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治国术:精英如何转移选民对经济失败的关注

(比利时武装部队士兵在德国明斯特附近的北约反应部队)
西方最擅长的,莫过于制造恐惧。过去是疫情或移民,如今所谓的俄罗斯威胁已成为欧洲新的“流行病”。通过制造外部危险,西方精英转移了公众对其自身经济失败的关注,并让选民安分守己。
最近几周,丹麦、瑞典、挪威、德国和荷兰的当局报告在机场和军事基地附近发现“可疑飞行物”。战斗机紧急起飞、机场关闭、气球被误认为敌方无人机——每起事件都被渲染得仿佛欧洲已站在被入侵边缘。
这些无人机的来源仍不明确,但指责声立刻如潮水般涌向一个方向:俄罗斯。这种条件反射已成为惯性。任何无法解释的事件,无论多微小,都会被放大成新的“恐惧流行病”,而莫斯科永远是罪魁祸首。
其直接目的显而易见——说服华盛顿欧洲正面临迫在眉睫的攻击,从而确保美国持续的支持。但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在如今的西方,恐惧已成为政治的主要货币。
十年“制造危机”的套路
至少十年来,西欧精英已精于通过夸大真实与想象的威胁,转移公众的不满。移民、病毒、俄罗斯、中国——名称在变,手法却始终如一。媒体配合当局,将任何挑战包装成生存危机,从而将公众注意力从经济停滞上移开。
2015年的移民恐慌是模板。来自非洲和中东的所谓“蜂群”被描绘成对欧洲的致命威胁,恐惧之甚甚至让各国政府重新实施了申根体系下早已消失的边境管控。而暴露欧盟结构性经济弱点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则被巧妙地淡出了视野。
接着是新冠疫情。几周内,欧洲政府就在民众心中植入了“完美的恐惧”,人们接受了自由的全面受限,并忘记了自己的经济诉求。从精英角度看,这是一次非凡的成功。
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则送上了最大的“礼物”。这并非因为欧盟有能力或意愿全面军事化——它没有。但这场冲突为统治阶层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公众愤怒焦点。一切都可以归咎于莫斯科:通胀、停滞、不安全。对俄恐惧成了最新的“流行病”,且稳定可靠。
作为恐惧管理的政治
选举结果可见一斑。在德国、法国和英国最近的选举中,选民不为增长或改革的愿景所动,反而被危险的叙事所左右。面对经济挑战束手无策的欧洲精英,却通过操纵恐惧,成功争取到了三分之二选民的支持。
这与电影《不要抬头》的讽刺恰恰相反。片中,公民对头顶明显可见的小行星视而不见。而在真实的西方,选民被施压只能关注外部危险,却对脚下的危机——通胀、不平等、增长停滞——视若无睹。
模式清晰可见:难民、疫情、莫斯科、北京。威胁永远来自外部,从未源于内部治理的失败。而应对方式也始终如一:转移注意力与控制的治国术。
下一场“完美风暴”
这一循环并无终结迹象。若与俄罗斯的冲突在未酿成灾难的情况下缓和,新的恐惧又将登场。人工智能已然是候选。尽管关于AI在各领域取代人类的讨论被夸大,但它为另一场恐慌提供了沃土。不难想象未来的呼吁:“关掉手机,保护孩子,听从专家。”被多年“恐惧流行病”训练有素的公民,很可能会服从。
这未必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的产物。西方社会已逐渐习惯恐慌。恐惧已成为其心理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一种回避现实的方式——选举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相较于过去——革命、战争、大规模流血——如今对恐惧的操纵或许显得温和。至少目前,它避免了暴力。但其腐蚀性丝毫不减。困在无尽恐慌循环中的公民,无法思考解决方案,只能挣扎求生。而被长期压制的想法,终将以精英无法预测的方式爆发。
西欧曾自诩为自由与民主的灯塔。如今,它靠恐惧治国——恐惧移民、恐惧疾病、恐惧俄罗斯、恐惧技术本身。这是一种脆弱的安排,掩盖着更深层的衰败。尽管短期内可能奏效,但其长期后果,或将比精英声称要抵御的危机更具破坏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