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驾崩,

李承乾也终归是知道自己错了。

我们话接上回,范闲在进入御驾后,

庆帝便拍了拍身旁的座位,

让自己这个儿子坐在身边,

然后便翻看起了各地的紧急奏章,

三年,

朕的大庆还需要三年的时间,

庆帝喃喃自语的说了一句话,

让范闲一时分不清是不是在对自己说,

不过却明白庆帝说的是什么意思,

京都叛乱对于庆国造成的打击很大,

不仅京都受损严重朝政混乱不堪,

军心也有些不稳,

加上庆帝处理了东山路一带涉事官员,

这批人也需要重新选择人员去接替。

收拢军心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消除这次大乱对于庆国子民心理影响,

也至少需要一年,

最后就是从财力、人力各方面做好大战准备,

依旧需要一年的时间,

所以说现在庆国要想跟北齐开战,

至少要等到三年之后,

在庆帝将奏折看的差不多后,

便告诉范闲,

不要妄想自己会放他离开,

如今大事未了,

庆帝还需要范闲帮他做事,

闻言范闲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回禀庆帝说自己对于打仗这种事情并不擅长,

只能安安分分的帮助朝廷挣点银子,

范闲自己心里是另有打算的,

所以也提前将事情给说开了,

庆帝想要自己带兵打仗那是不可能的。

但庆帝也直接将甩出了一句话,

告诉范闲,

他辞官就不要去想了,

要是范闲还畏惧人言,

削权的事情庆帝自己会做,

一句话直接给范闲逼到了死角,

对此范闲也不好继续多说什么,

只是给庆帝禀报了一下太后的事情,

明确的告诉了庆帝,

太后已经到了燃尽的地步,

自己也无力回天,

庆帝得知自己母后走到了最后一步,

也只能叹息一声,

到了皇宫后,

庆帝就带着范闲和两位皇子,

前去看望了一下太后,

也算是让外人看到自己的孝心。

范闲随着庆帝进入含光殿后,

便老老实实的跟着大皇子和李承平站在后面,

透过帷后,

范闲也隐隐约约能看到,

庆帝将手搭在了太后的脉搏上,

不过他并不担心,

对于费介的药有着很大的信心,

毕竟那个药丸也不是毒药,

太医院都找不出太后生机渐退的原因,

更不用说是庆帝了,

随着庆帝眉头皱了皱,

他也知道无法拖住太后离去,

最后只能稍微过渡一些霸道真气,

来延缓一下太后的生机流逝。

随着庆帝的霸道真气外泄,

范闲一瞬间也知道了大东山事情的真相,

父子二人修炼的都是霸道真气,

不过范闲却止步于下册,

因为下册的修炼需要自身筋脉尽断,

当初范闲认为,

这根本不是人能够做到的,

但现在感受着庆帝的霸道真气,

范闲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并且也知晓了庆帝是一位大宗师,

等庆帝看完太后后,

便让大皇子和李承平先离去,

以及让范闲去东宫等着自己,

有什么话一会在说,

看着范闲惊愕的表情,

庆帝也知道范闲在想一些什么,

有些事确实要跟这个儿子好好说一下才行。

等到含光殿只剩下庆帝和太后后,

庆帝就跟一个孩子一样,

跟太后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四顾剑和苦荷都被他解决了,

他北伐的事情也没有了任何的阻碍,

相信很快就能够实现天下一统,

临终的告别,

庆帝想了一会后还是说出了一句话,

那就是他听了太后二十年的话,

现在庆帝也决定听自己的,

范闲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随着这一句话一出口,

原本闭着眼的太后猛然睁开了双眼,

喉咙里拼命地嗬嗬做声,

却因为声带的松驰而说不出一个字,

留下的只有眼神里的悔意和不甘。

范闲前往东宫后,

跟关在东宫的李承乾先交谈了一会,

然后就听到了宫中的钟声响了起来,

这是太后驾崩的丧钟,

安心上路,

范闲看着含光殿的方向喃喃说道,

然后等了很久,

庆帝才带着人来到了东宫,

看来给太后处理后事耽误了一些时间,

李承乾见到自己这位父皇到来,

心中的一肚子怨气也终于有了发泄的地方,

他没有跟老二一样服毒自尽,

等的就是这一天。

见到庆帝的那一刻,

李承乾也问出了自己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庆帝从骨子里没想过将权力传给下一代,

那为何立下自己这个太子?

对于这个问题,

庆帝的回答很简单

那就是他这些年来是一直在磨砺李承乾,

不过这个答案却让李承乾不敢苟同,

他不是一把刀,

磨多了会磨断的,

范闲则是很识趣的,

将东宫的空间留给了他们父子,

躲在远处猜测庆帝和李承乾会说一些什么,

面对李承乾不信任自己的态度,

庆帝也明确的告诉了他,

他们大庆建国时间并不长,

内部并不算很稳定。

尤其是庆国是从沙场上打下来的,

军方力量强大,

习惯了用刀剑讲话,

礼制帝威这些东西并不能服人,

所以要当庆国的皇帝,

不是一味的宽仁,

必须要有铁血的手段和坚韧的心性,

虽然李承乾八岁就有了仁名,

却不过是当时给几个受伤的兔子包扎一下罢了,

一味宽仁便是怯懦,

庆国不需要这样的皇帝,

庆帝会打下这个江山,

但日后守护庆国江山的还要是李承乾,

一位仁君,一位怯懦之君,

如何守得住这万里江山?

一番话下来,

李承乾这才明白了庆帝为何要不断磨砺自己,

到头来,还是他走的路错了,

那么李承乾的下场会如何呢?

就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