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着关税政策对贸易伙伴四面出击,特朗普唯独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只因他见识过中方的手段。
特朗普确实说到做到,8月之后,对等关税的宽限期不再延长,美国开始针对多个未能达成协议的贸易伙伴重拳出击,其中印度承担了绝大部分火力,被征收高额关税不说,还因为与俄罗斯合作,被特朗普在行政命令中点名制裁。
与此同时,外界无不注意到,同样是与俄罗斯保持战略合作,密切程度相比印度更上一层楼,中国却被美国选择性地忽视了。
【知道中国反制的厉害,特朗普不敢轻举妄动】
『特朗普唯独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
尽管特朗普这段时间狠话没少放,说正在考虑对中国发起所谓的“二级制裁”,却迟迟不见采取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外强中干”“口是心非”。
白宫消息人士私下里告诉美媒,特朗普内阁一直在分析,要不要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但他们现在最大的担心是,此举极有可能破坏中美谈判进程,以至于谈好的经贸协议功亏一篑。
考虑到这一点,特朗普才不敢轻举妄动。
假设美国在这时拿中俄合作借题发挥,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冲击的不只是经贸谈判,还有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双方重启高烈度关税战不说,美国会继续被中国反制卡脖子,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也跟着泡汤了。
【与中国达成协议是当务之急,其他都得靠边站】
之前的关税战,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反应误判过一次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沉重的教训在,美国在制定关税政策时,对涉及中国的部分,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谨慎。
以上都使得,与中国打交道时,美国往往会束手束脚,无法像对付印度那样随心所欲,想制裁就制裁,想罚款就罚款。
顺带一提,遭到美国针对后,印度表现得不服气,印媒还质问,为什么特朗普不去“找中国的麻烦”。
这实际上是明知故问,美国不是不想找,而是见识过中国的反制手段,意识到自己打不赢与中国的关税战。
于是剩下的选项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谈判桌上安分守己,在双方达成协议之前不要节外生枝。
【被美国制裁,印度这边正苦思对策】
『中美谈判为两国经贸关系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中方的做法,印度到现在也学不来。被美国征收高额关税后,莫迪政府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又是强调不会对美国妥协,又是要与伙伴国家协调,莫迪自己还要来趟中国,只是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忙来忙去,也难以突破当前的困局。
对于莫迪访华的消息,《彭博社》说得很直白:在一年以前,印度总理访问中国显得“不可想象”,但中国是特朗普“唯一欺负不了”的国家,印度想要化解美国的关税攻势,就需要在中印关系这里寻找答案和保障。
回顾“对等关税”这场闹剧,印度对美国好话说尽,最后却在谈判桌上谈崩,而中国从一开始就奉陪到底,眼下,中美经贸谈判反而是最稳定的那一个。
【贝森特自称“占据主动”,但美方言行表现对不上号】
别看美国先后与日本、韩国、欧盟等都达成了所谓的“经贸协议”,却是空有框架却无共识,能维持多久,可能全看美国总统的心情。
日韩姑且还能逆来顺受,至于欧盟,不少成员国都对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单方面达成的协议框架不买账。号称最早达成的美英协议,现在也没有更多动静了。
『奉陪到底是中美谈判的底层逻辑』
综合看下来,只有中美经贸谈判,一直给外界稳定的预期,双方在一步步地弥合分歧,争取达成一个有效、可靠的长期协议。
而且这关系到中美两国后续的一系列高级别互动。特朗普也承认,中美如果能在经贸议题上达成一致,那么他就可以在年底前访问中国。
在这种时候,美国同样不希望节外生枝,哪怕要拿中俄合作说事,也要分清楚时间和场合,至少现在,却不是与中国再起干戈的最好时机。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说,中美如今正处于一种“战略稳定期”。美国既然无意打破现状,那么就要收敛起对中国单边施压的小心思。
【卢特尼克负责制定出口管制政策,他参与了中美上一轮谈判】
特朗普只要不采取实际行动,他越是对中国放狠话,国际社会反而越能清楚地知道,美国究竟在顾虑什么。
由此可见,中国的对等反制,效果不可谓不显著,既在关税战期间充分维护了自身的核心利益,也在后续谈判时,对美方起到了长期的震慑作用。“奉陪到底”这四个字,成了中美谈判底层逻辑的一部分。
别看美国还在极力给自己找补,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声称,除了中国以外,美国已经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这让美方在对华谈判时“占据主动”,但还是那个问题,美方的言与行对不上号。
如今局势已经一目了然,美国才是被动解题的那一方,主动发难,反而会招致难以承担的风险。何况中美已经走上了谈判桌,美方再想翻脸,就没那么容易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