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原本是专注于AI模型和软件开发的公司,现在开始加速向硬件领域渗透。多家媒体披露,OpenAI已经和中国代工巨头立讯精密达成了合作,计划生产一款“无显示屏的智能音箱”。这款设备最快将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市场。

OpenAI为何要涉足硬件?这一点是不少行业人士开始时提出的质疑。毕竟,硬件领域不仅进入门槛高,还涉及供应链管理、量产风险、渠道铺设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一家原本轻资产运营的AI公司来说,这是一条“重资产化”的冒险之路。

OpenAI 突袭硬件!联手立讯精密造设备,苹果后院被 “偷家”?

但如果把眼光放长,就能看出OpenAI的逻辑所在。

AI能力如果始终停留在“云端工具”的层面,用户体验就会受到网络延迟、隐私保护、交互方式等限制。而一旦通过专属设备将AI功能“落地”,用户就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使用AI服务,交互效率也会明显提升。

OpenAI正是想通过硬件这一入口,建立属于自己的AI生态系统。目前,OpenAI主要通过API授权和ChatGPT订阅变现,盈利结构较为单一。一旦它拥有了自己的终端设备,就可以将服务、订阅与硬件销售打包,形成类似苹果的“软硬一体”模式。

但OpenAI的硬件计划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动了“苹果的根”。

OpenAI 突袭硬件!联手立讯精密造设备,苹果后院被 “偷家”?

根据今年以来多家媒体的报道,OpenAI已经从苹果挖走了数十位工程师和设计师,涉及音频、人机交互、无线通信、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这批人才原本是苹果在AI和新型硬件领域的重要储备。

苹果AI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被Meta以超过2亿美元的薪酬挖走,他的团队也陆续出走。9月13日,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资深AI高管 Robby Walker 也将离开公司(尚未证实)。

很多人将这个形容为OpenAI“偷家”,但从时间和因果链来看,是苹果在AI领域的迟缓和保守,让原本的“守将”主动选择了离开,而OpenAI则是用足够好的舞台和资源接住了这批人才。

OpenAI 突袭硬件!联手立讯精密造设备,苹果后院被 “偷家”?

OpenAI正在尝试构建“AI-first”的硬件生态,不再等待传统玩家定义未来。而苹果在过去一年虽然推出了Vision Pro,但在AI功能上的突破并不明显。这样的背景下,OpenAI进入硬件领域,不仅体现了它的战略雄心,也反映出了苹果在AI话语权上的相对被动。

有人会问,这类“无屏AI设备”真的有市场吗?毕竟智能手机已经几乎无所不能了,语音助手、翻译、搜索、导航一应俱全,OpenAI的设备是否只是概念炒作?

但从产品逻辑看,OpenAI并不是在复制手机,而是在打造一种“AI原生”的交互方式。例如,用户无需唤醒设备、无需触屏操作,只要佩戴在身上,它就能自动感知环境变化,提供实时反馈。

OpenAI 突袭硬件!联手立讯精密造设备,苹果后院被 “偷家”?

这样的产品形态,更像是“AI助手的物理化”。这种设备如果能够实现语音理解、场景识别和即时响应等功能,就有可能在用户日常中,逐步取代Siri、Google Assistant等“被动式助手”,成为真正的“主动型AI伴侣”。

从这个角度看,OpenAI的硬件不是对手机的替代,而是对现有交互方式的重构。

OpenAI选择与立讯精密合作,也被外界视为是一次“产业链重组”的信号。立讯精密长期以来是苹果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其代工产品包括AirPods、Apple Watch等。

但近年来,立讯一直在寻求“去苹果化”,拓展新客户、新品类。与OpenAI的合作,正好满足了它战略转型的需要。

OpenAI 突袭硬件!联手立讯精密造设备,苹果后院被 “偷家”?

不过,OpenAI的硬件项目还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量产规模也不确定,产品可能采取“小批量、快更新”的策略,这对代工厂的柔性制造能力提出挑战。一旦产品的市场反响不佳,立讯就可能面临产能浪费、库存积压等问题。

但对于立讯来说,这是一次值得尝试的机会。如果OpenAI设备成功推出并获得了用户认可,立讯在AI硬件领域的制造经验就会成为它新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的危机,其实不在于营收的下滑,而在于技术叙事正在逐渐被新玩家主导。在AI浪潮中,用户最开始关注的是谁能提供更主动、更智能、更沉浸的交互体验,而不是谁的屏幕更亮、芯片更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