反腐态势下观察,显得并不突兀。
国家能源集团的反腐风暴从未停歇。自重组以来,集团内部多名高管相继“落马”。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韩建国,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东,原副总经理贾晋中,原总会计师陈斌,这份长长的名单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系统内已有超过7名高级管理人员被查。严永胜作为曾在核心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均担任要职的“老能源人”,其被查可视作这场风暴向纵深推进的又一重要战果。
煤炭领域成为反腐重点靶向。能源,特别是煤炭领域,因其资源密集、资金体量巨大、审批链条长、利益关联方众多等特点,历来是腐败易发高发区。严永胜长期深耕的煤炭生产、调度、销售等环节,恰恰是权力寻租的高风险地带。
从项目审批、产能核定、煤炭购销、设备采购到物流运输,每个环节都可能潜藏“靠煤吃煤”的贪腐行为。中纪委多次强调要深化整治能源领域腐败,严永胜案正是这一高压政策的具体体现。
神华宁煤时期的“旧账”可能被翻起。严永胜掌舵神华宁煤期间,正值煤炭行业上一轮“黄金期”的尾声以及之后深度调整的开端。这一时期,企业重大投资决策、资源整合、工程建设、关联交易等行为密集,容易留下隐患。
有公开报道显示,神华宁煤曾因安全生产等问题受到关注。其力推的煤化工项目,投资动辄数百亿,技术复杂,管理难度极大,项目超概算、招投标不规范、利益输送等问题风险点突出。对这段关键任职期的回溯审查,很可能成为揭开其违纪违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据行业内部观察,大型煤化工项目在建设期因管理链条长、资金密集,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煤炭反腐:一场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硬仗
严永胜被查,是国家能源集团内部刮骨疗毒的延续,更是整个煤炭乃至能源领域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的缩影。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其稳定供应和产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然而,腐败如同蛀虫,侵蚀企业肌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审计署过往报告,能源领域是国资流失重灾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扭曲资源配置,最终损害的是国家能源安全和核心竞争力。
仅202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能源领域相关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仍有上升,显示治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反腐是净化行业生态的必由之路。清除严永胜这样的“蛀虫”,不仅是为了惩前毖后,更是为了重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有舞台,让资源在阳光下高效配置,保障国家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割除腐败毒瘤,才能让煤炭行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更好地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
风暴仍在持续。严永胜不会是最后一个。国家能源集团乃至整个能源系统的反腐利剑将持续高悬。无论是身处高位的“老虎”,还是基层一线的“苍蝇”,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能源反腐风暴持续发力,严永胜案是又一个深刻注脚。它警示着: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领域,权力必须套上制度的缰绳,运行在阳光之下。
当一位位“严永胜”接连落马,我们期待煤炭行业能迎来更清朗的天空。只有清除“靠煤吃煤”的蛀虫,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才能坚如磐石。

今日互动:
能源领域反腐持续深入,多位高管落马。你认为这场风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何在?是应“严查到底”还是“治病救人”更能重塑行业生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