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评青岛的见义勇为现象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勇救落水母子的鲁亚卿。图/青岛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7月3日中午,青岛栈桥边游人如织。
突然,一名孩童不慎落水,孩子妈妈下水施救时一同陷入险境,海浪的拉扯让落水的母子越陷越深,呼救声在嘈杂的岸边显得格外微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毫不犹豫地冲向海边,拼力将两人带到岸边。确认母子平安无恙后他才转身离去。
近日,这位救人的“白衣男子”受到了表彰。他就是鲁亚卿,一位在青岛生活了20年的河南汉子,也是青岛莱西的女婿。青岛市市南区委政法委、市南区见义勇为协会为勇救落水母子的鲁亚卿授予“市南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证书并颁发奖金。
无独有偶,在6月下旬的青岛市崂山景区某海域,也出现了怒海救人的一幕。
彼时,一名外地游客在拍照时不慎被海浪卷进海中。见此情景,正在附近的张小龙急忙冲向男子落水区域。岸边礁石表面湿滑,张小龙不慎滑倒,但他迅速爬起,奋力游向落水男子,将其往岸边拖拽。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落水游客终于获救。
据了解,张小龙是一名已服役21年的军人,曾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四有”优秀军官,荣立过三等功。
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不仅挽救了生命,也彰显了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和市民的独特品格。鲁亚卿、张小龙等人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仅践行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更用行动诠释和丰富了城市精神的内核。
青岛的见义勇为现象并非偶然。鲁亚卿救人后那句“能帮把手就帮把手,顺手的事”,道出了青岛人朴实无华的处世哲学;张小龙“我是军人,救人的事我得上”的坚定话语,则体现了这座城市军民融合的深厚传统。
而青岛市委、市政府迅速对见义勇为者进行表彰的做法,更是向社会传递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善良与勇敢永远不会被忽视,每一份挺身而出的善意都值得被城市铭记。
这种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的机制,有助于让见义勇为精神得以持续传承,也使青岛逐渐形成了“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鲁亚卿救人时“只记得浪有点大,孩子吓得不轻”,张小龙面对礁石湿滑甚至摔倒仍然奋力向前,这些细节展现了人性最本真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起事件中都有群众自发参与救援的感人场景——或结成人梯,或连成“安全绳”,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
这种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正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见义勇为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自觉,城市便真正拥有了抵御风险的温度与韧性。
这几个见义勇为故事之所以感动青岛,在于它展现了现代城市文明美好的一面:陌生人之间的无私相助,危难时刻的勇敢担当,以及社会对善行的及时肯定。从鲁亚卿到张小龙,这些平凡英雄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座城市的温度和韧性,不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等“硬件”,更在于它的市民有多少向善而行的勇气。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青岛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6个村镇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4户家庭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4所学校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绝非偶然,其背后,正是一个个青岛人对文明、善良和勇敢等品质的实实在在践行。
作为青岛服务经济的活力引擎,2024年,青岛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游客达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
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用脚投票”,纷纷来到青岛游玩“打卡”,其背后,离不开对这座著名旅游城市“文明”美好特质的认知。
如今,见义勇为的故事,又为青岛这座著名旅游城市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撰稿 / 辛河(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