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九三阅兵综合演练顺利结束。两岸心情不一样,岛内也不一样。

很多普通台湾人会觉得,这样的中国军力,自己也是见证者。可对“台独”分子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开场十分钟,陆军装甲部队就出现在画面里,速度不拖泥带水,节奏像一把刀把空气剁得齐齐整整。那些在地图上画来画去、指望拖住对岸节奏的想法,咔嚓一下,碎在烟尘里。

台学者:中国不会再受欺负

这次陆军第一方队不再是老熟人99A。上阵的,是更年轻也更狠的组合:99B、新的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名字越简单,脾气越硬。99B是从99A那一代再往前迈一大步,火控、信息化、数字化,是能把复杂战场一口吞下的那种。设定的战场不是单一地貌,风沙、雨林、高原、丘陵都要能扛,跨地域快速投送,抵达就能打。这种“随时能打”的气质,透着一种职业化的冷静。

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的指向更直接。它们的目标落点,写着城市攻防、战役目标夺控、战术纵深突击。结合岛内最近几轮汉光演练的侧重点,台军把大量民用基础设施当成天然工事的思路,几乎写在脸上。居民楼、地铁、变电站、医院周边道路,统统被摆进“战场想定”。说到底不是因为这些点有多坚固,恰恰相反,这些点脆得很。一击必瘫。靠什么撬不动解放军?靠对方投鼠忌器。指望对方顾及战后影响,不敢下手。算盘打得啪啪响。

问题来了,这个算盘真能打下去吗?

俄乌冲突给过全世界一堂沉重的课。战初的犹疑,给了对手准备时间;真正冬季攻势时,才对能源设施下重手,代价拉满。现代战争比的是综合压制,节奏、密度、节拍不能乱。解放军显然在认真做功课。不是“心狠手辣”,也不是“温良让步”,而是守住底线,又不被牵着走。怎么做到?装备只是表面的刀尖,背后是条完整的链路。

台学者:中国不会再受欺负

这次演练里,无人化装备成体系出现,画面里能感到那股“群蜂”一般的压迫感。无侦,无打,无诱,无防,串起来的,是一种降损增效的战法。目标清楚、路径清楚、效果清楚,减少附带损害,缩短作战时间,干净利落地拔掉抵抗节点。和俄乌战场比一比,思路并不落后,很多地方还更追求合成化、智能化的配合。要点清楚:不是为了炫技,更不是为了吓人,是为了在真正要用的时候,尽可能减少士兵伤亡,也尽可能保护普通人。

镜头再一转是人。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这个位置,讲究。第二排靠前,旁边坐着副国级领导干部和开国元勋后代。座次在中国政治礼仪里,是一部看得懂的书。给谁靠前,就传递什么信号。对照岛内复杂的舆论场,这个安排就是一封写给所有“愿意坐下来谈”的人的邀请函。你来,我就把椅子摆好。你不来,我也会把路留着。和统的诚意,不是嘴上说,是用这种场合去落实。

这套组合拳,拳拳到肉。一边是硬实力,展示新质战斗力和军工体系的厚度。一边是软力量,把善意明明白白摆桌上。民进党那边,接不接得住,心里清楚。岛内民众看不看得懂,也心里有杆秤。有人说“演都不演了”,这不是吐槽,是现实焦虑的泄压。把民用设施摆上去,是一种赌徒心态,赌对方不愿意伤及无辜。问题是,新的城市作战装备、无人侦打结合、快速支援分队,就是为“点穴”来的。不是炸平整片城区,而是用最小的动作,解除最关键的钉子。这种打法越成熟,投鼠忌器的空间就越小。

台学者:中国不会再受欺负

岛内某些人热衷宣传的“城市巷战奇迹”,对手经年累月就是为此做准备的。坦克在城市里最怕的是什么?视野受限、威胁方向多、补给脆弱。对策也不是秘密:高耸低矮混编、传感器织网、火力覆盖配合、支援车封死死角。再加上空地一体的无人搭桥,一栋楼、一条街都能标清楚。指望人海堵车道,人家派的是不知疲倦的“铁蚂蚁”。想靠夜色偷袭,夜视与红外把黑暗当白天。

外媒会忙上一阵。标题大都一个路数,强硬、震撼、压力、挑战。五角大楼的披萨指数估计还得继续攀升。可与其看对手怎么起标题,不如看我们自己在做什么。演练不是为了秀肌肉,是常态化建设的一次阶段盘点。每一次成体系亮相,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真要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能不能快、准、稳地把事办成。

两岸社会怎么看?有人把这当成一场“心理战”,有人把它当成“和平与战争的赛跑”。更现实一点说,这就是大势。这一边,又硬又稳;那一边,小算盘打得勤,却没有改变大局的杠杆。洪秀柱坐在那个位置,给了岛内一个参照。选边站,还是搭桥走,时间会给答案。对于普通家庭、商铺老板、上班族,真正重要的其实很简单:日子要踏实,别被拉进战争漩涡。谁能提供这种确定性,心里都明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