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约翰·肯尼迪”号航母的交付时间,将从今年7月推迟至2027年3月。这意味着近一年时间里,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将从11艘减少到10艘。美国五角大楼大笔给订单,美国“造船难”的麻烦为何难解?美国军舰制造能力开始被中国甩开,美国在多地军事部署能力承压,这些对于美国霸权意味着什么?

“约翰·肯尼迪”号航母在造船厂进行建造。
美国航母交付延期,航母数量将降至10艘
美国近日最新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由于其面临严重的建造延误,美国“福特”级航母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的交付时间可能会推迟20个月。该航母原定于2025年7月交付,如今可能会推迟至2027年3月。
美国海军2026财年预算文件提到,建造延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持先进拦阻装置(AAG)的认证以及先进武器升降机(AWE)的安装和调试,这两项设备都是“福特”级航母专门引入的新技术。
事实上,“肯尼迪”号航母在建造过程中已经多次遭遇延期,早在2023年的时候,该航母的交付日期就从2024年6月推迟到了2025年。最新的预算提案还显示,“福特”级航母三号舰“企业”号的交付也将面临一年的延期,计划到2030年7月才能交付。
美国退役海军中将罗伯特·穆雷特称,考虑到“肯尼迪”号在最初建造阶段后的设计变更,以及美国造船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上述交付延迟并不令人意外。

2024年8月24日,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杜鲁门”号与“福特”号航母在大西洋一度组成三航母编。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海军已经服役50年的“尼米兹”号计划于明年5月退役。美国海军学会网站7日报道称,这意味着在“肯尼迪”号交付前的近一年时间里,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将从11艘减少到10艘。“肯尼迪”号航母推迟交付,势必会让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能力承压。
军舰交付也延迟,美媒哀叹中国领先
不仅是航母,美国的军舰、潜艇建造都遇到麻烦。自2022年8月开工以来,“星座”号护卫舰延迟交付的消息接连传出。最新消息显示,“星座”号护卫舰将延迟3年交付,实际成本也要比原本预估的13亿美元,至少还要再加6亿美元预算。

“星座”号护卫舰的官方效果图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以《这艘军舰展示了美国海军为何正落后于中国》为题报道称,在军舰建造方面,中国多年前就超过美国了。中国建造军舰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报道引述美国独立国防分析师汤姆·舒加特的数据称,2014年至2023年,中国海军共有157艘舰艇下水,美国则只有67艘。
美国军舰建造在一些关键参数上已经落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称,在21世纪初,美国建造一艘攻击型潜艇需时6年,现在则需要9年;过去造一艘航母要8年,现在则要11年。建造延误导致成本大幅透支,且只有三分之一的透支可归因于造船业本身的通胀。
造船厂衰退,美国求助日韩
然而,一支力量可投射全球任何角落的强大海军,对维护美元霸权至关重要。有媒体认为,从此前特朗普宣称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到近期有关重振美国造船业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特朗普正寻求在多方面加强美国海上力量。
为了提振美国造船业,特朗普政府也是拼命砸钱,2026年度预算案里,获增拨资金最多的当然是五角大楼,预算突破一万亿美元,其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扩大本土造船产能。

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造船厂
美军的军舰和潜水艇主要由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HII)和通用动力(GD)建造,但HII是更纯粹的船厂,80%生意来自海军。但目前HII正在经受供应链危机,因为美海军部分现役军舰服役时间过长,相关零件生产企业早已倒闭,很多原材料和零件只能从国外进口,导致造船厂无法更新设备和提高产能。
面对实际能力不足,美国主动放低姿态,寻求与日韩等盟友合作造舰。今年4月,HII与韩国现代重工签署谅解备忘录,“整合各自在军舰建造方面的专业知识”。韩国第二大造船商韩华海洋去年底收购了美国费城船厂,今年3月还完成了首笔美军补给舰大修订单。不过,由于美国国内法律限制,以及军工技术保护的考量,这一进程目前推进缓慢。
美国造船业衰败,对世界未必是坏事
美国前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去年曾提出,美国船厂“可以向太平洋船厂学习如何留住员工”。在去年3月底的日本、韩国之行后,他曾表示,在日本和韩国所考察的那些造船厂,实际上还设立了医院、学校、保龄球馆,以及“能够想象到的其他一切”等各类设施,以试图为造船厂吸引工人,并留住他们。
美国“去工业化”的很多深层次问题,美国的造船业也一样存在。德尔·托罗曾在美国海军协会主办的一次演讲中抱怨,美国海军目前的供应商没有在基础生产设施上投入足够的资金,这些企业一方面要求美国纳税人支持更多的公共投资,但他们却通过股票回购、推迟资本投资和其他会计手段来推高股票价格。

通用动力旗下巴斯钢铁造船厂
更让美国感到焦虑的还是中国造船能力的飞速提升。据美国海军情报局调查显示,中国的造船能力现已是美国的232倍;而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数据,2024年美国仅建造了5艘、总吨位7.6万吨大型远洋商船,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去年就交付了250多艘船舶,总吨位高达1400万吨。按吨位计,这已超过了美国造船业二战以来所有的产量。
中国强大的造船厂产能,也迅速提升了海军舰队实力。五角大楼去年底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海军已拥有超过370艘舰艇,包括140多艘主力水面战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年底,美国海军现役舰艇数量不到300艘,且这一差距预计在未来几年还将扩大。
对于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建美国造船业,多数专家认为这只是白日做梦。美国造船业的衰退并非一朝一夕,要恢复其造船能力,需要解决劳动力短缺、产业链断裂和延期交付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经过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美国现在缺乏造船工程师和设计师,制造业的整个基础都受到侵蚀。
在此情况下,美国的“造船难”通过大笔投资,能缓解一时的情绪,但长期来看还是无助于解决造船能力的缺失。而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美国造船能力拉跨,进而影响其军事部署,也就意味着美国武力霸权受到削弱,这对于可能受到美国武力伤害的国家和地区,无疑将是好事一桩。
作者丨侯军义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王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