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大家最近都看到新闻了。刚上映一天,这片子就成了大家吵得最凶的焦点,真的是闹得沸沸扬扬。有的说票房很厉害,有的说消费情怀,还有在网上乱发言把日军装备说得跟玩具一样,引得很多人愤怒。武汉那边电影院门口有老人捧着白花鞠躬,现场氛围特别沉重。我看评论时,心里有点堵,那是真实的痛在我们生活里。
电影开局特别猛,票房很高,第一天差不多99%的排片,全场几乎都是来看这部电影的人。导演赵林山说这戏筹备了11年,查了8000多页资料,亲自重建“特设监狱”四方楼,就为了把历史拍明白点。他要的,不是拍个爽片,而是能留下证据,让后人知道那段事到底有多惨。演员们连片酬都不要,是真的想让这段历史被记住。全场看的时候都挺安静,好多头发白了的老人坐在第一排,不少人眼睛都湿了。
有些人看了电影就说剧情没深度,场景也假,节奏乱,还说是拿爱国圈钱。还有人翻出过去老片《黑太阳731》,说新版不像控诉,像在拍越狱,甚至有人在网上用东京IP留言,说细菌战都是技术研发,历史都成了玩笑。评论区里各种节奏特别多,网上180万条差评,内容六成都一样,号都是三个月内注册。这不是大家正常吐槽,更多是有人在操纵,想把这段历史搅混。
“不管你愿不愿意,苦难的感觉还会传下来。”每次历史主题片子出来,总有人说画面太血腥了,看了难受,不适合孩子。这电影,其实删掉了最重口味的30分钟片段。真要拍出来,当年731干的那些事,比这更吓人。有人说不想看残忍的画面,可是那些实验里,有没有绕开孩子?电影开头,那个小男孩被推进房间,心想自己到了天堂边上,可冷冰冰一句话打下来,“天堂没有日本人”。这种场面真的让人不好受。电影其实反而相对克制了。网上有些评论,拿“传播美好”说事,像是在让大家把难受的事都忘了。可问题是这种事不能就这么过去了,不是每个历史都能说翻页就翻页。
“历史不能被切碎拿来娱乐。”央视和人民日报都发话了,也抽奖送票,就是想让更多人进影院看看。好多学校组织学生去观影,纪念馆这几天也排队排爆了。这种场面很少见。可是,就有名人出来说“传播仇恨不如传播美好”,结果被网友怼得不轻。平时正能量挺多的人,遇到这种事站错队,大家很快就不买账了。有些事不能用挣钱的方法衡量。商业逻辑没法解决所有问题。老兵后代、普通观众,大家对这段事就是认真的,谁觉得是消费或者蹭流量,都不太懂历史的分量。
“历史片一次上映,就是一次伤疤揭开。”每次都有争议,有人说别再难受了,别再讨论了,好像大家怀念这个是多余的。电影的结尾说:“你若记得,我便活过。”真的让人揪心。受过那种苦的人,也许连墓碑都没留下。我们再提一次,只是希望不要再来一次,不是要怪谁。观众买票看电影,是守护历史;评论区里打气,那是真情实感。
“不是仇恨,是不想让后人再受伤。”
“第一次感觉到,历史教育不是课本,是大家一起哭出来的。”电影能不能十分不太重要,大家都被情绪震住了。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电影,可是评论区有很多同样的声音,都是一样的节奏。如果这些评论都是刻意操纵,那就是在消耗我们对苦难最基本的尊重。
“历史这事,不能随便忘,也不能混在娱乐里抹掉。”
坚守底线,是每个人自己选。我们不是故意要记仇,而是怕以后再遇到一样的事。影院里坐着的,不只是老人,还有上班族,还有带孩子的家长。有人说太悲伤,难受不想进场,网上流泪评论那么多,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噱头也不是赚热度。这是真正的民族感受。
有人想让大家不去看这部电影。怕影响情绪,让大家只关注好玩的、轻松的。但如果我们真的选择把这些都放下、忘掉,最可怕的不是不喜欢这片,而是以后没人再提,这事慢慢就被淡化了。每次我们不敢面对、冷处理,其实是给以后的孩子埋下隐患。
能守住记忆的人,也许就是电影院里流泪的普通人,也许是在评论区里吵架争论,每一个人都是在守着过去的底线。不是为了重温痛苦,而是怕以后再掉到那个坑里去。
“记住历史,不是怪谁,是怕自己以后再被历史捶。”
有时候感觉,这种电影不是用来打分的,更不是用来娱乐。它也许拍得没那么精美,但大家能记住,把真相放在心里,就是最大的回报。只要还有人记得,这段事就不会白白过去。
电影上映才一天,争议已经铺天盖地了,好多攻击和举报,反过来证明这片子必须存在。真的守护者,是那些静静买票落泪的人,是在评论区里争吵或点赞的家属后代,是纪念日里站在纪念馆前的学生和老人。我们不是要一直伤心,就是想自己和孩子,别再过那种日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