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你知道谁“跨级”提拔的速度最快吗?
接下来的分析,可能会挑战你的认知。
因为大家潜意识里认为晋升速度最快的李卫,在这里却排不进前三。
注意!
这里所说的提拔速度,并非整个晋升过程的“时间跨度”,而是单次跨级提拔中的“品级跨度”。
由此,剧中潜邸奴才出身的李卫,虽然用很短的时间就从县令升到了两江总督,但在其晋升的过程中,单次提拔跨越品级的幅度,相对于剧中一些特殊的人来说,并不占优势。
话不多说,我们步入正题。
其中涉及到具体官员的品级判定,以剧情设定与原著《雍正王朝》为参考,具体品级以《清史稿》为标准。
我们先立来看雍正麾下的三员大将——李卫、田文镜和年羹尧的晋升情况。
李卫
在剧中,李卫步入仕途开端,是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之后,李卫被老四派去暗中监督年羹尧的一举一动。
在这期间,李卫迈入官场的第一步,出任的便是正七品的知县
“报告主子一个好消息,奴才当知县了。”
由于之前李卫只是老四的奴才,没有品级,因此这一次提拔对于李卫来说,不仅完成了“民到官”的转变,还整整跨越了3品6级。(注计算方式: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
随后在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不久李卫再次返回四爷府,就又从县令升为了正四品的粮道:
“做粮道了,小气得连轿钱都舍不得了?你不嫌寒碜,可人家翠儿大小也是个四品夫人。”
而这一次从正七品县令到正四品粮道的晋升,又是一次3品6级的跨度。
而等老四于畅春园继位,在山西诺敏藩库造假案爆发的前夕,再次出场的李卫已经成为了陕西的布政使。
邬思道:“倒是这里面呐,透着有关你的好消息嘞。你来看啊,这明诏朝廷发给各省总督和巡抚的,你才是一个布政使呀,为什么给你也发了一份?”
李卫:“你是说,皇上要升我的官?”
由于布政使的品级是从二品,这一次李卫提拔的跨度是2品3级。
而从布政使之后,虽然李卫又陆续完成了从山西布政使到江苏巡抚,以及从江苏巡抚到两江总督的晋升,但两次晋升却都不属于跨级提拔,而是正常晋升。
在《清史稿》中,康熙与雍正朝巡抚的官阶是从二品,而总督的官阶是正二品。
但在实际提拔中会存在“加衔”的情况。拿比较常见的情况来说,巡抚加“兵部侍郎衔”品级是正二品,而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就能达到从一品。
基于这种情况,李卫由从二品的布政使升为正二品的巡抚,就是正常晋升;而从正二品的巡抚再升到从一品的总督,还是一次正常晋升。
由此,李卫在剧中单次提拔的最大跨度,就是前两次的3品六级。
田文镜
而雍正的另一个心腹田文镜的跨级提拔的幅度,基本跟李卫类似,甚至稍逊一筹。
在剧中,田文镜初遇老四的时候,是一个正七品的扬州知县,由于他判案遵循“钱多的输给钱少的”这一原则,被上司扬州知府车铭刁难,处于“革职待参”的状态,但其品级仍是正七品。
等老四以筹款钦差的身份,强行要来扬州知府车铭的官服,并以不正规的流程委任田文镜署理知府:
“田文镜,这是车铭的官服,我让你穿上,委任你署理扬州知府兼钦差行辕筹款购粮处会办。”
至此田文镜完成了第一次不正规的跨级提拔,由七品“革职待参”的知县,晋升为了从四品的扬州知府。
这个跨度是3品5级,略逊李卫一筹。
等老四完成江南筹款赈灾任务,让田文镜把知府的官服还给车铭之后,田文镜又回到了正七品的行列。
虽说老四把田文镜带回京城之后,在追比国库欠款期间,田文镜曾一度出任过户部核查处会办的这一差事。
但“会办、帮办”这种职位,在清朝指的却是协同办理某项事物的职位,多为临时差遣,其官阶品级取决于担任者的品级。
因此,那时的田文镜品级仍是正7品。
随后老四追比国库欠款任务失败,康熙将田文镜逐出京城:
“革去田文镜户部核查处的差事,到陕西以知县任职,限三日离京。”(6集)
由此田文镜在剧中短暂地消失了身影,直到雍正登基,田文镜再次出现便是要去河南赴任,也是在那次赴任的途中,田文镜介入了山西诺敏的藩库作假案。
注意,在剧中并没有提及田文镜此去河南要赴任何职,而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却误以为田文镜是去河南当巡抚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注意,在田文镜引爆山西藩库造假案之后,邬思道曾和田文镜有过一次对话:
“田大人是皇上在潜邸时就赏识的旧臣,鹏程万里前途不可限量啊,邬某但求能到田大人的幕府,找一口饭吃于愿已足了。田大人若是到了哪省做了巡抚,每年给我八千里银子的幕酬就行。”
基于此,就可以得出当时田文镜要去河南赴任的并非巡抚一职。
在剧中,雍正提拔田文镜为河南巡抚的时间,其实是在山西藩库造假案结案之后,雍正当着那些恩科进士的面,先表彰田文镜是“能臣”,在清查山西藩库作假案中表现出了“捏沙成团”的能力,随后才委任田文镜巡抚一职:
“这一次朕就起用了田文镜为河南巡抚。”
基于以上两点,再参照当时李卫正任布政使的情况,田文镜要去河南赴任的,应该就是从二品的布政使。
注意!
