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历史上许多人物本来能够坚持正道名垂青史,但却因为一招走错成为了史书上的反面教材。而还有一些人物虽然曾经犯过错误误入歧途,但好在知错能改。

在其生后,人们也会根据他一生的功绩做出客观评判。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个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在一次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甚至有过保护毛主席经历的军中猛将。

但在某个时期内他意志不够坚定,受坏人蛊惑误入了歧途,险些犯下大错。

好在之后知错能改,以至于现在一百零七岁还健在。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一、齐鲁英雄

山东自古出豪杰,许多人将这一原因归咎为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山东人始终传承着一种追求卓越、追求品德高尚和远大抱负,因此山东的好好汉往往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而山东人的生活条件往往很艰苦,尤其是在山川纵横的偏远地方,艰苦的条件塑造了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使许多山东人在面对现实的困难挑战时更容易表现出豪杰之气。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另外山东人还有尚武的传统,自古山东地区就是各种政治军事斗争的焦点,武术传统也使许多山东英豪有着骁勇善战的特点。

历史上山东地区已经上演过多次在社会动荡时期,齐鲁大地的英雄们带领民众反抗压迫、利用智慧和勇气闯出一片功业的故事,而今天所要讲的主人公李仁斋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李仁斋出生于1918年的山东淄博,他的家乡是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也是几代贫农。幼年时期,李仁斋尝尽了底层农民糊口的艰难与辛苦,再加上当时的社会正处在国家最为动荡的阶段,李仁斋全家过得更加艰难。

19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鬼子随即沿着津浦铁路一路南下到了山东,他们仅仅用了两三个月就占领了济南和青岛,也同样来到了李仁斋的家乡。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当时李仁斋正值青年时期,意气风发。

他在看见了日军对邻里乡亲烧杀抢劫、奸淫掳掠的行为时产生了强大的愤慨和仇恨,随机加入了当地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此时他刚满20岁,第二年就凭借出色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李仁斋所在的山东纵队笼络了齐鲁大地上一大帮热血男儿,它的前身是八路军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是参加过红军的老革命。

李仁斋进入部队后快速成长,先是担任纵队第4支队二营副营长,之后又成为12团代营长。

当时淄博西部一带是非常关键的战略要点,是山东中部通往天津以及胶东地区的必经之路,甚至还是山东到延安的关键要道。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正是因为这样,当地敌伪势力非常复杂。

李仁斋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展开了重要部署,他先是带领县大队在乡间山地和敌人周旋,之后又扩大到十里八乡。

有一次李仁斋和县里的伪军警备大队发生激烈枪战,他依据对于地形的熟悉把敌人打的落荒而逃,从此所有人都知道了李仁斋的大名,他也逐渐从一名抗日战士成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转眼到了抗日战争的决胜阶段,李仁斋随即和当地八路军武装力量里应外合、配合多次,攻克了敌人设置的多个据点,他领导地方武装负责捣毁日伪敌军的铁路干线。

有一次在夜探敌营的过程中,李仁斋先发制人,仅仅用一把缴获自敌人的手枪就射杀了瞭望塔上的敌军岗哨,为后面大部队隐蔽偷袭做了重要铺垫。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由于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李仁斋也被纳入到了华东野战军的正规部队,还担任营长和副团长等职务,之后他继续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争。

当时在上海,国民党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反抗斗争,而李仁斋率领部队英勇作战,最终为上海解放献出了不小的力量。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为了表彰他的战绩,李仁斋当即被上级任命为上海警备师师长,全权负责上海的安全警卫工作。

当时三野司令陈毅是上海首任市长,李仁斋也恰好在他的手下任职,从此李仁斋也和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二、警备师师长

在上海工作过程中,李仁斋尽心尽责,他不仅负责维护城市安全,还要进行日常的军事管理、治安维护、应急事件处理。

针对当时解放初期上海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敌伪势力乱象,他努力调节各方平衡。

为此他常常跟随陈毅参加夜间行动,对当时盘踞在角落的反革命分子进行精准逮捕。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上海刚解放时,街上还留存了赌场,妓院,大烟馆等旧社会的产物,李仁斋带头查封这些不良场所,让上海的街道焕然一新。

