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sland
来源/迈点
封面图/摄图网
(ID:324898967)
每年国庆黄金周,斥巨资订酒店似乎总能成为朋友间的共同话题。
今年这份价格焦虑尤为复杂,一边是部分县域酒店不断涨价,让“酒店刺客”的讨论再度升温,这种远超常理的调价,被业内视作部分中小酒店“以价换命”的生存选择;而另一边,刚经历暑期档遇冷的部分酒店反其道而行,提前打出“不加价”招牌,以“以价换量”的策略抢占入住率。
从景德镇到阿尔山,从北京到上海,这种定价策略的剧烈分化,正勾勒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酒店市场的独特图景。经济型酒店频现千元高价,高星酒店反而保持理性涨幅,让“冷热不均”成为这个假期最鲜明的市场注脚。
图源:摄图网(ID:501254627)
国庆酒店价格冰火两重天
打开APP搜国庆期间的酒店,你会发现,同一时间段,有的酒店价格飙到让人倒吸凉气,有的却和平时没差多少,甚至更便宜。这种旱涝不均的分化,让人摸不着脑袋。
一边是酒店价格涨幅较大的选手,主角大多是经济型酒店和民宿。除了江西景德镇空间酒店(御窑博物馆店)那波10倍涨幅引发热议,内蒙古阿尔山的民宿更夸张,9月还卖300元一晚的山景房,国庆直接挂到1500元,涨幅达4倍;黑龙江伊春的经济型酒店也不甘示弱,平日80元的标间,假期涨到880元。
图源:小红书APP
这些价格涨幅较大的酒店大多区位特殊,他们涨价的原因也很直接,靠旺季吃一年。比如阿尔山、伊春等地,冬季严寒漫长,旅游淡季长达半年以上,民宿和经济型酒店淡季入住率不足三成,营收难以覆盖房租与人工成本。而国庆是当地入秋前最后一个旅游旺季,游客集中涌入导致房源紧张,商家便通过旺季涨价弥补淡季亏损,维持全年运营。而景德镇国庆酒店涨价,根源在供需失衡与文旅热度爆发。网红效应和春秋大集等活动带火客流,短期游客暴增导致一房难求。
再看另一边反向操作的部分五星级酒店,简直是假期里的清流,我特地看了下国庆前后几个高端酒店的价格对比,比如北京希尔顿酒店9月28日(最低房型价格,下同)价格为870元,10月1日为895元,10月2日涨至1002元后,10月3日下调至894元,相比于9月28日价格,该酒店10月1日当天涨幅仅为2.87%;10月2日相较于前一日为12%。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更狠,国庆期间江景房带双早报价1599元,居然比11月工作日的1860元还低16.3%。安吉璞拉那度假酒店更是推出全年不加价套餐。
图源:携程APP
这些高星酒店不涨价或涨幅不高,是因为这类酒店本身定位高端,日常价格已处于市场高位,例如多数高星酒店平日均价就达千元以上,留给节假日的涨价空间本就有限。更关键的是,高星酒店注重品牌口碑,客群多为商务旅客或注重高端品质的游客,过度涨价可能引发客群反感,损害品牌形象。
为啥你涨他不涨?