若田文镜是从正七品的知县直接提拔到了从二品的布政使,那么这其中5品9级的跨度,自然要远超李卫。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存在。
虽然不好判断田文镜从县令到布政使之间,究竟还担任过什么职务,但以李卫的晋升为参照物,最有可能担任过的无非这两个职务——
其一,跟李卫一样,中间担任过正四品的道台;
其二,则担任过从四品的知府。
由此,若田文镜中间担任的职务与李卫相同,那么其跨度就与李卫相同;
可若是田文镜中间担任的职务是从四品的知府,那么这中间的跨度,就与他被老四不正规地提拔成扬州知府时的跨度一致,还是3品5级,略逊李卫一筹。
而从布政使开始,田文镜与李卫的晋升步伐是一致,都是按步的晋升,不存在跨级提拔的情况,在此便不再讨论。
基于此,论单次跨级提拔的最大跨度:
李卫≥田文镜。
年羹尧
而雍正麾下最后一员大将年羹尧,虽曾一度官至节制四省的大将军,鼎盛时期不仅不把张廷玉、隆科多等放在眼里,甚至还敢当众向雍正示威,但在他晋升的过程中,论及跨级提拔的跨度却远不如李卫和田文镜。
年羹尧在剧中第一次出现时,是去迎接前来江南筹款的老四和老十三,当时年羹尧的职务是杭州参将:
“怎样啊亮工啊,在杭州将军手下,参将干得还顺心吧。”
看似杭州参将不像是什么大官,可在清朝,武将的官阶品级却都比较高。
但要注意一点,虽然武将的官阶品级比较高,但却会受文官的节制。
由此也就出现了后来年羹尧官职晋升了,但品级却下降了的情况,就比如那次他从四川提督升为四川巡抚。
而此时年羹尧所任杭州参将的品级是正三品。
等老四完成江南筹款任务,特派年羹尧回京汇报,得到了康熙的赏赐让其留在京城:
“这次赈灾你也是有功之人,不要回杭州了,留在北京任职吧。”
在剧中虽然没有提及康熙让年羹尧留京所任何职,但根据老四接手追比国库欠款任务时,年羹尧是以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出现的。
由此大致可以判断出:年羹尧留京所担任的应该是步军统领衙门副都统一职。
这一职务的品级,是从二品。而由正三品的参将晋升到从二品的副都统,只是正常晋升,不算跨级提拔。
而等老四追比国库欠款失败,老八为了削弱老四的实力当场举荐年羹尧,年羹尧这才迎来了第一次跨级提拔:
“禀皇阿玛,此次追比户部欠款,年羹尧尽忠尽职,十阿哥当街闹事,他挺身而出处事得当,儿臣以为应予褒奖。”
“怎么褒奖?”
“四川提督现缺,儿臣以为应以提升年羹尧去任职正为合适。”
方才已经提到过,在清朝武将的品级很高,这个四川提督听起来好像一般,可实际上却已达到了从一品的地步。
年羹尧从步军统领衙门副都统升为四川提督,这是跨级提拔,但跨度只有1品2级。
注意,别看这个跨度不大,但却是年羹尧在剧中唯一一次跨级提拔。
在年羹尧之后的晋升中,由四川提督升为四川巡抚,官虽然升了,但品级却由从一品降到了正二品。等老十四当上大将军王之后,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这才又回到从一品的品级。
而等到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力排众议任用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到此年羹尧才真正达到正一品的品级,但由从一品的总督升为正一品却不属于跨级提拔,只是正常提拔。
由此不难看出,论跨级提拔的幅度:
李卫≥田文镜>年羹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剧中比李卫跨级提拔“更快”的三个人。
武明
第一个是剧中的小人物——田文镜的手下武明。
当时正值汛期,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在黄河大堤上视察防务,见河道不在现场,便向一旁的河伯所长武明问起了河道的去处。
得知河道是见天降暴雨,怕自己家进水被淹,便回家搬挪东西去了,田文镜当即大怒:
“我此刻最怕的就是水,好个……,大雨倾盆黄水滔天,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危在旦夕,他居然给自己搬家去了。”
田文镜发完火,便看向了武明:
“我这就出宪牌由你代理河道!”
