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太,今天买菜花了152元。"
王阿姨小心翼翼地把菜钱账单递给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我捉摸不透的紧张。
我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写着:
青菜15元、排骨68元、鸡蛋24元、豆腐8元...
心里却清楚得很,我昨天路过菜场时特意看了价格,这些菜最多130元。
王阿姨又多报了20多块钱。
这已经是第十几次了,从她来我家做保姆开始,每次买菜都会多报个十几二十块。
"好的,王阿姨,辛苦了。"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从钱包里抽出200元递给她。
王阿姨接过钱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我以为她是生活困难才这样做,可三个月后的那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真正的秘密...
01
2022年9月,无锡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梧桐叶子开始泛黄,我张晓雯的生活也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妈妈,新来的阿姨什么时候到?"9岁的儿子浩然趴在阳台上往下看,脸上写满了期待。
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文件,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快了,家政公司说下午两点到。"
自从去年离婚后,我一个人带着浩然,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实在分身乏术。
虽然我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收入还算不错,但时间真的不够用。
早上匆匆忙忙送孩子上学,晚上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
周末还要处理家务,整个人快要累趴下了。
朋友小李建议我请个保姆:"晓雯,你别逞强了。"
"请个阿姨帮忙带孩子做家务,你也能轻松点。"
我当时还犹豫,毕竟家里多个外人,总觉得不太自在。
但看着儿子每天放学后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心里说不出的心疼。
下午两点,门铃准时响起。
我打开门,眼前站着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女人。
她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蓝色外套,手里拎着一个旧的黑色人造革包。
脸上的皱纹深深浅浅,但眼神很清亮,透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
"您是张太太吧?我是王秀兰,家政公司介绍来的。"
她的声音有些紧张,带着浓重的安徽口音。
"王阿姨,快请进。"我让开身子,"路上辛苦了。"
王阿姨换了鞋,小心翼翼地走进客厅。
她的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大概是没想到房子这么大这么漂亮。
"王阿姨,您先坐,我给您倒杯水。"
"不用不用,我不渴。"王阿姨连忙摆手,站得笔直,显得很拘束。
我观察着这个将要住进我家的女人。
家政公司的资料显示,她55岁,安徽阜阳人。
丈夫10年前因病去世,有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
她在合肥做了几年保姆,雇主评价都很好。
"王阿姨,您别紧张,我们先聊聊,相互了解一下。"我试图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王阿姨点点头,小心地坐在沙发边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很直。
我详细介绍着工作内容:"家里就我和儿子两个人。"
"平时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还有接送孩子上下学。"
"工资是每月5000元,包吃包住,每周有一天休息时间。"
王阿姨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当听到工资数额时,她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张太太,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我做事麻利,也喜欢孩子,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时浩然从房间里跑出来,好奇地打量着王阿姨。
"浩然,快叫王奶奶。"我推推儿子。
"王奶奶好!"浩然很有礼貌地叫道。
王阿姨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温和的笑容,眼神变得柔软起来:
"哎呀,这孩子真乖!长得真俊!"
她从包里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小心地撕开包装纸,递给浩然一颗:
"奶奶给你带的糖,甜不甜?"
浩然接过糖,开心地说:"谢谢王奶奶!很甜!"
看着王阿姨和儿子很快就熟络起来,我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不少。
"王阿姨,我带您看看房间吧。"
我带她参观了整个房子,最后来到为她准备的小房间。
房间不大,但很干净整洁,有床、衣柜、书桌,还有独立的卫生间。
王阿姨站在房间门口,半天没有进去。
"王阿姨,您觉得还可以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尽管说。"
"不不不,太好了,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
王阿姨连连摆手,眼圈有些红,"张太太,您对我这么好,我...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着她真诚感激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王阿姨,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不要客气。"
当天晚上,王阿姨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把家里从头到尾打扫了一遍,厨房、卫生间、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
然后又洗了一大堆衣服,连我平时懒得洗的窗帘都摘下来清洗了。
"王阿姨,您别这么拼命,慢慢来。"我有些不好意思。
王阿姨满头大汗,但精神很好:"不累不累,我习惯了,把家里收拾干净,住着才舒服。"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还在睡梦中就闻到了香味。
起床一看,王阿姨已经做好了早餐:小米粥、煎蛋、拌菠菜,还有她自己蒸的包子。
"王阿姨,您起这么早?"
