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陨石猎人”:在茂名挖出423公斤陨石;村民称此前不知有陨石,曾见有外人来果园
日前,一篇题为“2025年5月28日茂名火流星降落的巨型陨石命名震撼公布:Maoming(茂名)陨石”的公众号推文在网上发布,瞬间引发网友关注。推文称,火流星坠落在茂名电白小良镇,总重量达423公斤,为3名“陨石猎人”(爱好者)所发现并成功挖掘,随后国际陨石学会对其命名为“Maoming”(茂名)。9月21日,羊城晚报记者分别走访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沙琅镇,并采访了相关“陨石猎人”步凡、国际陨石学会会员王子尧。
起源:“猎人”连夜寻获陨石
5月28日21时33分,茂名及周边地区多位市民目睹了罕见的火流星奇观:带着尾焰的光团快速掠过夜空,亮度远超闪电,随后传来的巨响让部分居民感受到门窗震动。

步凡寻获陨石(受访者供图)
“当时刚结束青海无人区的猎陨任务回到家,就刷到了茂名火流星的视频。”谈及与“茂名陨石”的结缘,“陨石猎人”步凡回忆说,当时初步测算显示,它没掉进海里,他把消息告诉同为猎陨爱好者的陈金龙、吴胜强。经过反复推演,团队最终排除了坠海可能,将搜索范围缩小到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的一片区域。
据介绍,6月1日早9时,步凡、陈金龙、吴胜强三人抵达小良镇,正式展开搜寻。他们采用“无人机高空侦察+地面徒步确认”的创新模式,沿着计算出的陨石飞行轨迹,在半径2公里的范围内展开排查。
步凡说,一个多小时后,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让他眼前一亮——果林中出现了一个疑似陨石坑的喇叭口状凹陷。靠近坑边时,他发现坑壁上嵌着几块黑色物体,表面有明显的“熔壳”和“熔流线”——这是陨石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燃烧后留下的典型特征。他当即通过视频通话联系了国际陨石学会会员、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IMCA会员王子尧。

部分陨石(受访者供图)
“看到视频里的熔壳和瓦楞气印,我就确定这是一颗新鲜的目击陨石。”王子尧说,他当天便动身前往茂名,同时指导步凡团队做好现场保护和数据采集工作。
“陨石主体埋得很深,从1.5米挖到3米,才看到它的全貌。”步凡说,他们从当天上午11时挖到次日凌晨,最终用机械将这颗数百公斤重的陨石主体安全吊出坑底。称重显示,这颗陨石总重量达423公斤,其中最大单体重量251公斤,是国内罕见的大体积目击陨石。
发展:天外来客获名“Maoming”
据介绍,王子尧抵达茂名后,第一时间前往陨石坑了解发现和挖掘过程,精准采集了陨落地点的坐标、影像等关键资料,并将陨石样品寄往国外实验室进行化验分类。
“目击陨石的科学价值极高,因为它刚落地,几乎没受到地球环境的影响,能保留大量太阳系原始信息。”王子尧解释,为了尽快确定陨石类型,他协调实验室开通了“快速通道”,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化验。

王子尧与陨石合照(受访者供图)
结果显示,“茂名陨石”属于普通球粒陨石L6型,风化等级为W0(几乎无风化),冲击变质等级为S2(受冲击程度较低)。6月10日,王子尧正式向国际陨石学会提交命名申请。8月27日,“Maoming(茂名)陨石”的命名投票获得通过,相关信息被录入国际陨石学会数据库。

最重一块陨石(受访者供图)
“这是国际公认的命名规则,目击陨石通常以发现地的行政区域名称命名,既方便科学研究定位,也体现对发现地的尊重。”王子尧说,数据库显示,“茂名陨石”是目前国内目击降落的第二大单体重量普通球粒石陨石,其“高度定向”特征更是罕见——步凡透露,高度定向陨石在他发现的陨石中占比不足百分之一。
现状:
“陨石猎人”步凡:
“风餐露宿寻找陨石是我的工作”
“这颗陨石是国内第一颗经过爱好者计算并快速收集到的目击陨石,验证了我的计算和搜寻方法,对以后的猎陨工作有很大帮助。”步凡表示,目前三人对陨石进行集体保存,暂留在宁夏。在挖掘时,除了团队三人和王子尧,也没有外人。
据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向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捐赠了研究样本,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地磁与行星磁学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等,并收到了相关机构出具的捐赠证书。