一听田文镜的话,武明当场就傻了眼:
“哎呦,大人,这可使不得,我只是个八品官,离河道还差着好几节呢!”
田文镜听了这话,却大手一扬打断道:
“什么八品四品,官是人做的,不是人就不能做官。”
随着田文镜这句话说罢,这个小人物武明就完成了一次不正规的跨级提拔,由正八品的河伯所长提拔到正四品的河道,中间4品8级的跨度,明显超过了李卫那两次3品6级的跨度。
所以说,论跨级提拔的速度:
武明>李卫。
张五哥
在剧中,跟武明跨级提拔速度相同的还有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张五哥。
得益于阿兰向老十三发出的求救,“张五哥顶凶”案被老四和老十三联手引爆,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张五哥顶凶”案结案之日,张五哥竟被康熙钦点为了御前侍卫。
关于张五哥这个御前侍卫的品级,网上众说纷纭,有认为他是三品的,也有说他是五品的,那么张五哥究竟是几品呢?
依据《清史稿》,御前侍卫正常分为三个等级——
侍卫一等是正三品,侍卫二等是正四品,侍卫三等是正五品。
由于在剧中张五哥总是跟在康熙的身旁,所以一些人怀疑张五哥是侍卫一等,也就是正三品;还有一些人觉得康熙不可能直接就把张五哥升为侍卫一等,最有可能是侍卫三等,也就是正五品。
但真相并非如此。
注意,侍卫一等到侍卫三等,是有一个前置条件的,必须得是旗人或皇室宗亲。
因此,张五哥被康熙钦点的侍卫,绝非这三等侍卫。
除了这三个等级的侍卫之外,在《清史稿》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汉侍卫侍卫四等,属于正六品。
而康熙钦点张五哥所担任的侍卫,应该就是这种正六品的汉侍卫。
至于为何张五哥会跟在康熙的身边,无非是康熙的特殊安排罢了。
既然确定了张五哥的品级,那这次提拔的跨度也就明了了。由于张五哥之前不在9品18级之列,这次直接提拔成正六品的汉侍卫,跨度就是4品8级,与武明一样。
隆科多
那么,在剧中有比张五哥和武明跨级提拔速度更快的官员吗?
有,这个人就是隆科多。
注意,在隆科多升任九门提督之前,也就是太子胤礽刚被康熙废黜的时候,他曾向他的六叔佟国维索要过官职。
本着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的佟家祖训,佟国维为了给给隆科多提供一个靠近老四阵营的机会,给隆科多安排了一个特殊的差事理藩院守监。
见佟国维给他安排的竟是这种差事,隆科多脸上当即就露出了一抹屈辱之情。
为何隆科多会有这种反应?
因为理藩院牢头这个差事,相当于理藩院下设理刑司中某一监狱类似“司狱”的小领导,其官阶品级是清朝九品18级的末端——从九品。
对于曾当过正三品顺天府府尹的隆科多来说,叫他去当一个小小从九品的牢头,岂会不感觉是一种侮辱。
然而那时的隆科多却不知道,不久他就将从理藩院守监一职“一飞冲天”。
隆科多担任理藩院守监之后,就迎来了康熙算计老八的“满朝乱敲东宫鼎”的竞选太子事件,在那一事件中,为了让老八合理的落选,康熙暗中跟佟国维谈了一笔交易,想让佟国维提前退休。
而在佟国维讨价还价之下,康熙给出的补偿是:
“让他(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怎么样?”
由此身为理藩院守监的隆科多,就完成了全剧跨度最大的一次提拔。
我们先来确定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也就是九门提督的品级。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认为九门提督是从一品。
其实这是错误的。
在《清史稿》中对这一职位有明确的描述,康熙及雍正朝,在没有其他“加衔”的情况下,九门提督是正二品,直到嘉庆四年这个职位才升到从一品。
也就是说,这一次隆科多跨级提拔的跨度是7品15级,堪称全剧第一。
而随后在雍正继位前夕,康熙为了确保老四能顺利继位,虽然又给隆科多升了官,但由于当时隆科多已经是正二品了,其提拔的跨度可以忽略不计。
到此,剧中跨级最快的官员排名已经一目了然:
前三名分别是:隆科多、张五哥和武明,李卫只能排第四,而年羹尧在这些人里是垫底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