他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带头解决了市场恶意竞争的乱象,稳定市场秩序、打击奸商,获得了上海市民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干部,上海的社会环境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任职期间他还经历了一件大事,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还使他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有了不小的交集。

那是在1971年,当时毛主席搭乘火车专列前往上海进行南巡视察工作。作为当时上海警备师长李仁斋毫无疑问是这次毛主席视察执行的安全保卫负责人。

在得知这次访问计划后,他付出了百倍的小心,先是提前制定周密的警卫方案,同时将所有警备师的兵力都部署在了毛主席的必经之路上,还在铁路沿线进行严密警戒。

毛主席到达之后,访问团人员的每一个视差地点都是李仁斋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其实在毛主席到达上海之前,李仁斋已经收到线报,说有一股反动势力想要在毛主席所乘坐的专列上搞小动作,对主席进行伤害,因此李仁斋在护卫毛主席的每一刻里他都不敢松懈。

一直到两天的视察活动圆满结束,毛主席安全返回北京后,他的心才真正放下了肚子里。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全都表示,李仁斋在毛主席此行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劳。

不过再后来他的职业生涯面临着重大挑战,他的人生也急转直下,甚至差点成了历史的罪人。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三、知错能改

那是在1976年,当时正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特殊时期。

李仁斋作为上海警卫高级负责人被当时一股反革命力量看中,他们合起伙来给李仁斋灌迷魂汤,最终使他无法坚定自己的方向。

闹得最严重的时候,李仁斋和他们一起制定计划,甚至妄图取代上海警卫区首长。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很快在这些害群之马就被依法惩处,但李仁斋仍然心存幻想,连中央调查组他都敢于抵抗。甚至还妄图发动上海民兵组织力量一起反对中央,企图发动更大的武装叛乱。

当时一个名叫马天水的同样是反动势力的带头人,他的计划失败后,急忙通知李仁斋等人让他们随时准备发动武装叛乱夺权。

这显示是和国家制度相违背的,甚至是以卵击石的。基于上海这个城市的特殊性,中央立马采取果断手段,调配更多的力量来压制动乱,好在及时稳定了上海的局面。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李仁斋被作为动乱的领导者而遭到逮捕,中央军委直接将李仁斋所在的上海警卫区进行封闭,还将他在部队中的权力收回。就在李仁斋感到他这一辈子革命生涯就要结束时,事情迎来了转机。

调查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李仁斋虽然参与错误行动当中,但并未在最后造成实质性的结果。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况且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带领山东地方武装为最终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之前曾经护卫毛主席有重大贡献。因此综合来说,组织上只是对他进行撤职处理,允许他保留党籍。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此次事件之后,李仁斋也在被审查的过程中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坦白交代了更多的情况。

党组织也感受到他的思想转变,198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对他不予起诉的决定,李仁珍重获自由。

两年以后,经组织批准,李仁斋搬到北京的一所干部修养所进行居住修养,此时的他64岁。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是党组织宽宏大量的结果,并且犯下如此罪过他也自觉无脸面出现在亲朋好友和昔日同志面前,因此整天只是用纸和笔记起来自己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反思自己的过去,以便给后人留下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很少和外人联系,整天深居简出。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还坚持读书看报,因为他担心自己的思想再次和国家军队的发展脱轨。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1985年在中央军委的授意下,李仁斋在部队中的人事关系正式结束,这也标志着他正式退役。

他向组织申请留在上海这座就让他经历过辉煌时期,又让他跌落低谷的城市。组织上也念及他曾经做出的贡献,为他的退休生活配备了厨师、保姆、护士,一切标准也都按师级待遇照顾。

他曾任上海警备师师长,1976年参与武装叛乱,如今107岁仍健在

上海人民在了解内情之后,知道李仁斋也只是一时糊涂,因此对他的评价还算比较正面。现在的他已经107岁高龄,他也越来越感恩国家,感谢党。他知道自己能够如此长寿,全都是依托了伟大国家发展之功。

信息来源

[1]民国时期公司“泰山砖瓦”,已是沪苏浙跨区域合作的案例.上观新闻.

[2]峥嵘岁月里的千峪.淄川区人民政府.

[3]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地方大事记.抗日战争纪念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