捐赠证书(受访者供图)
事情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后,“坠落广东的火流星被挖出”上了热搜榜,支持、质疑、表扬、指责……各种声音扑面而来,也为步凡带来许多困扰。对步凡来说,寻找陨石是一份工作,陨石猎人这份职业需要外界的理解。
步凡说,每年365天几乎有200多天是在外面寻找陨石,在野外风餐露宿,也无法照顾家庭。这是一份工作,需要有报酬,是生计来源,是一份收入。常年在户外,可能连一口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陨石猎人不是一份爱好,这份工作背后的辛酸,没有深入这个群体是难以理解的。
“虽然捐赠了众多研究样本,剩下251公斤这块最大重量的,不打算分割了。”步凡说,最好广东博物馆或收藏家能把陨石留在广东,当然不是无偿捐赠。
步凡表示,这块陨石是在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一处果园里发现的,在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后,他们就对陨石坑进行了回填复原。事后,有不少人找到他,声称荔枝园被破坏了,要求他补偿。最后,一名果农发来的视频证明的确是所挖地,双方已经建立联系。“如果陨石带来收益,我会向果农表达一份心意。”
步凡说,陨石属于无主物,谁发现是谁的。如果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发现者也有义务向科研机构捐赠足够的实验样本,供研究使用。这样,也能得到科研部门对“陨石猎人”的认可。
走访:
村民此前不知有陨石,曾见有外人来果园
9月21日,记者来到电白区沙院镇福兴村委会那碌环村,在村民何叔果园内,距离民屋不足百米的果林里,有一个石坑,近似视频里被挖的地方,被一张蓝色塑料布遮盖着。

何叔展示“陨石”碎石
见到记者到来,他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一块磁石吸附不少碎石。何叔说:“这是在石坑周边的碎石,能被磁铁吸引。仅剩的这些,都是从发现人员手里‘抢’过来的。”
何叔回忆说,5月28日晚上,自己就在果园民屋里睡觉。突然传来一阵巨响,房屋都震动起来。“但巡视一圈,没有发现起火等异常情况,就继续睡觉了。”6月份,正是荔枝采摘季节,这个果园种植的都是荔枝树,他也忙着去摘荔枝,一直没有发现自家果园里多了一个坑。
何叔说,6月3日,他碰见了步凡和陈金龙两个人在果园里。询问对方是干什么的时,对方举了一下佩戴的牌子,声称是“工作人员”。“我也没仔细看牌子是什么内容,回家拿手机出来时,对方已经不见人影。”后来,自己也向村委会报告了这个事情。
那碌环村村组长潘木水说,接到电话时,还以为是别的事,让何叔赶紧制止。后来看到网络上的报道,才知道是挖掘陨石,更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陨石。

何叔手机里的照片(修复的坑口)
有人员在离自家不足百米的地方挖土动工,没有听到任何声响?何叔说,夏天时,果园的杂草长有近一米高,而且白天采摘荔枝太累,的确没有警觉。陨石坑洞口也是小的,后来才被挖大。他们挖完后也是回填复原,后来为了保留证据,村民又挖成陨石取出的样子。

村民挖回坑口原状
对“茂名陨石”爆火,何叔也是深受困扰。何叔说,不少人认为他收取钱财,让外人挖走了陨石。“我从发现开始就向村委、向政府报告,从来没有收取他人的费用。如果对方无偿捐赠给国家,自己也认同。但利用这块陨石赚钱,我也将追索部分利益。”
律师观点:“归属根据科研价值来确定”
在这个事件中,陨石所有权也引发各方讨论。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说,陨石的所有权归属通常根据陨石是否具有重大科研价值来确定,没有科研价值的陨石,谁先发现就归谁所有。
廖建勋说,如果陨石具有重大科研价值,一般认为其属于国家所有。《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三项规定,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陨石应当予以保护,且该规定第四条明确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如果陨石不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可以适用《民法典》的先占原则,即谁先捡到就归谁所有。
具体到茂名电白区这个事例,廖建勋说,陨石不是原本属于荔枝园里的一个物体,不是地上物品,也不是底下物品,荔枝园果农对这个土地只有使用权,不是落到果园就是属于果农。归属权还是看陨石的科研价值,有科研价值就属于国家所有。如果是国家没主张的情况下,一般是按照先占原则,谁先发现,那么归谁所有。“如果先发现者利用陨石获取收益,或者是陨石对果园造成一定伤害,根据公平原则,占有者需要对果园进行一定的补偿。”
作者:全良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