王阿姨围着围裙,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习惯了,在农村都是这个点起床。"
"您和浩然快来吃早饭,一会儿该上学上班了。"
那顿早餐是我这么多年吃过最香的。
小米粥熬得粘稠香甜,煎蛋嫩滑,拌菠菜清爽可口。
浩然更是吃得停不下来,连连夸赞王阿姨的手艺。
"妈妈,王奶奶做的包子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浩然一边吃一边说。
王阿姨听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喜欢吃,奶奶就天天给你做!"
送浩然上学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说:
"妈妈,我喜欢王奶奶,她人真好,像我的亲奶奶一样。"
我心里一阵温暖,浩然的奶奶去世得早,他从小就缺少长辈的疼爱。
现在有王阿姨这样温和的人照顾他,我真的很开心。
王阿姨的第一周试用期过得很顺利。
她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对浩然更是疼爱有加。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总是默默地做着很多细致的工作:
把我的职业装熨得平整,在浴室里放上防滑垫,给浩然的书包里偷偷放小零食。
试用期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长期雇用她。
"王阿姨,我们很满意您的工作,希望您能长期在我家工作。"我正式向她发出邀请。
王阿姨听到这话,眼睛瞬间红了。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谢谢您,张太太。"她的声音哽咽着,"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还有深深的感激。
我当时以为她只是因为找到了稳定工作而高兴,却不知道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02
王阿姨正式成为我们家的一员后,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
早上我不用再匆忙准备早餐,晚上回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周末也不用为家务事犯愁。
最重要的是,浩然很喜欢王阿姨。
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兴高采烈地跟王阿姨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王阿姨也很有耐心,不管浩然说什么,她都认真听着,时不时还会问一些问题。
"王奶奶,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浩然一进门就兴奋地宣布。
"真的吗?浩然真棒!老师表扬你什么了?"王阿姨放下手中的活,专注地看着浩然。
"我数学考了100分!"浩然得意地挥舞着试卷。
王阿姨拍着手,脸上的喜悦毫不掩饰:
"哎呀!我们浩然太厉害了!晚上奶奶给你做红烧肉庆祝!"
看着他们祖孙般的温馨互动,我心里总是暖暖的。
王阿姨每天的工作很有规律,她做事很麻利也很用心,从来不偷懒。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买菜这件事。
第一次发现问题是在王阿姨来我家的第二周。
那天她买菜回来,照例把账单给我看。
"张太太,今天买菜花了135元。"她递给我一张纸条。
我看了看上面的明细:
冬瓜8元、鸡肉35元、青椒6元、土豆5元;
鸡蛋24元、豆腐干12元、苹果28元、大米17元。
账目很清楚,字迹工整,每一样都标注得很清楚,我当时也没多想,直接给了她钱。
但第二天路过小区门口的菜场时,我无意中看到了价格牌。
冬瓜6元一斤,鸡肉28元一斤,青椒4元一斤...
我心里快速算了一下,按王阿姨买的分量,最多也就110元左右。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王阿姨在菜钱上做了手脚?
但随即我又觉得自己太敏感了。
也许是不同摊位价格不一样,或者她买的品质更好一些。
毕竟二十几块钱的差价,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她来说可能是一天的零花钱。
况且王阿姨工作这么认真负责,人也很朴实,应该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撒谎。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这种情况一再出现。
每次王阿姨买菜回来,账目都会比我预估的多出十几二十块钱。
有时候是15元,有时候是23元,最多的一次差了28元。
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菜场的价格,甚至还专门去她经常去的那个摊位询问。
结果证实了我的怀疑:王阿姨确实在买菜账目上做了手脚。
这个发现让我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我对王阿姨的品格产生了怀疑。
她在我家工作,我给她不错的工资,平时对她也很好,为什么她要在这种小事上欺骗我?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可能是有什么苦衷。
也许她家里有什么急需用钱的地方,或者是生活压力太大。
但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呢?如果她有困难,我肯定会帮助她的。
我陷入了矛盾中,是应该直接质问她,还是装作不知道?
如果质问,会不会让她觉得丢脸,从而离开我家?
如果装作不知道,这种欺骗是不是会越来越严重?
最让我困惑的是,王阿姨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极其诚实。
有一次她在客厅扫地时捡到了一枚五角硬币,专门拿给我看:"太太,这是您掉的钱吗?"
还有一次她用我家的洗衣粉多洗了自己的一件衣服,事后专门跟我道歉:
"张太太,不好意思,我用了您家的洗衣粉,明天我买一袋新的补上。"
这样一个连用一点洗衣粉都要道歉的人,为什么会在买菜上撒谎?
