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旨在进行全球技术格局的竞赛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升腾(Ascend)系列人工智能(AI)芯片一直被视为中国突破美国技术封锁、实现半导体自主的标志。然而,由权威技术分析机构TechInsights发布的最新拆解报告,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微妙的现实:在其最新、最强大的升腾910C AI内存中,深度依赖于台积电(台积电)、三星电子(三星电子)以及SK海力士(SK)这一外国发现不仅精准剖析了中国在尖端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短板,也凸显了在全球化供应链断裂的背景下,战略性企业撤资和供应链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核心组件的“非国产”身份
TechInsights的拆解分析直指华为升腾910C芯片的技术心脏。报告确认,构成这款高性能AI加速器的核心部分——高带宽内存(HBM)和先进的逻辑芯片封装技术——均来源于海外供应商。具体而言,芯片中集成的HBM几乎可以肯定是来自全球市场领导者SK海力士或三星电子。HBM是现代AI芯片的性能瓶颈所在,它通过垂直放置DRAM芯片,实现了远超传统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是支撑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海量数据吞吐的关键。目前,中国本土厂商在HBM的量产技术和市场份额上与韩国双方存在显着差距。
更为关键的是,报告指出,升腾910C的逻辑芯片与HBM是通过台积电开创性的先进封装技术——集成扇型出封装(InFO)或类似的2.5D封装技术进行集成的。这种技术将多个芯片裸片(die)并排封装在一个硅内层(interposer)上,实现了芯片间的高速互联。这意味着,即使逻辑芯片本身可能由中国集成电路的晶圆厂(如中芯国际)制造,但完成最终性能整合的关键步骤,仍然依赖于台积电的技术生态。这一发现揭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阶段:甚至在逻辑芯片制造上取得单点突破,在更考验综合技术实力的封装先进性和GPU内存领域,外部依赖的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修正下的供应链谜题:战略库存的远见
此次拆解结果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自2019年美国层层加码出口管制以来,华为如何获得这些由美国技术主导的供应链所生产的尖端组件的?答案极有可能相当于华为在全面制裁之前所进行的大规模、同等的战略备货。
在意识到供应链被切断的风险后,华为动用其强大的余额和市场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扫货,囤积了大量包括CPU、GPU、存储芯片以及各种关键原料库存的库存。这些库存在过去几年中,成为了支点支撑其终端产品和ICT基础设施业务持续运营的“生命线”。此次在升腾910C中发现的台积电、三星和SK海力士的组件,几乎可以肯定是在2020年9月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工厂全面升级生产和采购之前的。
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操作,更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博弈。它表明华为对地缘政治风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以巨大的财务代价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和技术追赶的窗口期。然而,库存终有老人的一天。这种依赖“存”因此,升腾910C的存在,既是华为战略远见的胜利,也时刻提醒着其未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旦库存告现,而国产替代方案成熟,其AI芯片的生产和性能迭代将面临巨大障碍。
自主路径的真实评估
华为升腾910C的拆解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发评估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的绝佳样本。它的响铃地表明,尽管中国在芯片设计(华为海思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能力)和特定节点的制造(中芯国际指控已它是一个由材料、设备、EDA软件、制造工艺、先进封装和高性能存储等无数环节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在HBM和先进封装这两个关键节点上,中国与世界顶尖的差距依然明显。这不仅是技术水平问题,更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问题。例如,生产HBM不仅需要先进的DRAM制造工艺,还需要精密的硅通孔(TSV)等技术,这背后是对设备、材料和工艺控制的极限要求。同样,先进封装也依赖于光刻机、工艺机等一系列高端设备,而这些设备市场目前仍由少数几家美国、日本和荷兰公司主导。
因此,华为AI芯片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科技突围战的双重叙述。一方面,以惊人的理性和创造力,在极端压力下维持了技术迭代,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它也明确辩驳地论证,真正的技术独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阶段上都进行了艰苦绝伦的长期投入和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升腾910C的“心脏”虽然跳动着外国的节拍,但其驱动的却是中国的AI雄心,而这种与博弈相矛盾,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继续定义中美科技竞争的方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