定价背后藏着酒店的生存算盘
同样是国庆,有的酒店涨得理直气壮,有的却稳如泰山,这背后是每家酒店都在打自己的生存算盘,核心无非是“能不能涨”“该不该涨”“敢不敢涨”。
涨价派:不是想宰客,是真的等米下锅
那些疯狂涨价的酒店和民宿,看似是趁火打劫,实则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背后藏着三个现实原因。
首先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国庆假期是旅游旺季,游客出行意愿强烈,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周边的酒店需求大幅增加。然而,酒店的客房数量在短期内是相对固定的,无法迅速满足突然增长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酒店有了涨价的空间。
图源:摄图网(ID:501632207)
其次是收益管理策略应用。许多酒店会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根据预订情况和入住率实时调整价格。如果酒店在国庆前预订率较高,且还有剩余房源,就会认为市场需求旺盛,从而不断提高价格。例如,一些连锁酒店总部会根据系统计算“保本线”,并结合预订率动态调整价格,预订率超过一定比例就会涨价,订单速度没变慢就继续涨。
最后是节假日运营成本飙升。国庆期间,酒店的运营成本会有所上升。一方面,员工需要加班,按照规定要支付三倍工资等加班费用,人力成本会比平时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酒店的耗材成本,如床单被罩的洗涤费、沐浴露洗发水的采购价等可能会因市场因素上涨,水电费等也会因游客增多而增加。此外,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酒店可能会进行一些前期投入,如安装AI客需系统、无人机送货设备等,这些成本都会分摊到房价中,促使酒店涨价。
图源:摄图网(ID:501603702)
不涨价派:不赚快钱,是为了长久饭票
而那些选择不加价的高星酒店,看似吃亏,实则是在做长期投资,核心原因有三个。
一是维护品牌口碑和会员体系。高星酒店的客群更看重体验和忠诚度,比如万豪、希尔顿等品牌,会员复购率能达到60%以上。如果国庆贸然涨价,很容易让会员觉得被割韭菜,进而流失客户。而且高星酒店的品牌价值高,一旦因涨价引发负面舆情,对品牌的伤害远比短期收益更严重。
二是非热门区域需求没达到涨价阈值。不是所有高星酒店都在热门景区,很多位于城市郊区或非旅游城市的高星酒店,国庆期间的预订量根本没达到能涨价的程度。这些酒店很清楚,与其涨价导致预订量下跌,不如保持低价提升入住率,至少能保证基本收益。
三是目标客户群体特殊。高端酒店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高净值人士,这类客群对价格并不敏感,他们更注重酒店的品牌、服务和入住体验。高星酒店并不缺客源,因此不需要通过涨价来吸引客户。
图源:摄图网(ID:501430943)
酒店节假日定价,
不是看心情,是门技术活
很多人觉得酒店节假日定价是看心情涨,其实不然,从低价到高价,从涨价到不加价,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定价逻辑,甚至能称得上是一门需要精准平衡收益和口碑的技术活。
首先,数据是定价的指南针。
正规酒店均配备收益管理系统,系统会先分析历史数据,过去3年国庆的预订量、均价、入住率,甚至细分到每天哪个时段预订量最高、哪个房型最受欢迎。比如某酒店发现,过去国庆前两周,家庭房预订量会激增,那今年就会提前把家庭房的基础价定高5%,再根据实时预订情况调整。同时,系统会24小时监测周边竞品动态,若隔壁酒店涨价20%,自己就可能考虑同步涨15%;此外,还会结合目的地旅游热度预判需求,像阿尔山酒店会根据当地景区预约量同比增长数据,提升价格调整的敏感度。
其次,定价要分圈层和时段。
在客群圈层上,酒店实行差异化定价,会员可享受专属低价,提前30天预订有早鸟价,当天临时预订可能面临高价,以此匹配不同客群的价格敏感度。在时段划分上,会按国庆客流峰值调整,10月1日—3日为高峰段,价格达假期最高;10月4日逐步降价,10月6日—7日甚至恢复平日价,通过分时段定价平衡全周期入住率。
最后,定价要为后续调整留足“缓冲空间”。
聪明的酒店不会一次性将价格涨到位,而是采用阶梯式涨价,例如预订量达60%时涨一次、达80%时再涨一次,既最大化收益,又避免因涨价过快导致预订量暴跌;同时会准备补救措施,若涨价后预订不理想,便推出“房+门票”套餐或限时折扣变相降价;若低价策略使房源过早满房,则关闭部分低价渠道,仅保留会员和高端套餐预订,减少收益损失。
图源:摄图网(ID:501318464)
不过,这套技术活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今年景德镇的部分酒店,因为过度依赖供需失衡涨价,忽略了客群的承受能力,结果引发投诉,反而影响了生意;而有些高星酒店,因为对市场需求判断失误,没涨价却没达到预期入住率,也错失了收益机会。这也说明酒店节假日定价需结合自身定位、客群特征与区域实际,才能实现收益与口碑的双赢。
写在最后
定价不是零和博弈,平衡才是长久之道。国庆酒店定价的冷热不均,本质上是市场供需、经营策略、品牌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绝对对的定价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县域小酒店靠旺季涨价生存,高星酒店靠稳价维护口碑,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选择。
但无论哪种选择,都要把握好度,过度涨价会透支游客信任,毕竟现在游客越来越理性,被刺客一次,下次就不会再来;而盲目不涨价,也可能让酒店陷入经营困境。
但定价需守“度”,过度涨价会透支游客信任,盲目零加价也可能陷经营困境。未来,唯有跳出“非涨即降”思维,以精细管理、增值服务平衡收益与体验,才能让酒店盈利与游客舒心并行,这才是节假日酒店市场的健康发展之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