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说起甲流,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高烧、头痛、咳嗽、全身疼”的经典剧本。但现在,这出“老戏”有了新演法。近期门诊中,越来越多患者来就诊,自述“没发烧,就是嗓子哑、咳得厉害、突然没劲”,结果检测一看——甲型流感阳性

发烧,竟然不是必须项?这就和大家认知里的甲流对不上号了。

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是,有些人症状特别轻微,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病毒“请君入瓮”。连带着办公室、家庭一圈人“轮番中招”,等发现时,病毒早已悄悄扩散,好似“潜行者”。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这波甲流,怎么变得这么“安静”又“狡猾”?它真的不发烧了吗?哪些症状可能是“伪装”的甲流信号?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老朋友”的新花样,掰开揉碎讲清楚。

甲型流感(Influenza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流感家族里最“能折腾”的那个。它每年都在变脸,像变色龙一样“进化升级”,这也是为什么它年年有、年年不一样的原因。

过去我们熟悉的甲流,多表现为高热(38.5℃以上)、干咳、明显乏力,常常是突然起病,像被病毒“狠狠打了一闷棍”。但现在的甲流,症状开始越来越“模糊化”。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不发烧的甲流,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尤其在接种过流感疫苗或身体免疫力尚可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免疫系统“拦截”了病毒一部分攻势,虽然感染了,但表现得更“温和”。可这份“温和”,却也让防范难度陡增。

医生提醒,若出现以下4个症状,哪怕你没发烧,也要警觉起来:

第一,持续性干咳或刺激性咽痒。

这波甲流病毒对上呼吸道的“攻击力”明显增强,很多人最开始就是嗓子像刮砂纸一样难受,咳嗽声干瘪、止不住,晚上尤其明显。不是清嗓子的那种轻微,而是像有股气堵在喉咙口,一咳就停不下来。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第二,突发的极度乏力。

不是那种“昨晚熬夜”的累,而是一种平地摔、抬不起手、眼皮都沉的虚脱感。有患者表示,连手机都懒得滑,躺着也觉得累。乏力,是病毒感染后体内炎症因子激增的结果,哪怕体温正常,也可能是身体在“暗战”。

第三,明显的嗓音改变或声嘶。

这不是普通的“嗓子哑”,而是嗓音像被调成沙哑频道,说两句话就感觉嗓子冒烟。甲流病毒攻击声带周围组织,引发轻度喉炎,成为不少人的“第一信号”。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第四,突然的味觉减退或嗅觉改变。

这点特别容易和其他病毒混淆,但甲流也确实会导致短暂性味觉或嗅觉迟钝。有人喝茶喝出“白开水味”,有人闻不出香皂味儿,虽然不严重,却是病毒侵袭神经末梢的一个信号。

这四个“非典型”表现,组合起来就是甲流的新版面孔。若你近期出现类似症状,尤其周围有人感冒、学校或办公室有聚集病例的,更建议及时检测或就医。

这波不发烧的甲流,传染性强吗?答案是:仍然很强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是1到4天,在不发烧的情况下,很多人以为“只是嗓子不舒服”,该上班上班、该聚会聚会,结果就变成了“超级传播者”。

和传统观念不同,体温正常并不意味着没事,病毒在体内照样活跃。就像一个“静音模式”的手机,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通知不断。

那我们该怎么预防这类“静悄悄”的甲流?

口罩仍是有力防护手段。虽然在很多地方口罩已经逐步“退场”,但在流感高发期、人群密集场所或有呼吸道症状时,戴口罩依旧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保护。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勤洗手、少摸脸依旧是必要的“低成本武器”。病毒常通过手传播到口鼻,尤其在公共场所摸了扶手、电梯按钮后,不自觉地揉眼、抠鼻、吃东西,很容易“自投罗网”。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视: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防御一切病毒的“底层逻辑”。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度锻炼、保持心情愉快,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建议,才是真正能长期打基础的方式。

对了,流感疫苗也别忘了。虽然不能百分百防住甲流,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的重症风险,尤其适用于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

新冠病毒相比,甲流的变异速度更快,每年可能换一次“模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去年打了疫苗,今年还得继续打”。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从历史上看,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就是由一种甲型H1N1病毒引起,全球死亡上千万。虽然现在的病毒毒力远不及当年,但它的传染力和变异潜力依旧不可小觑。

如果把病毒比作入侵者,那么发烧就是“警报器”。而如今的甲流,却悄悄关掉警报,从后门溜了进来。我们能做的,是时刻警觉,识别它留下的蛛丝马迹。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第一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你是否也有过“嗓子哑却不发烧”的经历?你会因为没发烧而忽视身体的小信号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甲流再次来袭,可能不发烧!医生提醒:出现4个症状,可能已中招

最后提醒,科学应对甲流,不轻敌也不恐慌。关注身体的微小变化,及时就医、适当隔离,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守护他人平安。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36周)》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2026年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