我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连续一周,我都暗中记录着王阿姨的买菜账目。
结果发现,她确实每次都会多报十几二十块钱,而且数额相对固定,不会太离谱。
更奇怪的是,王阿姨每次报账时的表情。
她总是显得有些紧张,眼神有点不敢直视我。
但交代完账目后又会松一口气,眼中还会闪过一丝愧疚。
这种复杂的表情让我更加困惑。
如果她只是单纯想占便宜,为什么会愧疚?如果她有正当理由,为什么要紧张?
一天晚上,我试探性地跟她聊天。
"王阿姨,最近菜价是不是涨了?"
王阿姨正在洗碗,听到我的话手明显顿了一下。
"是...是的,涨了一些。"她的声音有些不自然,"现在什么都贵,菜价也跟着涨。"
我继续试探:"是啊,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了。"
"王阿姨,您家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吗?有困难尽管跟我说,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
王阿姨转过身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她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没有什么困难。"
"张太太您对我已经很好了,我不能再给您添麻烦。"
"不是添麻烦,我们是一家人嘛。"我真诚地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
王阿姨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真的没有,张太太,您别担心我。"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中有种想说又不敢说的纠结,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沉默。
这次谈话后,我更加确定王阿姨确实有什么隐情。
她不是那种贪心的人,多报菜钱肯定有她的原因,但她为什么不愿意说出来呢?
我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她。
王阿姨每天晚上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通常是在晚饭后。
她总是走到阳台上,声音压得很低,好像怕别人听到。
有几次我经过阳台附近,隐约听到她在说:
"...钱我会想办法的...你们别担心...我在这里挺好的..."
她的声音听起来很沉重,有时候还带着哭腔。
还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经过她房间时听到里面传出轻微的抽泣声。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她眼睛有些红肿,但她还是照常做早餐,脸上挂着笑容。
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王阿姨背后可能有着我不知道的痛苦和压力。
也许多报菜钱只是她解决困难的一种方式。
虽然这种方式不太光彩,但也许对她来说是唯一的选择。
我决定继续装作不知道,给她一些时间。
也许有一天她会主动告诉我实情,到那时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我万万没想到,三个月后的那一天,当我无意中发现她的秘密时,内心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03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阿姨在我家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
她依然那么勤快负责,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对浩然的照顾也越来越细致入微。
但买菜多报钱的情况依然在继续。
我开始习惯性地计算她每次的账目,心里默默记录着差额。
有时候多报18元,有时候多报22元,基本上都在15-25元之间浮动。
这种有规律的差额让我更加困惑。
如果她只是想占便宜,为什么不多报一些?
如果她真的有正当理由,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
更让我不解的是,王阿姨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越来越让我感动。
浩然感冒的那几天,王阿姨整夜整夜地照顾他。
给他量体温、喂药、煮粥,比亲奶奶还要用心。
浩然烧得迷迷糊糊地叫"妈妈",王阿姨就坐在床边握着他的小手,一坐就是大半夜。
"王阿姨,您也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守着。"我心疼地说。
"不用不用,您明天还要上班。"王阿姨摆摆手,"我不困,守着孩子我放心。"
那几天她几乎没有合眼,等浩然退烧后,她整个人都憔悴了很多,但脸上的笑容依然温暖。
还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发现餐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太太,您辛苦了。饭菜在锅里温着,记得吃完再睡。——王阿姨"
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有多久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了?
王阿姨对我们母子的好是发自内心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但正因为如此,她在买菜上的行为才更让我困惑和纠结。
我开始观察她的其他细节,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王阿姨的手机是一部老年机,很老式的那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
每次她接电话时,我都能听到那种特有的铃声,很大声,像古老的座机铃声。
她很少买新衣服,来我家这么久,我见她穿的就那么几件衣服,都洗得发白了但很干净。
有一次我提出给她买几件新衣服,她连连摆手拒绝:
"不用不用,我的衣服还能穿。"
"王阿姨,您工作这么辛苦,买几件新衣服是应该的。"
"真不用,张太太。我这个年纪了,不注重这些。"她坚持不肯要。
她的房间里很简单,除了必需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物品。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旧相框,里面是一张全家福:
她和一个看起来很憨厚的男人,还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那应该是她去世的丈夫和在外地打工的儿子。
有时候我看到她对着照片发呆,眼神中满含思念和忧愁。
她的包里总是放着一些药:感冒药、止痛片、胃药。
我问过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总是说"没事,年纪大了,备着点药心里踏实"。
这些细节拼凑起来,让我感觉王阿姨的生活并不轻松。
也许她真的有什么难处,只是不愿意说出来。
这天早上,我发现她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
但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脸上强颜欢笑。
"王阿姨,您没事吧?"我关心地问。
"没事没事,可能是昨天晚上风大,眼睛有点不舒服。"
她避开我的目光,"您快吃早餐吧,一会儿该迟到了。"
我知道她在撒谎,但也不好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也许她有不愿意说的理由。
但我心里的关心越来越强烈。
这个善良的女人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宁愿用这种方式也不愿意直接求助?
