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初,金正恩刚从北京回到平壤,朝鲜外交就迎来一个“急刹转弯”:宣布派高级官员参加联合国大会。

这不是小动作,这是朝鲜七年来第一次走上联合国讲台。一向以“孤立主义”闻名的平壤,忽然决定走出去,说白了,就是金正恩在北京“看明白了点事儿”。

这趟北京之行,不只是参加个庆典、见几个老朋友,更像是一次战略头脑风暴——一场外交观念上的转换。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北京不是终点,是朝鲜外交的起点

金正恩这次访华,时间点选得不早不晚,刚好踩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节点上。

按照新华社的说法,这是他自2011年执政以来第一次站上多边外交的舞台。

和26国领导人一同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这种排场,金正恩过去可没怎么经历过。但这次,他不仅露脸,还“出手”。

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和普京在钓鱼台国宾馆的那场2.5小时闭门会谈。克里姆林宫说得很直接:两人谈了“前瞻性合作计划”。翻译一下就是,就是能源、粮食、军事都在合作清单上。对朝鲜来说,这不是简单的会面,而是一次确认“战略靠山”的过程。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更让人侧目的是,金正恩居然和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握了手。这可是文在寅卸任以来,韩朝最高层第一次“碰面”。这种气氛上的缓和,外人看着可能觉得轻描淡写,但放在朝鲜外交语境里,就像冬天里突然开了个窗,冷风一吹,空气都变了。

而且,这次在北京,他还主动邀白俄罗斯总统访朝,和柬埔寨、老挝等国领导人谈话。这些动作拼在一起,说明一个关键点:金正恩不再满足于“闭门造车”的外交路线,他开始想在多边场合主动出击。

从闭关到开口,朝鲜外交三大转身

刚回到平壤,金正恩就下了一步大棋:决定派出副外相参加联合国大会。这是从2018年以来,朝鲜第一次这么做。朝中社话说得也不绕:“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对话。”这比过去那种“全世界都是敌人”的态度,已经是180度大反转。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外交转向不止于此,朝鲜对韩国的态度也在悄悄松动。过去,朝鲜对韩基本就是四个字:“绝对敌对”。但这次,措辞变成了“基于相互尊重的对话”。

这不是偶然,而是有迹可循。据《东亚日报》透露,朝方甚至考虑接收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口信。这种表态,在过去几年根本想都不敢想。

除此之外,朝鲜还在拉新朋友。与俄罗斯的“前瞻性合作”开始提速,特别是在粮食和能源问题上,双方已经有实质性交流。

同时,朝鲜开始重启与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外交联系。这些国家虽然不是大国,但在联合国和区域事务中有着“关键一票”的地位。如果朝鲜真想走出孤立状态,必须从这些国家开始“铺路”。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金融时报》分析说得很透:朝鲜正在尝试一种新平衡——在保留核能力的同时寻求国际认可。说白了,就是既不放弃“杀手锏”,也不再拒绝“上桌谈”。

想通了什么?北京教会金正恩三件事

金正恩这次“外交转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战略思考后的结果。在北京,他看到了三个现实,也想通了三个关键逻辑。

第一,多边外交的效率。过去,朝鲜外交更像是“单打独斗”,见一个国家谈一件事,效率极低。这次在北京,金正恩在短短几天内和九国领导人接触。一个宴会抵上十次访问,这种“性价比”,让他意识到,走出去,不一定是示弱,反而可能更有筹码。

第二,中国的支持力度。这次北京给金正恩的待遇不低:阅兵仪式上坐在第二排,还开了专用礼宾通道。这种安排,表面上是礼节,其实是信号。朝鲜从中看到了中国对其地位的重新定位,也看到了“抱团取暖”的现实价值。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第三,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普京在会谈中透露,美朝之间可能重新接触。这对金正恩来说是一种“提醒”——即便美国还在制裁,但国际环境已经不再是一边倒。只要朝鲜不再“死磕”,未来未必没有突破空间。

首尔大学朝鲜研究中心的分析很到位:“金正恩意识到,继续孤立并不符合国家利益,而中国提供的多边平台,是其突破封锁的最佳通道。”这句话,几乎就是这次北京之行的总结。

走入新阶段?

如果说过去的朝鲜在国际社会像个“沉默的邻居”,那么现在的朝鲜,开始学会讲话了。区别在于,以前是“喊话”,现在是“发声”;以前是“摆姿态”,现在是“找机会”。

从北京回来后,金正恩想通了,最新一个动作,宣布朝鲜外交转向

这种变化,并不是金正恩突然变温和了,也不是朝鲜要放弃核武器了,而是他意识到:只靠核威慑,不足以换来国际空间;而适当参与多边机制,反而能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当然,这条路走得成不成,还得看两个因素:一是美国是否愿意松口,给朝鲜一些缓和的窗口;二是朝鲜自己是否真的准备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如果还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的老套路,那这场外交转向也撑不了多久。

但不管未来如何,仅就这次北京之后的一连串动作来看,金正恩的确是“想通了点事儿”。而这,可能正是东北亚地缘格局悄然变化的起点。

结语

金正恩从北京带回的不只是记忆卡里的照片,更是一整套外交新思路。从闭门造车到走向联合国讲台,朝鲜的这次外交转身,不只是一个国家姿态的调整,更是对时代变局的回应。

朝鲜是否真能走上“核能力+多边外交”的新路径,没人能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缘棋盘上,这一颗“黑子”已经动了,接下来的对局,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