我开始留意她买菜时的情况。
有一次我正好在小区门口遇到她,她刚从菜场回来,手里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
"王阿姨,买了这么多菜?"
她看到我,明显有些紧张。"是...是的,今天菜比较便宜,多买了一些。"
我帮她提了几个袋子,一路上她显得有些不自在,话也比平时少。
回到家后,她照例整理菜品,然后递给我账单。
"张太太,今天买菜用了148元。"
我接过账单,心里又开始计算。
按照我看到的菜品和分量,最多130元,又多报了18元。
看着她紧张而愧疚的表情,我突然很想直接问她:
王阿姨,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您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也许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王阿姨,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是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钱?是儿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她自己有什么隐瞒的疾病?
无论是什么原因,她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个这样善良朴实的人,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绝对不会做出欺骗雇主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对她更多的是心疼而不是愤怒。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多给了她一些零花钱。
"王阿姨,这是您这个月的辛苦费。"
"不用不用,您已经给我很多了。"她连连推辞。
"拿着吧,您工作这么认真,应该得到奖励。"我坚持塞给她。
她接过钱,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随即又变成了更深的愧疚。
那种复杂的表情让我更加确定,她心里一定承受着什么。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王阿姨多报菜钱的情况依然在继续,我也继续装作不知道。
我们之间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表面上一切如常,但我知道我们心里都有各自的秘密。
我的秘密是我知道她在买菜上撒谎,但选择宽容。
她的秘密是她不知道我已经发现了她的行为,以及她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三个月后的那个下午。
04
12月的一个下午,无锡的冬天已经很冷了。
我在书房里处理工作邮件,准备一个重要的产品方案。
外面偶尔传来王阿姨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锅碗瓢盆轻微的碰撞声,还有偶尔的切菜声。
这种日常的声音让我感到安心。
经过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已经完全习惯了王阿姨在家的存在。
她就像我们家的一份子,默默地维持着这个家的温暖和秩序。
虽然买菜多报钱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我已经不再纠结于此。
我相信她一定有自己的苦衷,总有一天真相会水落石出。
下午4点左右,王阿姨的手机响了。
起初我没在意,以为像往常一样是家里的日常通话。
但很快,厨房里传出了不同寻常的声音。
"什么?怎么会这样?"王阿姨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而紧张。
我停下手中的工作,竖起耳朵仔细听。
她的声音越来越颤抖,透着深深的惊慌:"...要多少钱?"
我心里咯噔一下,听起来她家里出了什么急事。
"我...我去想办法...你们别担心...一定有办法的..."
王阿姨的声音开始哽咽,显然是在强忍着眼泪。
我想过去关心一下,但又觉得不太合适。
毕竟是她的私人电话,贸然打扰可能会让她更加尴尬。
电话持续了大约十分钟,王阿姨的声音时而急促,时而沉默,偶尔还能听到压抑的抽泣声。
"我知道了...我马上想办法筹钱...你们等着,一定要等着..."
最后这句话说得特别用力,好像在给对方打气,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电话挂断了,厨房里突然安静下来。
我屏住呼吸,等待着什么。
然后,我听到了椅子挪动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压抑的抽泣。
王阿姨在哭,不是平时那种偷偷的、小心翼翼的哭泣,而是一种绝望的、痛苦的哭泣。
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这个平时总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哭声持续了几分钟,然后逐渐平息,我听到她在深呼吸,似乎在努力调整情绪。
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安静。
我坐在书房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过去安慰她,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厨房里又有了动静。
王阿姨似乎在收拾东西,准备继续做饭,我觉得应该出去看看。
我轻手轻脚地走出书房,来到厨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王阿姨,您还好吗?"
"好...好的,张太太。"她的声音明显还带着鼻音,但努力想显得正常,"晚饭马上就好。"
"不急,您先休息一下。"我推开厨房门,想进去看看她的情况。
当我推开门的那一刹那,眼前的景象让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